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政治分析作业班级:级政治学与行政学班姓名:苏宏学号:2012年11月27日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随着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整个社会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中国非政府组织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弥补了政府和市场的失灵、不足和缺失。特别是在一些社会问题比较突出、尖锐的领域里,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尤为活跃和集中,它们往往发挥着政府和企业所没有或难以充分发挥的作用,推动了社会进步。中国非政府组织适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是其发展时间毕竟过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关键词:失灵 环境 挑战 困难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中国NGO才发展了30多年,虽然在数量上有了极大的突破,但是在质量上还不尽如意。中国NGO有着其发展的独特环境,改革开放是其发展的大环境。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短暂历史和中国的政治环境,使得其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困难。一、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必要性(一)、市场失灵。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环境的某种限制,使得单纯的市场机制不能或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产生功能性缺陷或者叫市场缺陷。1、集体非理性。个体理性选择的综合效果可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行为。人们往往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去从事各种活动,而这些活动有时并不与公共利益相一致。单个微观主体利益最大化并不必然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化,企业获取是人短期经济效益往往以损害社会长远利益为代价。2、非公平性。在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方面,市场经济作用非凡;在维护社会分配结构的均衡与公正方面,市场经济能力不足。快速发展的经济可能会导致富愈富、穷者愈穷。一部分人利用政治经济改革,成为改革的受益者;一部分人成为经济、社会、政治改革的牺牲者。3、不完全性。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对抗性,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人人都希望由别人来提供公共产品供自己免费使用。市场主体不会不计成本的为公众提供免费的社会必需品,市场机制无法克服这种“搭便车”的“公共悲剧”。4、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自发状态下的事后调节,企业生产与经营之间相互自主独立,彼此间的信息缺乏必要的交流,导致对市场的信息了解不足,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资源分配的失衡。(二)、政府失灵。政府不是万能的,不是全能政府;政府的行政人员也不是万能的,不是全能的超人;政府也不可能了解市场的全部信息;政府决策也会失误,政府行为也会低效率、无效率甚至负效率,政府官员也可能徇私,政府目标也会难以实现。1、腐败问题。政府的行政官员不可能超脱于市场经济而存在,他们也是理性的、利己的经纪人,也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他们也可能会为追求自身或集团利益最大化,做出损害社会整体利益的事情,从而诱发腐败。2、效率问题。缺乏竞争压力,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监督信息不完备,使得政府低效率、无效率甚至负效率。3、财政问题。政府过度干预必会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政府开支过大,赤字严重,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的经济与社会问题。政府财政的不足会使得政府在重要的社会与经济问题上缺乏必要的行动。4、决策失误。政府的决策必须以充分可靠的信息为依据,政府不可能全面掌握所有的信息,政府的决策会受到信息的限制。政府行政人员的知识技能、文化素质、专业水平、思想观念会对政府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政府人员在决策中起着必不可少重要作用。二、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环境1978年以后,中国相继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机构的精简与职能的转变和“小政府、大社会”目标模式的确立使得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面临深刻的变化和调整,各类社会组织的功能面临新的分化和合理定位。在这种新的环境背景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宏观环境的变化及其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影响 1、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影响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主要是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取消人民公社建制。改革使得农村中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改革后,农村开始具备了非政府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自由流动的资源、自由活动的空间和国家对社会干预的减少。农村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最早具备NGO 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地方,也是最早出现纯民间组织的地方。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单位制度逐渐弱化,城市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重构。个体户、私营企业需要一种新的沟通方式联结起来,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市场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维护市场秩序,而政府也需要一种新的组织方式来沟通政府和分散的个人,减少社会管理的成本。这为中国城市 NGO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与良好的环境。 2、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机构改革也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对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管理手段进行变革,转变政府的职能。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的职能,实行权力下放、政企分开,这进一步改变了“极强国家、极弱社会”的格局。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再次调整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3、社会改革及其影响。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的社会改革问题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其主要标志是“小政府、大社会”目标模式的确立。“政社分开”,将原本应由社会承担的职责还给社会,培育和发展沟通政府和市场的中介性组织,进一步培育了社会组织的力量。这使得中国NGO的发展有了更为宽松的环境和更为广泛的基础。4、法制环境。法制环境是影响NGO 发展的最为重要的环境之一。改革开放后,中国NGO 所面临的另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法制环境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的法律框架和法制环境。使得中国NGO发展的法制环境已有了很大的改观。5、全球化及其影响。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愈益加强,一些具有共性的东西逐渐普及和推广,并成为全球通行的标准。中国与国际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政府不宜出面,需要中国NGO来进行二者之间的沟通。(二)、微观环境的变化 1、社会对NGO的需求。政府与市场都有其自身的局限,NGO在解决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由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而形成的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时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社会中间层的形成。在中国经济的不均衡增长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指导方针下,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中间层。中国社会中间层的形成,不仅为NGO提供了新的筹资渠道、储备了志愿者资源,而且也为产生新一代NGO的领导者提供了基础。 3、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志愿者行为。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政府放松了社会领域的管制和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出现,民间开始拥有大量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农民完全拥有了对自己时间的支配权,城市市民一年中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这为中国公众参与和志愿者行为提供了人力和物力基础。与此同时,政府也开始鼓励公众参与和志愿者行为,这为中国的公众参与机制和志愿者行为提供了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据。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公众参与公共事物的积极性和志愿者行为空前高涨。4、西部开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快西部的发展。这对于中国NGO的发展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遇。政府将西部开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为NGOs提供发挥自己独特作用的舞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说,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都有一个广阔而便利的发展环境。三、中国非政府组织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后,无论从宏观环境还是从微观环境看,中国NGOs的发展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NGO本身的能力不足,还难以担负起历史的重任 1、NGO的经费缺乏。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总的来说,中国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NGO发展经费不足。另外,政府限制NGO从事经营活动,这使NGO的经费来源较为单一。迄今为止,政府在鼓励个人和企业捐赠方面的措施还极为有限。2、NGO的人力资源不足。中国NGO的专职人员较少,志愿者就更为缺乏。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中国很多NGO成为吸收离退休人员、机关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人员的“养老院”,其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创新精神,这也制约了NGO的发展。3、缺乏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中国现有的NGO。很多是从原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分离出来的,甚至被人称为“第二政府”或“准政府”。他们有的还保留着原有的官僚习气,既不了解NGO的管理技能,也缺乏NGO的创新性、灵活性,缺乏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的经验与手段。 (二)、NGO鱼龙混杂,制约了NGO的发展 中国NGO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然而,这些NGO的质量却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有的NGO非法集资、非法牟利,触犯了国家的法律;有的争名夺利、内耗严重;有的财务混乱、贪污腐败;有的进行愚昧迷信活动,诈骗钱财,有的甚至进行反政府、反人类、反科学的活动。这制约了NGO的长期发展。 (三)、对NGO的认识有限,NGO的发展受到一些限制 NGO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大多数人对NGO的了解程度还极为有限,在一些认识上还有误区,在中国,一提起NGO,人们往往容易联想到国外的压力集团、反政府组织,使人们对NGO的认识带有某种局限性。民间NGO和国际NGO在中国一直在夹缝中生存,其影响力很小,普通民众对他们的工作也了解不多,民众并不了解发展和社会工作的概念,不能很好的认识NGO。(四)、政策壁垒。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NGO限制是非常严的。既有资金限制,也有业务主管单位的限制。(五)、机构老化。中国NGO受资金和人才的限制,只能长时间处在小规模运作的状态。管理上得不到新鲜血液的补充,进而导致机构就僵化、老化。结论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有着政府和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NGO在中国的发展很有必要。中国NGO有其发展的特定环境,但是由于发展历史的短暂,中国NGO的后续长久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困难。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