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联网双创背景下华北理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浅探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文化活动和教育实践形成的特定文化,体现着校园深层的文化积淀和特殊的文化氛围。近年来,“互联网+”模式发展迅速,华北理工大学以搬迁新校区为契机,提出创建“双一流”高校的建设目标,更加注重校园文化的创新与建设。在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理念的引导下,利用覆盖全校的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打造促进本校学生创业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双创”校园文化。本文针对性地提出构建网络协同机制、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全景式、多层次创新创业平台、明确创新创业学分要求等四条途经。关键词:互联网+双创;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文化底蕴、人文素养、精神理念汇聚成的精神财富,也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更对构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校园文化传统的发展模式显得疲惫、动力不足。面对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模式的蓬勃兴起,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其与传统校园文化相结合;以华北理工大学整体搬迁曹妃甸新校区为契机,在互联网全校覆盖的情况下,探索“互联网+双创”校园文化建设新途径,切实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一、传统校园文化创新发展面临的困境1.传统校园文化创新发展传播途径单一,覆盖面小。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上级部门与下级部门之间、不同工作部门之间全面覆盖和共同参与,而不是各自为营。其校园文化的发展从根本上是对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模式和宗旨的传播,其建设需要全校师生共同的参与,从而达到互相传播、吸收、认可和传承的效果。1校园文化传统传播方式是书写板报、悬挂条幅、张贴大字报、校园广播,但由于现代校园空间大,传统传播方式也只能进行区域间的进行传播并不能起到全校覆盖的效果,并且创新度、新颖度不足,无法增加学生的关注度,导致文化交流互动减少,无法真正的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认可和发展。2.传统校园文化创新发展模式陈旧,吸引力不足,渗透力小。校园文化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老师们的课堂讲授的途径进行传播,通过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使学术文化、创新创业文化慢慢地让学生们接受、学习并渗透到学生们的中去。由于覆盖面的减少,新颖度的缺乏,加上学生们容易被互联网中各种低俗媚俗的新闻事物所吸引,对文化传统方式造成了强大的冲击,更加减少了学生们学习文化的兴趣,同时导致学生们创新创业兴趣不足。3.传统校园文化创新发展建设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性连贯性。高校的校园文化创新传播发展需要健全的机制,各级部门,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形成合力,相互配合,协作发展。目前我校教学与学生事务部门之间工作相互脱离,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动力不足,渐渐有一种孤岛态势呈现。2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需要充分调动起高校师生之间,各部门之间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互联网技术,形成文化创新发展新合力。同时,校训是高校文化的综合体现也是极具特色的体现,高校文化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理解校训宗旨含义,文化创新发展应与校训含义相结合,而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空有口号,而无内涵。二、互联网+双创模式对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影响1.文化创新发展新阵地的开拓,覆盖面更广,文化发展影响力更大。2.“互联网+”对于文化传播更迅速,发展更加创新。3.“互联网+”对于创业创新文化发展渗透性更强。传统的文化宣传,技术创新、学生创业相对比较封闭和局限,通过互联网宣传,一方面对于学生创业可以更快的找到合作资源,加快创业步伐;另一方面,互联网传播的广泛性,渠道的多样性,信息的丰富性,也将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并且,各种就业网站,各种招聘信息,也在网上同步传播,促使学生毕业时更方便的找到就业岗位,而不再局限于学校举办的招聘会,选择将更加多样化。创业就业通过互联网培训将更加省时省力,通过留言,评论,不仅对本校师生在文化交流时具有很好的互动作用,同时对了解社会上需求人才能力素养更有一个全面的把握。通过各种反馈,及时调整本校文化传播的方式和内容,将更好促进本校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为人才的创业与就业注入活力。三、“互联网+双创”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1.构建网络协同机制。“互联网+双创”模式的推行,需要现实制度保障与多个机构的协调、参与。首先要明確组织实施机构,由就业处牵头,党委、团委、教务处以及二级学院相配合,各个部门明确分工;其次要组建以专职教师为主导、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同时成立多样的创新创业培训班。目前我校开设有“创青春”创业培训班,每学期培训人员比较少,培训时间比较短,涵盖面较小,应进行多开或扩招等,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发展。再次要依托网络技术,吸取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培养的先进经验,解决创新创业制度建设、课程设置、平台搭建等具体问题,把创业就业与互联网技术和思维相结合,形成高效、便捷、低运作、高收益的创业创新文化。42.优化创新创业文化培育的课程设置。我校在修订2022版培养方案时,加强了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但是就目前来看,各专业实施效果并不乐观。为了更好地实现“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可以将创新创业课程分为线上线下双课程。线上课程需要学校引进其他高校名师优秀创新创业课程,各专业老师应引导同学们对相关课程认真筛选,将本专业或本行业的最新动态及时传达给学生,让同学们在网上学习创新创业课程。线下课程则主要是在教师课堂讲授中,尽量引导学生打开创业与创新思维,启迪学生;形成一个教务评估机制,引导师生形成创新创业合力。3.构建全景式、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平台。4.明确创新创业学分要求。为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创新发展,学校应该在培养方案中明确创新创业课程相应学分要求。对于在创新创业训练比赛中获得较高奖次的可以冲抵学生相应课程学分,同时经过专家组评选出来的,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学校应采取措施帮助项目组同学将创业项目付诸实践,从而促进一个学校创新创业文化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双创”育人模式,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在传统发展的基础上,融入互联网技术,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培养出社会所急需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是我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原创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强我校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