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课题研究报告案例案例一: 用真诚的关爱走进她的心 一、发现问题新学期,学校安排我做四(3)班的副班主任。在与学生几天的接触中,我发现了一位姓李的女学生非常特殊:歪扭的小辫、羞涩的目光使小脸显得有些苍白,时而发呆撵头发、时而嘬手指,就是不和同学一起活动。有一次下课,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在教师外嬉戏、玩耍,只有她一个人静静地独坐在教室里,表情麻木,手里的笔在纸上画画写写,然后又把纸撕成碎片摆在桌面上,边摆边自言自语,叨唠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我走到李某的身边,问她怎么不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她说:“我喜欢一个人带着。”我的心一沉,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不应当像她这样。她为什么喜欢一个人独处,不乐意融入集体当中呢?随后的几天里,我加强了对李某的观测。通过细心观测我还发现,放学后,她独自一人低头急忙回家,不与同学结伴;当她犯了错误时,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好气愤,对某件事不满时总是自言自语,有时还摔书。她没有笑脸、没有朋友,“孤独”“忧郁”常随着着她。 很显然,在这个班级里,李某是一个很孤僻的特殊孩子,为什么在她身上存在着这么多问题?是什么因素导致的?这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我打算去了解她,帮助她走出自我封闭的阴影,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二、了解分析问题产生的因素通过与家长、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我了解到她孤僻性格形成的因素:一是家庭的生活环境封闭,父母与她缺少交流和沟通;二是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经常忽视她。没有父母的关爱和引导,李某对学习没有爱好,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很少有成功的体验,因而严重挫伤了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与同学交往时,她不懂得尊重别人,固执武断,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技巧,因此同学们很少和她一起交流,都远离她。由于自身的个性和坏脾气,她很少参与集体活动,经常独处,得不到同伴的安慰和鼓励,因此导致她对人对事都很冷漠。三、采用措施又一个新学期,学校安排我教该班的数学课,我打算借此机会做好转化李某的工作。我认为,只有学校与家庭配合,改善她与周边人的关系,特别是她与亲人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让她感受到家庭和班集体的温暖,使她在心理上有安全感,消除戒备心理,才干使她逐渐摆脱孤僻。,我采用了以下措施:(一)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给予她关爱与赏识1、让家长与孩子谈“爱”,赏识孩子。暑假里,我经常和李某的妈妈沟通,并规定李某的妈妈在新学期开始时,给孩子写新学期寄予-以书信的形式结合孩子的优点、特点、闪光点写一封赞扬信,并在信的结尾提出对孩子的希望,字里行间要体现父母对她的爱。9月1日,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当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读李某妈妈写给她的信时,李某静静地听着,当我宣布这是她的爸爸、妈妈写给她的信时,她非常惊喜,激动地站起来,难得地说出了“谢谢爸爸、妈妈”这句话。同学们为她态度和情感上的转变热情地鼓起了掌,更为她发自内心的笑脸热情地鼓掌。紧接着,我拿出了早已为她准备好的笔记本送给她,让她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喜悦和进步。新学期之初,她一方面得到了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们的关爱,使她从心理上开始亲近父母、老师和同学们。这种快乐的心情成为她快乐学习和成长的动力。2、 让家长把时间留一点给她,并和她多交流在我的指导下,李某的妈妈天天晚上和她交流学校里令她快乐的事,分享她的快乐。有时发现女儿心情不好,就积极问她是不是碰到了什么困难,然后认真地听她的诉说,并帮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假如在外出差,李某的妈妈会天天打电话和她交流,使她感受到妈妈在时刻关心她,使她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李某的爸爸负责她的学习,并针对她完毕作业的情况写出鼓励性的评语,随时表扬她的进步,并辅导她解决不懂的问题。周末,有时父母带她外出散步、上街购物、 去公园玩;有时爸爸陪她在社区的休闲广场打羽毛球、滑旱冰;有时妈妈带着她参与同事、朋友的聚会,让她与朋友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有时也会把同事、朋友的孩子请到家里来,让她体会交往的快乐,使她消除与人交往时胆怯、惧怕的心理,增长她交往的爱好。3、 向家长推荐有益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书籍为了帮助家长纠正对孩子的不良态度和错误的教育方法,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孩子,我特意向李某的父母推荐了孙云晓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和情商等刊物。4、 请李某和家长共同参与学会欣赏别人的心理教育活动活动中,我故意识地让其他学生当着李某和其家长的面,以欣赏她的态度,真心发现和赞扬李某的优点听到同学们对自己的肯定后,她快乐地站起来说了声“谢谢同学们”。这时,有一位同学说:“你进步了,大家都知道这是赵老师的功劳,你应当谢谢赵老师。”她深深地向我鞠了一个躬。她的妈妈由衷地说出了:“欣赏孩子、关心孩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真是太重要了!”从此,李某的父母会花更多的时间和她聊天,从中获悉和了解她在生活与学习中的很多想法和感受,并以这种轻松快乐的沟通方式增添了与女儿之间的默契和理解。此外,李某的妈妈也在故意识地培养她的自信心,让她先悦纳自己,然后再去悦纳别人。(二)教师随时关心她,给予她热情的关怀和耐心的指导1、积极接近李某,与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感情交流对于李某这样的学生,唯有与她成为知心朋友,了解她的所思所想,请听她的心声,解开她的心结,才干更好地使她远离孤僻,走出孤独。刚开始和她单独聊天时,我先从她的家庭生活谈起,让她觉得我就是她家中的一个长辈,是值得信赖的。几次聊天后,由我问她变成了她积极找话题和我聊,我们之间没有了距离,她终于乐意向我吐露心声。以后,我们的谈话更频繁,话题也从家常转向了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2、在学习上多关心、多帮助李某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差,长期以来,她一直处在被遗忘的角落,有不懂的问题也不乐意问老师和同学。由于学习落后,她很自卑,这也影响了她平时和同学积极交流。于是我决定在学习方面多帮助她,让她从新获得学习的爱好,找回学习的信心。课上,我故意识地多给她机会,鼓励她发言。课后适时地对她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她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3、以平和、欣赏的教育心态对待她平时我细心捕获她身上的闪光点,优点适当放大,像做广告同样让同学们都知道。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由衷的赞许,甚至一个默许的眼神,都会使她感到一种爱的鼓舞、一种情感的交融。无论课上还是课下,无论书面作业还是课上发言,只要她有一点点细小的进步、变化,都会得到及时的鼓励、表扬。家长也按照我的指导,对李某的学习进行检查和评价,并时常给予书面表扬。李某开始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赏识,学习态度逐渐有所转变。学期末,她获得了校级进步生的奖状。4、 鼓励她多参与集体活动由于她缺少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分享别人的喜怒哀乐,因而就形成了对别人冷漠的情感,不懂得宽容别人,缺少与别人交往的技巧。针对这一情况,我一方面告诉她要敢于与别人交往,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要有与人成为朋友的愿望;另一方面帮助她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让她从交往中感受到友谊的温暖,享受到集体活动中的乐趣。在她生日的时候,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为她制作了一张特大号的生日贺卡,卡片上写满了对她的祝福与寄语。她从同学们手中接过贺卡,激动地说:“谢谢老师和同学们,我要和你们成为朋友,这张贺卡我要一直珍藏。”四、李某的改变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发现李某开始敞开心扉,能和老师交流心理感受了。作业不久就能完毕,改错也及时,学习很积极,始终处在心情愉悦的学习状态。她的妈妈看到了她的变化,在新年之际给她写了第二封信。新年的第二天,她给我写了一封短信,当她笑眯眯地将信递给我时,我觉得那不是一封信,而是孩子的一颗心。她在信中说到:“您是我的老师,您教我宽容,教我有爱心,叫我友谊,我觉得自己真的变了,变成了一个阳光少年。我之所以能变成这样,都是您的功劳。老师,您真棒!五、反思和讨论通过半年的跟中研究,我感到李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的脸上经常浮现出笑容,能把心里话向老师、家长诉说,碰到问题能寻求帮助,可以帮助集体做事,可以和部分同学后好相处,有了自己的朋友。这些变化都说明了我在不如便李某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措施是成功的。一方面,她的这些变化源于教师与她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我眼里,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我尊重她,宽容地对待她的一切,涉及她的缺陷。此外,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和爱惜,多与她谈心,为她创导致功的机会,发明良好的交往环境,使她在集体氛围中不断克服交往的恐惊。另一方面,由于我充足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获得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因此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才干获得有效的解决。然而,李某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比如,有时她在与人交往中还是不能为别人着想,对有些事情的见解很偏激、比较固执。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努力。李某在此后还会有所反复,因此仍需要继续对她给予关注,不断根据实践中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让李某摆脱孤僻的心理。(作者:赵学文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案例分析】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一个性格孤僻、远离同伴、郁郁寡欢的学生引起了赵老师的关注。通过多方面的调查,赵老师找到了该生性格和行为形成的因素,从而采用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赵老师让家长学会赏识孩子,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另一方面,赵老师不断地鼓励和帮助该生,和她建立了密切的师生关系,同时想方设法让她回到同学中间,感受集体的温暖,最终使该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整个行动研究的过程非常清楚、规范,行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后,赵老师对这次行动研究进行了反思,既指出了研究的成功之处,同时也看到了局限性。然而,赵老师的反思局限于整个事件的分析,缺少对自身的观念和行为变化的进一步探讨。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时的角色和任务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对教师有何挑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将行动研究引向进一步。 -案例来自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 申继亮主编案例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策略的实行一、 发现和界定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人性的尊重,既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也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照自己的语文教学,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我的课堂上,学生还只是唯唯诺诺的附和者,他们不敢、不能、不愿表达自己的观点,抑或主线没有自己的观点可表达,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缺少个性色彩,他们习惯于顺着别人的思绪进行思维,特别是当某个学生的观点收到教师的肯定后,更是习惯于顺着这个思绪去补充,而不是沿着自己独特的思绪去思考。这种课堂显然不是个性化阅读的课堂。这一问题的产生有着比较复杂的因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一直以来,教师在课堂上的绝对主导地位仍然存在,缺少对学生的尊重,有时习惯于寻求统一的答案。这反映出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结识还很肤浅,教师的观念尚有有适应新课程的规定,因而必然会导致学生个性的缺少。此外,学生到了高年级以后,普遍存在着羞于表现的心理。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并逐步解决的问题。“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性;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发明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实现的前提是学生具有个性化思维能力,即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做阅读的主人。另一方面,教师要激发学生在课堂上调动生活积累、知识积累、情感积累,体验情境、情感,进一步理解文章蕴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在多边互动中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最后,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学生要学会对的、全面地结识事物,形成对的的价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