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2 级 5 年制本科病理生理学试卷一、 名词解释(3 分/每题):1. G protein:2. false neurotransmitter3. programmed cell death4. ARDS5. anion gap6. 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二、单项选择(1 分/每题,每一选题都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选择结果填入首页的选 择题答题框,否则为无效选择)1. 热休克蛋白不具有下列哪项功能?A. 抑制糖异生B.提咼耐热能力C.提高细胞的应激能力D.加强Na+-K+-ATPase活性E.增强机体抗损害能力2. 一般应激时体内分泌减少的激素是:A.ADH B.胰高血糖素 C.胰岛素 D.搪皮质激素E.醛固酮3. 下列哪项不是 MSOF 病人的新陈代谢改变:A.全身能量消耗增加B糖 脂肪利用障碍C. 肌肉蛋白分解加强尿素氮升高D.出现负氮平衡E.C02 产生减少4. 有缺氧伴 CO2 潴留的呼吸衰竭患者不能用高浓度吸氧,是因为A.诱发肺不张B.消除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C.可能会引起氧中毒D.促使CO2排除过快E.以上都不是5.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容易诱发 DIC 的原因是:A. 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B. 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C. 循环血液中凝血活酶生成增加D. 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E. 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6.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主要检测:A.纤维蛋白原含量B.纤维蛋白单体含量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组织因子E.凝血酶活性7. 细胞凋亡不足参与了以下哪些疾病的发病A.心肌缺血 B.肿瘤 C.阿尔茨海默病 D.缺血-再灌注损伤 E.艾滋病8. 休克的下列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A.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甚至昏迷B.呼吸急促、脉搏细速C.血压均下降D.面色苍白或潮红、紫绀E.尿少或无9. 失血性休克早期时,最易受损的器官是:A.心 B.脑 C.肾 D.肺 E.肝10心力衰竭最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A.肺动脉循环充血B.动脉血压下降C.心输出量降低D.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E.体循环静脉淤血11.心肌缺血引起心肌收缩性减弱,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ATP生成减少B.心肌细胞死亡C.酸中毒D.肌浆网摄取Ca2+能力降低E.肌钙蛋白与结合障碍12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A.病因的数量与强度B.是否存在诱因C.机体的抵抗力D.损伤与抗损伤的力量对比E.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13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是:A.低血容量B.急性肾衰C.肾血栓形成D.中毒性肾炎14. 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病人发生最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是:A.高钠血症B.高钾血症C.低钙血症D.低镁血症15. 肾小球过度滤过最终将导致:A.GFR增加B.肾小球纤维化与硬化C.渗透性利尿D.肾小管重吸收增加16. 钙反常时细胞内钙超负荷的主要途径是A.ATP减少使钙泵功能障碍B.Na+-Ca2+交换异常C.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增加D.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E.无钙灌流期出现的细胞膜外板与糖被表面的分离17. 巨人症属于A.自身免疫性疾病B.遗传性受体病C.继发性受体异常病D.G蛋白异常病E.转录因子异常性疾病 18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A.引起失血性休克B.肠道细菌作用下产氨C.脑组织缺血缺氧D.血液苯乙胺和酪胺增加E.破坏血脑屏障19假性神经递质引起意识障碍的机制是:A.取代乙酰胆碱B.取代去甲肾上腺素C.抑制多巴胺的合成D.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E.假性神经递质是抑制性神经递质20发热的发生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A.外致热源B.内生致热原C.前列腺素D.5-羟色胺E.环磷酸腺苷21有关发热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体温超过正常值的0.5 C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有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E.有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引起22引起肠源性紫绀的原因是A .一氧化碳中毒B.亚硝酸盐中毒C.氰化物中毒D.肠系膜血管痉挛E.肠道淤血水肿23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最具特征性变化的是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B.血氧容量正常C.动脉血氧含量正常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24. 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最主要影响是A. 酸中毒B. 氮质血症C. 循环衰竭 D. 脑出血E.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5. DIC 时血液凝固异常表现的一般规律是:A.血液凝固持续升高B.血液纤溶活性明显增强C.血液发生低凝后转为高凝D.血液先发生高凝后转为低凝E.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均衡发生26. 低钾血症时可出现A. 正常性酸性尿 B. 正常性碱性尿C. 循环衰竭D. 脑出血 E.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7. 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可能是A. 肾炎性水肿B. 肾病性水肿C. 心性水肿D. 肝性水肿E. 肺水肿28对代谢性H+的缓冲主要依靠A. HCO3-缓冲系统B.血浆蛋白缓冲系统C. Hb缓冲系统D. 磷酸盐缓冲系统E. HbO2 缓冲系统29. 血液中 pH 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A. PaCO2/ CO2CP 的比值 C. HCO3-/ H2CO3 的比值 E. HCO3- / PaCO2 的比值30. 血气分析测定结果为 PaCO2 降低A. 呼吸性酸中毒C. 呼吸性碱中毒B. PaCO2/ HCO3- 的比值D. HCO3- / CO2CP 的比值同时伴有 HCO3- 升高,可诊断为B. 代谢性酸中毒D. 代谢性碱中毒E. 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碱中毒问答:1、试述休克早期微循环代偿方式及意义(12 分)2、试述肺原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10 分)3、简述 MSOF 时肺易损伤的机制(8 分)4、试述钙超载引起再灌注损伤的机制(12 分)5、试述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 (10 分)2002 级 5 年制本科病理生理学试卷答案、 名词解释:1. G蛋白是指能结合GTP或GDP,并具有内在GTPase活性的蛋白(3分)。2. 假性神经递质(1 分),结构上与真性神经递质相似,但不能完成真性神经递质的功 能的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称为假性神经递质(2 分)。3. 程序性细胞死亡也称为细胞凋亡(1 分) 。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 导致的细胞死亡(2 分)。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 分),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全身性病理过程等引起的 急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肺泡通透性增加,常出现低氧血症型呼衰(2 分)。5. 阴离子间隙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量与未测定的阳离子量的差值(3 分)。6.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其特点为失水大于失钠,血浆渗透压大于310 mmol/L,血钠高 于150 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为高渗性脱水。、 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ACEBBCBCCCDDABB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BDBBBDBECDCCACE问答题:1. 微循环代偿方式:小血管收缩或痉挛,真毛细血管关闭,血液通过直接通路和动 - 静脉吻合支回流,使组织灌流减少,出现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情况。(3 分) 代偿意义: 自我输血 由于容量血管中的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以及肝脏“储血库”的 动员,可使回心血量迅速增加,为心输出量的增加提供了保障。(3 分) 自我输液 由于毛细血管前阻力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较毛细血管后阻力高,故前 阻力增加更明显,使进入毛细血管内的血流减少,流体静压随之下降,有利于组织 液回流而增加回心血量。( 3 分) 血液重新分布由于不同器官的血管a受体密度不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亦各异。 腹腔内脏及皮肤血管因a受体密度高,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强而收缩明显;心、脑血 管则因a受体密度低而无明显改变,其中冠脉可因B受体的作用而出现舒张反应。( 3 分)2. 缺氧与酸中毒,使肺小动脉收缩,使肺动脉压升高,从而增加右心负荷某些肺 部本身的病变也成为肺动脉压高压的原因 肺小动脉长期收缩,使血管壁增厚、官腔狭窄,由此形成持久而稳定的慢性肺动 脉高压( 5 分)。 慢性缺氧红细胞代偿增加,血粘度增高,增加肺血流阻力加重右心负荷。 缺氧与酸中毒使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呼吸困难,影响心脏舒缩。(5分)3. 肺是全身血液的滤过器,从全身组织引流出的代谢产物、活性物质以及血中的异 物都要经过甚至被阻留在肺。(3 分) 血中活化的中性粒细胞也都要流经肺的小血管,在此可与内皮细胞粘附。(3分) 肺富含巨噬细胞,SIRS时可被激活,产生TNFa等促炎介质,引起炎症反应。(2分)4. 线粒体功能障碍(3分):再灌注后,胞浆内Ca2+明显增加,刺激线粒体钙泵摄钙, 使胞浆内Ca2+向线粒体转移。这在早期由代偿意义,但过度摄入的话,消耗ATP增 多,Ca2+与线粒体内含磷酸根的化合物结合,形成不溶性磷酸钙,干扰氧化磷酸化, ATP 生成减少。 激活多种酶(3分):Ca2+浓度升高可激活磷脂酶类,使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均受损 伤。此外,花生四烯酸、溶血磷脂增多,亦加重 细胞功能紊乱。Ca2+还激活蛋白 酶、某些 ATP 酶和核酶,使细胞损伤。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2分) 促进氧自由基生成(2分) 肌原纤维过度收缩(2分)5. 肾性骨营养不良( renal osteodystrophy) 是指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见于幼儿的 肾性佝偻病、成人的骨软化、骨质疏松和骨硬化。其发病机制如下:钙磷代谢障 碍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致使骨质疏松和硬化。维生素D代谢障碍;酸 中毒。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