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1、完全弹性介质:介质受到外力作用产生形变,当外力消失后介质立刻恢复到受力前的形状,称为完全弹性介质。2、黏弹性介质:岩土固体既有弹性,又表现出像粘性流体那样的粘性,称这样物体为粘弹性体,实际的岩土固体接近于粘弹性体。3、各向异性介质:介质沿各个方向上的弹性性质存在差别。4、双向介质:岩石往往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构成岩体的骨架、称为基质,另一部分是由各种流体充填的孔隙。由于波经过岩石基质和流体孔隙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从波传播来说,这种岩石实际上是由两种相态构成的,我们称这种岩石为双相介质。5、球面扩散:在均匀各相同性的完全弹性介质中,某点激发的地震波以球面的方式向外传播,球面波中波的振幅与波的传播距离成反比,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波前面越大单位面积上的能量越小,这就是波的球面扩散。6、频散:是指面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是频率的函数,即速度随频率而变。7、地震子波:震源激发出来的脉冲,经过一定的传播距离,形成具有几个相位,一定延续时间,相对稳定的波形。8、地震波的能量: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能量的强度9、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的当作双曲线,求出的波速就是这一水平状介质的均方根速度。10、视速度:地震波在空间介质内是沿射线方向以真速度V传播的,但地震勘探的观测大多是在地表沿测线进行,因测线的方向与波的射线方向常常不同,沿测线“传播”的速度也就不同于真速度,称为视速度V*。(简答回答就是沿测线方向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11、叠加速度:根据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求得的速度叫做叠加速度。12、层速度:指在均匀层状地层中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它直接反映地层的岩性,能用来划分地层13、动校正:用来消除地震波到达各检波点的正常时差,故亦称为正常时差校正。 14、静校正:用来消除由于地形起伏、激发井深,低降速带的影响造成的时距曲线畸变的影响的校正。15、正常时差:第一种定义,界面水平情况下,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同以零炮检距(自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 第二种定义,在水平界面情况下,各观测点相对于爆炸点纯粹是由于炮检距不同而引起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差。16、反滤波:消除地震激发的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收到的滤波作用的处理方法17、大地滤波作用:大地并不是一个完全理想的弹性介质,在弹性波传播过程中,其高频成分容易被吸收,起振动强度容易被衰减,从而对震源激发出来的地震子波起到改造的作用。18、含氢指数:单位体积的任何岩石或矿物中氢核数与同样体积的淡水中氢核数的比值,称为该岩石或矿物的含氢指数,用H表示。19、地震相:由特定地震反射参数所限定的三维空间中的地震反射单元,它是特定沉积相或地质体的地震响应。20、同相轴:地震记录上各道振动相位相同的极值(俗称波峰或波谷)的连线称为同相轴。21、波组:至少由两个同相轴构成的反射波组合,振幅,相位基本一致。22、波系:至少由两个波组构成的反射波系。 23、电阻率: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单位面积,单位长度介质的电阻。24、视电阻率:在地下存在多种岩石的情况下用电阻率法测得的电阻率,不是某一种岩石的真电阻率,而是各种岩石电阻率的一种综合反应,称为视电阻率。 25、高侵剖面: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泥浆滤液向渗透层侵入,使侵入带(冲洗带和过渡带)大于原状地层的电阻率的现象。26、低侵剖面: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泥浆滤液向渗透层侵入,使侵入带(冲洗带和过渡带)低于原状地层的电阻率的现象。27、密度界面:不同密度物质层的分界面。29、周波跳跃:在声波测井中,声波时差比临近的值高出一个或几个波长,并出现周期性增大的现象。 30、布格重力异常:对观测重力值经过地形校正、布格校正(高度校正和中间层校正)和正常场校正之后的重力异常。31、化极磁异常:通过将观测到得地磁异常进行化极(化到地磁极)处理后得到的异常结果。32、磁化率:表征物质受磁化的难易程度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的比值。33、极化率:用来表征体极化介质的激电性质的物理量,等于二次电位差与总电位差的比值。34、地磁要素:第一种定义:设以观测点为其坐标原点,x,y,z三个轴的正向分别指向地理北、东和垂直向下。则该点的地磁场总强度T矢量在直角坐标系三个轴上的投影分量分别为北向分量(X),东向分量(Y)和垂直分量(Z),T在xoy水平面内投影称水平分量H,过H的磁子午面与地理子午面的夹角称为磁偏角D,地磁场总强度T和水平面的夹角称为磁倾角I。第二种定义:表示地球磁场方向和大小的物理量。磁偏角、磁顿角、总磁场强度(T)及共各个分量,统称为地磁要素。简答1、影响视电阻率、视极化率的因素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a、各地质体的真电阻率 b、地下不同电性体的实际分布情况(电性体的大小,埋深,形状等) c、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的相对位置 d、地形起伏影响视极化率的因素:a、各地质体的真极化率 b、充放电时间 c、各种方法中的不同装置以及电极的排列方式 d、上层覆盖的电阻情况 e、地质体的电阻率 f、地形起伏2影响电阻率、极化率的因素影响电阻率的因素:a、岩石中胶结物和矿物颗粒的电阻率、形状及相对含量 b、岩矿石的湿度和孔隙度 c、岩石所处的外界温度 d、在交变电场下,交变电流的频率也会对电阻率的情况。3简述电磁法的物理实质并简述TEM和CSAMT的异同点电磁法的实质是利用电磁波在不同的介质中的响应来区分介质的一种方法以地壳中的岩矿石的导电性、导磁性和介电性为物性基础,根据电磁感应原理,通过观测和研究电磁场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来寻找有用矿产资源和解决地质、环境工程问题。TEM与CSAMT的区别在于TEM是时间域的电磁法,而CSAMT是频率域的电磁法,TEM接收的是随时间变化的信号,而CSAMT接受的是随频率变化的信号,TEM通过观测不同延迟时间的信号来反映不同深度介质的电性情况,而CSAMT根据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有不同的趋肤深度来达到测深的目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感应类的方法,都使用人工源作为场源。4试电磁法的基本原理,简述时域与频域电磁法的异同电磁勘探方法是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利用电磁波与介质的互相作用来进行勘探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时间域电磁法与频率域电磁法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感应类的方法,都是利用介质与电磁波的互相作用规律来进行勘探的方法,不同点在于时间域的电磁法通过改变观测时间来达到测深的目的,观测的是各种频率与介质互相作用结果的总和,频率域的电磁法根据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有不同的趋肤深度来达到测深的目的,观测到的是介质与某个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互相作用的结果。5简述复杂形体重磁异常正演方法及每类方法的特点复杂形体重磁异常正演从形体角度出发可以分为三度体和两度体;按求解域可以分为空间域和频率域。三度体分为空间域(有限元单元法和边界单元法)和频率域(谱正演法)二度体分为空间域(有限元单元法和边界单元法)和频率域(谱正演法)。特点:a、有限单元法是一种求解重磁异常的基本方法,其优点是适用于任意测网,能够模拟变物性的情况,可以根据物性的分布不同,采用不同的切割方法。缺点是计算量相对较大。b、也能使用于任意测网,计算量小。但缺点是在模拟变物性方面不如有限单元法。c、谱正演法是在有限单元法和边界单元法的基础上产生的,缺点是只适用于形体以上的平面规则网的正演计算。6何为地球正常重力值,给出地球正常重力值一般公式并简述其随时空的变化规律正常重力值:引入一个与大地水准面十分接近的正常椭球体代替实际地球,椭球体的表面是光滑的,内部密度分布均匀或成层分布、各层的密度是均匀的,各层的界面都是共焦点的旋转椭球面,在这种情况下求得的重力位就是正常重力位,求得的正常重力值就是正常重力值。变化规律:a、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b、赤道小两极大,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加 c、正常重力值沿纬度方向的变化率与纬度有关,在纬度45度处变化率最大。d、正常重力值只与计算点的纬度有关,沿经度方向没有变化。7简述正常磁场水平强度H和垂直强度Z随时空变化规律地球磁场水平强度H等值线是大致沿纬度线排列的曲线簇,在磁赤道附近最大,约为40000NT,随着纬度向两极的增高逐渐减小到零,在磁南北极处H为零。除了在两磁极处外,全球各点的H均指向北。地磁场垂直强度Z等值线大致与等倾线分布相似,几乎与纬度线平行,在磁赤道上Z为零,由磁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在磁极处达到(正负6000070000NT),约为磁赤道附近水平强度值的两倍;在磁赤道以北Z0,表明垂直分量向下,在磁赤道以南,ZRt时,采用感应测井确定Rt较侧向测井优越;如果RxoRt时,选用侧向测井较好。13简述纵波形成和传播特点介质在受到正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纵波,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