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1. 定义: 血液在循环系统内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2. 功能:运输 实现体液调节 维持内环境稳态 防御功能 分泌生物活性 物质3. 意义:血液循环一旦停止,生命也随之终结。第一 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f兴奋收缩偶联f节律性收缩f 射血 f推动血 液循环一、心肌细胞功能分类(一)按自律性分类:1. 工作心肌细胞:心房肌、心室肌 特点: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但无自律性2. 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自律细胞:窦房结(P细胞)、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细胞 特点: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无收缩性 非自律细胞:结区,有兴奋性、传导性,无自律性和收缩性3.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分布窦房结:P细胞、过渡细胞。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房结区、 结区、结希区 房室束及其分支 浦肯野纤维网(二)按快、慢反应分类自律细胞非自律细胞快反应心房传导束、房室束、浦肯野氏 细胞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 胞慢反应窦房结P细胞结区?二、心肌细胞的 AP(一)工作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 静息电位(RP: -90mV)形成机制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的类似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2. 工作心肌细胞 AP 的特点: 1 复极过程复杂 2 持续时间长 3 升降支不对称(1)0 期(去极化期)膜电位:一90 + 30 mV (幅度 120mV)除极速度(0期上升速率):200300V/S历时:12ms机 制:刺激f静息电位上移f达到阈电位f激活快Na+ 通道f再生式Na+电流f Na+平衡电位3快Na+通道:1.失活快2激活快、开放快3.持续时间短。4阻断剂:河豚毒 素(TTX) ?( 2) 1 期(快速复极初期)膜电位:+30mVf0mV历时:10ms产生机制:一过性外向离子流(Ito),其离子成分为K+机 制 :快Na+通道失活一激活Ito通道一K+快速外流一快速复极1期K+通道阻断剂为 四乙胺(TEX)与 4 一氨基吡啶(4 一 AP)。(3) 2期(平台期Plateau、缓慢复极期)膜电位:0 mV 历时:100150ms产生机制:K+外流(Ik)与Ca2+内流达到平衡机 制:O期去极达-40mV一激活慢Ca2+通道+激活IK通道一 Ca2+缓慢内流K+微弱外 流平衡2期(平台期) 是心室肌细胞区别于神经和骨骼肌细胞AP的主要特征,也是心 室肌AP复极较长的主要原因。1.慢Ca2+通道1.激活慢2.失活慢3.持续时间长 Ca2+通道阻断剂为戊脉安(维拉帕米)、硝苯地平( 4) 3 期(快速复极末期)膜电位:0mVf 90mV历时: 100150ms机制慢Ca2+通道失活IK通道通透性 1(早)IK1通道通透性f 1(中晚期)再生性K+外流一快速复极化至静息电位水平(1)IK 1通道:(内向整流K通道):去极过程中开始关闭,复极-20mV至U-60mV 开始开放,形成动作电位3(中晚期)、 4期。(2)IK通道:(延迟整流K通道):去极-40mV开始开放,复极到-40mV到-50mV 关闭,形成动作电位2、 3(早)期。(5) 4 期(恢复期 静息期)离子泵运转加强,排Na+、Ca2 +摄K+ Na+-K+泵 Ca2+- Na+交换体。 Ca2+泵机 制0期(去极化期):再生性Na+迅速内流 复极过程:1期(快速复极初期):一过性K+外流(Ito)2期(缓慢复极期、平台期):缓慢的Ca2+内流与微弱的K+外流达到平衡3期(快速复极末期):再生性的K+外流4期(恢复期一静息期):离子泵运转加强(Na+-K+泵,和Na+- Ca2+交换、Ca2+ 泵),排 Na+、Ca2+摄 K+(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 自律细胞的特点:4 期自动除极 随时间而递增 除极速度较 0 期的慢 不同自律细胞的 4 期除极速度不一致2. 递增性净内向电流(If)的可能原因 内向电流的逐渐增强 外向电流的逐渐减弱 两者兼有3、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比较心室肌:AP相似(2期较长)4期会自动除极起博电流(If)引起自动除极4.起博电流(If)引起自动除极:(1)复极-60mV激活,-lOOmV完全激活,但去 极-50mV失活(2)通道阻滞剂为Cs2+2、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膜电位特征: 由0、3、4期构成,无明显的1、2期。 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阈电位(-40mV)的绝对值小。 0期除极速度(10V/s)慢,幅度低(70mV),无反极化现象。 4期自动除极速度(约0.1V/s)快。 电位形成机制0期:当4期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一激活慢钙通道(Ica-L型)一Ca2+内流3期:慢钙通道(Ica-L型)渐失活+激活钾通道(IK) - Ca2+内流I + K+ 外流4期:K+递减性外流+ Na+递增性内流(If) + Ca2+内流(Ica-T型钙通道激活) 一缓慢自动去极化具“自我”启动一洎我”发展一洎我”终止的离子流现象。(因钾通道的失活K+ 呈递减性外流)3. 两种钙通道的区别T型钙通道(ICa-T):激活电位-50mV,形成慢反应细胞4期的后半部分可被 镍(NiC12)阻断,不被钙拮抗剂阻断L 型钙通道 (ICa-L) :激活电位 -40mV 形成慢反应细胞 0 期和快反应细胞 2 期(平台期)可被钙拮抗剂(Mn2+、异搏定)阻断 4.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0期(去极化期):Ca2+缓慢的内流3期(复极化期):K+外流4期(自动除极期):缓慢的Ca2+内流超过进行性衰减的K+外流第二节心肌的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兴奋性(excitability)传导性(conductivity)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机械特性收缩性( contractility) 一、自律性( autorhythmicity)定义:组织细胞无外来刺激的作用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衡量指标:自动兴奋的频率1.心脏的起搏点:(1)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自律性:窦房结( 60-100 次/分)房室交界( 40-60 次/分)浦氏纤维(小于 40次/分)(2)起搏点正常起搏点 normal pacemaker :窦房结潜在起搏点 potential pacemaker: (异位起搏点)指窦房结以外的其他自律组 织2.两种心律: 窦性心律(一级起搏点):由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称为窦性心 律。 异位心律:以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称为异位心律。 交界性心律(二级起搏点):房室交界 室性心律(三级起搏点):室内特殊传导组织3.自律性的影响因素(1)4 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正变(2)最大舒张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 反变 小结:影响自律性的因素短多自律性 慢所需时间延长发AP的次数少B小4与阈电位大差距快自动去极到达阈电位单位时间爆*二平、兴奋性 excitability 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反应的能力称为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所有心肌细胞 都具有兴奋性。 衡量指标:阈值1.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ERP ) 绝对不应期:0期一3期的一55mV。兴奋性=0 局部反应期:3期的一55mVf 60mV。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Na+通道失活( 2)相对不应期(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RRP)复极一60- 80mV。兴奋性低于正常,Na+通道处于复活状态,但并未完全复 活,用阈上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3)超常期(SNP)复极从一80- 90mV。用阈下刺激可产生动作电位,兴奋性高于正常。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总结分期反应兴奋性Na+通道状态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刺激不起反 应零失活有效不应期=绝对 不应期+局部反应 期不能再次产生动作 电位兴奋性暂时丧失失活相对不应期对阈上刺激起反应低于正常部分恢复超常期对阈下刺激可起反 应高于正常基本恢复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整个心肌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生理意义:使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始终保持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1. 期前收缩(早博)(premature systole)在有效不应期之后与下一个窦性冲动到来 之前,心肌细胞如果接受一个期前的有效刺激便会产生一次期前兴奋,由期前 兴奋触发的心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2. 代偿性间歇(compensatory pause)期前收缩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 为代偿间歇。2.兴奋性的影响因素(1) 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反变RP绝对值f或阈电位水平上移一之间的差值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阈值兴奋性!;反之, (2)离子通道的状态: 膜电位: 静息电位(一 90 mV) 备用 Na+通道状态:备用状态(关)RP I或阈电位水平下移,兴奋性f阈电位(一 70 mV)激活f 激活状态(开)除极至 0 mV复极化-55 mV失活f 失活状态(关)f复活I当膜电位处于正常RP-90mV时,Na+通道处于备用状态,可在刺激作用下被激 活。当膜电位从一90mV去极化达阈电位(一70 mV)时,Na+通道几乎全部被激活。 去极化后Na+通道很快(几ms内)全部失活,此失活状态的Na+通道不能再次 被激活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要等到膜电位复极重新达一90mV时,Na+通道才全部恢 复至备用状态。三、传导性1. 兴奋传导原理:以 “局部电流” 双向传导。 心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产生和传导冲动,节律性控制心脏活 动。2. 心脏内兴奋传播的过程 窦房结!心房肌优势传导通路(1.0-1.2m/s)(0.4m/s)I!房室交界(0.02m/s)左、右心房 房室束I 左、右束支( 2m/s )I浦肯野纤维网 ( 4m/s)I左、右心室(1m/s) 传导时间心房内-房室交界-心室内(0.06s)(0.1s)(0.06s)特点: (1)传导速度不同。(1)浦氏纤维最快一房、室内快一同步收缩,利射血。房室交界最慢一房 室延搁f利房排空、室充盈。房室交界是传导必经之路,易出现传导阻滞(房 室阻滞)。(2)有房室延搁现象。( 2)房室延搁 概念 窦房结发出的冲动到达房室交界时兴奋传导的速度较慢,将延搁 0.10s 的时间,该时间延搁称为房室延搁。 意义 保证房、室的顺序活动,使心房收缩时心室仍处在舒张状态。此处易发生传导阻滞。3.传导性的影响因素(1) 心肌细胞的结构 心肌细胞直径: 正变(2) 0 期的速度和幅度 正变0期除极化速度一局部电流产生的速度f 一除极化达到阈电位的时间I一 传导性f0期除极化幅度ff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的电位差ff局部电流强度f 一传播 距离ff传导性f(3) 静息电位和阈电位水平的差距I一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f一传导速度f(4) 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f一传导速度f不应期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