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阳岔镇生态镇建设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09-2013)江源区发展和改革局大阳岔镇人民政府目 录一、大阳岔镇基本概况1二、基础条件分析及发展定位2三、指导思想和坚持原则7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8五、发展重点和项目规划10六、保障措施19七、项目规划表22大阳岔镇生态旅游镇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09年2013年)国家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相继出台利于东北等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长白山区域被定为生态区域;白山市被定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示范城市。这些政策及规划为白山地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及时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江源区适时提出了实施培育生物工程和现代医药产业、能源工业产业和绿色产品加工产业三个新兴产业,做大建材产业和矿产开发产业两个支柱产业,不断巩固林木产品加工业传统产业的“321”工程,明确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作为区域内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上佳的大阳岔镇,只有紧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以科学的规划指导发展,以有效的措施加以保障,才能在这轮发展浪潮中脱颖而出。一、大阳岔镇基本概况1、自然概况大阳岔镇隶属于白山市江源区,位于长白山系老岭山脉西麓,面积181平方公里,镇区距白山市区21公里,距省城长春280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27个自然屯,一个社区,总人口6861人,其中:城镇人口4078人,农村人口2783人。全镇耕地面积6675亩,林地面积23480亩,森林覆盖率为88.4%。境内有大阳岔河、路庄子河、前葫芦河、小东岔河、小洋桥河、后葫芦河等6条主要河流。主要资源有石膏、水、金、铁、石灰石等,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世界著名的寒武奥陶系界线剖面地质层型界线位于该镇东部,干饭盆、棒槌峰、无底洞、枫叶岭、后葫芦洞等景观是省级地质自然保护区。2、经济社会发展概况近年来,大阳岔镇在江源区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框架内,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确定了重点以发展绿色食品、旅游开发、石膏开发产业为突破口,带动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总体思路,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08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3亿元,较上年增长18.9%(下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3亿元,增长57%;全口径财政收入336万元,增长24.2%;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37元,增长11%;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0元,增长14.8%;新增就业岗位295个。二、基础条件分析及发展定位(一)优势分析政策优势1、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国家重点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是我国长期发展战略性要求,也是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实现快发展、好发展的现实迫切需要。为实现振兴,出台了多项利于东北发展的政策,在税收、财政转移、政策及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并成立专门领导机构,统筹东北等地经济社会发展,使东北的整体发展有了指导方向和政策保障。2、国家支持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政策。资源型城市的典型特点是经济结构围绕资源开发利用而搭建,城市也依存于资源开发。随着资源的逐断枯竭,一系列社会问题逐渐出现,经济显著下滑,大量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企业渐不景气和破产倒闭,大量工人下岗;城市建设逐步落后,城区日趋破旧,生存环境恶化;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下降;社会事业投入水平下滑,居民社会保障能力降低等,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极易引发社会问题。为支持资源枯竭型地区摆脱困境,国家下发了纲领性文件(国发200738号文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并直接在各方面予以扶持。白山市被列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试点城市,为江源区承接政策搭建了优良平台。3、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为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区划,按环境承载能力和区域特点对不同地区进行分类划分,对其产业发展进行引导。长白山地区被划分为第三类地区即限制开发地区,有利于进行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4、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即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大阳岔镇,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完全符合相关要求。基础优势1、区域位置较好。大阳岔镇距江源区城区仅2公里,距白山市区21公里,距省会长春280公里,有利于人员和物资的流通。2、交通便利。国铁通白铁路(通化至白河)通过本境,在镇内设有大阳岔、大东两处火车站;201国道穿越本境25公里;各村之间有公路相接,形成了以国道为骨干,村路为支线的交通网络。距松江河机场不足150公里,长春至白山高速公路修通后,距接入口仅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3、特色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主要有石膏、水、金、铁、石等。石膏储量超过7000万吨,位列吉林省内第一位,山泉水涌自寒武、奥陶地质层,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极具开发前景。区域内旅游资源上佳,森林覆盖率高达88.4%,河流清澈,空气清新,被誉为天然氧吧,寒武奥陶系界线剖面地质层型界线是世界仅有的两处之一(另一处在加拿大),神秘莫测的干饭盆、秀丽挺拔的棒槌峰、幽静奇异的无底洞、后葫芦洞、波澜起伏的绿色林海构成了如诗如画美景,实乃旅游佳境;镇域内广泛赋存的松花石被誉为松花美玉和奇石瑰宝,深受业内人士喜爱。4、气候较好。江源区地处中纬度内陆山区,属北温带大陆性东亚季风气候。冬季长,寒冷,多偏北风;春季时间短剧烈,昼夜温差大,多西南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朗天气。由于受寒潮的影响,初霜来的早,无霜期120天左右。年最高气温37,年最低气温-38,年平均气温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50毫米左右。这种气候适宜于人类生存,人的舒适感较好,利于身体保健和疗养。也适宜于中草药材种植,此种气候下生长的食用作物品质更佳、口味更好。5、产业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经多年引导,培育发展了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和石膏开发三个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了以香菇栽培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和以特色养殖为主代表的畜牧业,全镇共发展香菇300万袋,种植户数达到112户,大阳食用菌有限公司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了小洋桥村、前葫芦村2个香菇基地;宏利养殖厂和祥意养殖厂初具规模,年出栏鹿等特种动物近千头。旅游产业申报了“AAA”级干饭盆国家森林公园,寒武奥陶地层分界线层型地质保护区,举办了两届干饭盆踏青旅游节,一届松花石文化旅游节,扩大了大阳岔在旅游业内的知名度,开发了以松花石文化用品、奇石为代表的大阳岔旅游产品,镇内有松花石开发加工企业2户,工商业户10余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修通了大阳岔至干饭盆的公路,建设了占地面积13332平方米,集休闲、餐饮于一体的林场生态园,镇内餐饮馆所有山里红饭店、宏峰饭庄、鹿家山庄、新世纪饭店等特色餐饮。石膏产业培育出白山市昌达石膏有限公司、凯崴石膏有限公司、圣鑫石膏有限公司、万和石膏矿4户企业,年开采量50万吨,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上缴税收650万元。(二)劣势分析1、区位存在天然劣势。虽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也存在着客观不足,距机场较远,乘车要23个小时,距出海口较远,不利于货物出口,距国内主要大城市较远,不利于借助城市消费发展产业等。2、产业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没有真正的主导产业,没有形成产业聚集,难于迅速做大做强。3、经济实力较弱。区、镇政府财力不强,难于加大对镇区改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入。也难以较大幅度提高对文化及社会事业的投入,不利于当地整体的发展。(三)发展定位综合分析大阳岔镇的基础条件,主要优势体现在生态方面,资源、水资源、绿色食品资源具有较大开发价值,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未来发展中,应坚持以国家政策为指引,省市区整体规划为导向,充分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发掘优势条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进而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整体进步。基本发展定位为:生态旅游镇。生态城镇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其中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互惠共生,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为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在合理的管理框架下,生态旅游能够促进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生态旅游能够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生态旅游能够提高旅游者的意识和体验。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自然、走进自然、保护自然,提倡绿色消费,倾向于选择不受污染的生态产品。三、指导思想和坚持原则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区委六届五次全会、区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统筹兼顾,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包括水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包括文化用品产业、生态文明建设);做强石膏产业,拉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层次;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建设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宜人的生态人居、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乡镇。坚持原则:(一)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环境良好、管理科学的要求扎实推进生态旅游镇建设。(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向公平、繁荣、健康、文明的小康社会迈进。(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针对大阳岔镇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镇村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依托优势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导向,注重产业层次提高和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提高经济综合竞争能力。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未来5年,大阳岔镇将以打造生态强镇、旅游名镇、经济大镇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石膏开发产业,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居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将大阳岔镇建设成一个人民富裕、环境优美、文化生活丰富的生态旅游镇。发展目标如下:大阳岔镇2009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项 目2008年2009年增幅%2013年年增幅%经济社会发展指标GDP 人均GDP(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万元)232703100092137其中:工业投资1349715399工业项目技改投资1325014638全口径财政收入(万元)336403907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万元)280340706地方财政支出(万元)280340706农民人均纯收入(万元)5637620013250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145001658033850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人)295316457生态环境建设指标环保及生态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