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的认识说课稿淮安小学 李金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来说课。一、 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实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为接下来学习扇形以及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打好基础。二、 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思维已经慢慢地由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思维,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直观认识圆的知识,且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是学生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能力较差,因此需要继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可以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知,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三、 说教学目标 依据对“课程标准、单元目标、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分析,我制定出圆的认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四、说重点、难点 本节课我将认识圆、回话指定大小的圆定为本节课的重点,了解圆的特征、掌握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为本节课的难点。五、说教法、学法新课标强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说一说”,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六、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为实施教学计划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部分。一、 激发活动兴趣首先在课前,我展示生活中的圆形,以及本节课即将学习的圆形。我向学生提问并揭示课题:圆与我们之前学习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有什么区别?它有哪些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它。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圆,所以通过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生活中的圆,既能唤起他们的相关记忆,又能很自然地引出新课,大大的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心理铺设。而最后的问题则直指本课的内容核心。二、 实施活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也回归生活,接下来我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圆吗?能不能给大家说说你在哪里见过?有的学生很聪明,听后可能会立刻扫视教室四周,观察教室内有没有圆形的物体,当然也有的学生可能会举例平时在生活中看到的圆。这样一个简单而又切合实际的问题和前面的导入紧密结合,在学生举例之后,我接着抛出问题:你们见过这么多的圆,那么你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想办法独立画出一个圆。学生用手头上的工具画好后展示给同学们,我结合教材上所列的画法,有针对的介绍一些典型的画法。接下来我给学生介绍圆规,并要求学生用圆规试着画出一个圆,画之前要求学生思考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和小组成员讨论过后再画,画好后让学生起来汇报画法。学生汇报后我用圆规给学生示范画圆,并且及时板书: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接下来是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学生认识圆的这几个要素后及时让学生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巩固下加深印象,这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后,我要求学生画出一个圆,并将这个圆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探究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中发现和掌握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特征,这也就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接着我追问:圆是对称图形吗?圆有多少条对称轴?学生通过刚刚的活动,能够立刻给出答案。三、 课堂练习通过填一填、辨一辨、选一选、想一想等练习,以及运用多媒体主要是为了加强练习的密度,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练习加深理解,消化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四、课堂总结 这一环节主要是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去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请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总结,并且锻炼语言能力,自我提升。五、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主要遵循简洁的原则,突出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自身也感觉到课上得不太流畅,重点也没有阐释得很清楚,还有很多缺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非常感谢我的师傅陈晓燕老师对我的指导和房胜国老师给出的建议,以及高年级部的各位数学老师的平时教导和帮助,谢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