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8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5页 / 共68页
第6页 / 共68页
第7页 / 共68页
第8页 / 共68页
第9页 / 共68页
第1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城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和旅游工作系列重要论 述以及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文化和旅游强县建设, 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根据石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赣州市“十 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县情实际,编制本规划。规 划期为 20212025 年。一、“十三五”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十三五”时期,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 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 展理念,抢抓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脱贫攻坚奔 小康重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精致县城、秀美乡村、特色景区、 集群产业”四位一体的“旅游强县”发展思路,全县文化事业蓬 勃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为“十四五”时 期实现全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夯实了坚实基础。( 一 ) 主要成就1.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一是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总投资 1.6 亿元,新建县文化艺术 中心、全域旅游展览馆和特色旅游文化街;新建占地面积 20 亩、 建筑面积 15000 平方米、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题的雍和文园,融 2 石城砚台馆、石城灯彩馆、根雕艺术馆、古玩收藏展览馆等特色 文化展馆于一体。投资 1.5 亿元,改造老旧厂房建设县博物馆。 建有石城非遗陈列馆、非遗传习所、非遗传承基地,充分展示石 城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成果。建成了以县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 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的石城图书总 分馆体系,并向村居 (社区) 延伸。石城县图书馆被评为“赣州 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工作先进单位”“2018 年新馆建设先进单 位”“2020 年江西省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推进城乡公共服 务均等化建设,截至 2020 年底,全县共建成农村文化广场 99 个、 乡村舞台 67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11 个、农家 (社区 ) 书屋 131 个、农村固定放映点 28 个,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 全、便民惠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二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全面落实“三馆一站”免费开放配 套经费,实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 的全部零门槛、无障碍免费开放。建有大畲古戏台、美食街舞台、 雍和文园舞台 3 个百姓大舞台,免费开放了舞蹈排练厅、书画美 术摄影展厅、非遗陈列馆、书画培训室、器乐培训教室等。积极 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举办“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开展送 图书下乡、进校园、进军营等活动,阅读群体不断壮大,累计接 待读者 35 万余人次,送图书下乡 5800 余册。三是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开展“百花齐放”迎新年 民间文艺团体汇演、器乐培训、名家讲坛、红色文化讲座等文化 3 惠民活动。每年平均送戏下乡 420 场,送电影下乡 2688 场,进 一步浓厚了乡村文化氛围,丰富了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县文 化馆荣获 “2020 年度全省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大型公益 性文化活动优秀组织奖。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荣获 2018 年度全 省农村电影公益放映一等奖。举办群众文艺展示月及新时代文艺 团队巡演活动,民间文艺团队演出 110 余场。做好直播卫星地面 接收设施日常监管服务,确保群众能够正常收看电视节目。四是优化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 破除长期以来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境内 1 条铁路、2 条高速、2 条国道贯穿而过,完成高铁站点选址,所有景区及乡 镇均修建有 3 级以上直达旅游公路,增设旅游专线及旅游公交班 线,实现县域旅游无缝联通。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 建成全域旅游集散中心 1 个、游客中心 20 个、旅游驿站 10 个、 旅游服务点 36 个、生态停车场 15 个、城乡 (旅游)厕所 213 座; 建成智慧旅游平台,推出 1 部手机游石城,旅游标识全覆盖,服 务环境全优化,游客满意度大幅度提升。2.特色文化精品创作再上新台阶按照“弘扬地域文化、彰显时代风貌”的创作思路,大力实 施精品文化工程。采取政府扶持方式,鼓励支持本土文艺创作, 编排打造具有石城地方特色的剧目。“十三五”期间,本土作家 创作出版了上海知青在石城走汀洲莲韵石城悠游石 城等 4 本 (册) 反映石城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图书作品;创作出 4 版石城文史资料江西珍稀地方文献重刊之石城卷虔台续 志等优秀地方图书文献多本;创作温暖石城 爱在行动珍 重待春风当我剪去秀发有心帮哥做双鞋扶贫干部好作 风幸福中国一起走魅力莲乡传承等文艺精品;一批 具有石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初步形成,文化产业的支撑力不断 凸显。3.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加强文物保护和创新利用工作的统筹性和协调性,文物文保 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推进石城砚制作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名录,横江重纸古法造纸技艺被省人 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石城屏山功夫 和石城过漾习俗被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名录。石城县痴砚堂生产的石城砚被授予江西名牌产品,龙砚 斋、痴砚堂被认定为 20192021 年度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 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石城砚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江西省传统工 艺振兴目录项目。完成 “古樟毛泽东旧居”等 10 处革命旧址旧 居和古建筑维修工程,启动梅福红十二军军部旧址等维修。成功 申报“古樟毛泽东旧居”“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友联红五军团 司令部旧址”等 10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西省人民政府将其 列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 2018 年 3 月予以公布;桐坪红 六师石城阻击战指挥部旧址等 3 处文保单位被公布为赣州市第 三批文保单位。完成了 “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红五军团司令 5 部旧址”“少共国际师石城阻击指挥部旧址”“古樟毛泽东旧居”4 处革命旧址旧居的复原陈列工作。 4.产业发展快速进位一是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三五”末,文化产业资产累 计 30.3 亿元,实现文化产业主营收入 3.85 亿元,同比“十二五” 末分别增长 50.7%、51.8%,平均增速保持在 8%以上,文化产业 主营收入占 GDP 比重达到 5%。文体旅游产业已逐渐成为扩内需、 提消费的有力杆杠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20 年全县 接待游客总数达 865.05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62.383 亿元, 同比 “十二五”末分别增长 305.5%和 613%。全县餐饮企业 1981 家,建成一批连锁酒店、文化主题酒店、精品民宿,床位数较“十 二五”末翻番,实现观光游向度假游的华丽转身,开创了旅居生 活新方式。二是城市旅游发展充满活力。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生态休闲 康养 ( 温泉) 旅游目的地”,大力实施 “精致县城、特色景区、 秀美乡村、集群产业”四位一体旅游强县战略,在提升通天寨、 八卦脑等核心景区的同时,统筹推进城区、景区发展,打造精致 县城,高标准建成全域旅游展览馆、博物馆、阻击战纪念园、风 景廊道、美食街区、文化街区等;将夜游作为发展突破点,建成 浪漫琴江画舫、灯彩观光游园、美食休闲夜街、夜间购物中心、 荷塘月色景区、温泉夜游等项目,夜游收入占全县旅游收入的 50%,“夜石城”成为江西旅游的一颗 “夜明珠”。 6 三是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渐形成“景区带 动型”“农旅融合型”“节事民俗游型”等三大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成功打造了大畲 5A、 旺龙湖、小松仙桃山庄、长乐农旅、麒麟 山现代农业观光园等乡村旅游点,带动 1584 户贫困户通过自主 创办农家乐、民俗风情表演、导游等方式增收,吸收贫困户就业 8100 余人;通过乡村旅游带动脱贫致富人口数占全县贫困人 口 总数的 60%。5.品牌创建取得重大突破着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促 进文化,对每个文化品牌与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的创建与实施提出 了具体发展意见及步骤,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石城文旅 品牌实现新突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天寨旅游度 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八卦脑景区成功创建国家 4A 级 旅游景区,赣江源景区、石城阻击战纪念园成功创建国家 3A 级 旅游景区;大畲旅游区成功创建江西省 5A 级乡村旅游点,麒麟 山现代农业观光园、旺龙湖景区成功创建江西省 4A 级乡村旅游 点,木兰兰溪谷、小松仙桃山庄等 6 个乡村旅游点成功创建江西 省 3A 级乡村旅游点;大畲村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 村名单。6.旅游宣传推广取得积极成效每年设立 2000 万元的旅游营销专项资金,推行下沉营销方 7 式,激发旅游团队来县旅游热情。首创成立县级旅游营销公司, 整合全县旅游营销资源,实施营销联动机制,在全国范围内以省 市为单位设立石城旅游营销区域代理商,广泛宣传推广“石泉石 美石城”。发行旅游联票,实现一票畅游石城。运用全媒体深度 推介石城,在央视朝闻天下新闻三十分等栏目投放宣传 广告,拓宽与新华网、腾讯网、同程旅游、今日头条、江西电视 台等媒体的合作,运用高速服务区、高铁资源宣传石城旅游。加 大节事活动宣传,成功举办七届旅游文化节、五届杜鹃花节、三 届灯彩艺术节,有效地提升了石城全域旅游品牌形象。 2017 2020 年,全县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 25%、38%。7.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县旅游 局改县旅发委,并于 2019 年完成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建立了 由宣传、组织、政法、统战等党委部门,人大、政协等机关和乡 镇、发改、公安、财政、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 交通运输、水利、城管、农业农村、教科体、统计、林业等政府 部门齐参与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全县旅游发展。各部 门支持旅游发展资金达 15.3 亿元,旅游项目用地占全年用地指 标的 50%。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旅游规划建设管理 委员会,旅游管理延伸至乡村,乡镇设立文旅站,村级设立旅游 专干,“一套人马管到底”,统筹协调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审批、项 目建设、资金管理、行业监管、景区服务等各项工作,高效解决 8 全域旅游发展中的问题。把旅游工作纳入县年度目标管理(绩效) 考核体系,总分 300 分, 占年度目标管理 (绩效 ) 考核分数的 30%, 以考核促发展,保障机制有效运行。8.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有力改革创新旅游综合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旅游与公安、市场监 管、交通运输等部门联合执法新机制,设立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 大队、旅游巡回法庭等机构,集中、快速处理旅游领域相关问题。 开通 12301 智慧旅游服务热线以及微信公众号、热线电话、咨询 中心等多种投诉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联动、高效便捷畅通的旅游 投诉受理、处理、反馈机制。扎实开展重要节庆期间安全生产大 检查,积极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大力开展文化旅游市场法律法规宣传,重点加强 KTV、网吧、影 院、景区等文旅市场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管,文旅市场平稳有 序,无安全播出事故。2019 年共出动执法人员 400 余人次,检 查网吧、歌舞娱乐场所、影院、景区、旅行社等共 55 家,实现 文旅市场监管全覆盖。(二) 发展不足1.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依旧不充分、不均衡目前,全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依然不平衡、不充分,县、乡、 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力度低,乡镇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