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检测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某学者曾说:“他(魏源)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说明魏源的思想( ) A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 B带有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内容 C其政治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 D其思想不可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2.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A.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 B.最先倡导学习西方的工商业C.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力主实行政治改革3、下列作者和文章不对应的是 A、胡适孔丘B、刘半农相隔一层纸 C、李大钊宪法与孔教D、陈独秀敬告青年 4.“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这段话应该是哪一政治派别的言论洋务派 抵抗派 维新派 革命派5.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上文作者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建立民主共和 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C.实行君主立宪 D.向德、俄等国家学习6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7.“康有为认为,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思想、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谓仁的观点、大学里的平天下等说法,都是博爱、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的具体表述,所以,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 ) A康有为将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B康有为认为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 C康有为认为孔孟学说中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D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实行渐进变革8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9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10.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11.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12.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13.“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A.同情农民的疾苦 B.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C.抑制贫富不均 D.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14.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1920年陈望道翻译)在山东广饶发现。对该书在中国出版,有人评价说“从此,这个徘徊在欧洲大路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有 新三民主义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56年后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A. B. C. D.15.某博客在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C. 工人运动发展,中共的成立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D. 以中共为首的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 16.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A.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B. 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C.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 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17.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18.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B.C.D.19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 C、洋务运动开展的过程中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20“洋人制胜之道,专以轮船、火器为先又本之天文度数,参以勾股算法,故能巧法其中。”体现的观点属于A、顽固派 B、洋务派 C、早期维新派 D、维新派21在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体用之争”中,两者的斗争焦点不可能包括A、是否修建铁路、开矿山、兴电报 B、是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C、是否在同文馆中增设天文算学馆 D、是否派遣留学生221892年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A、北洋海军的组建及其训练情况 B、中日海军在黄海战事进展C、京师大学堂已经开设哪些科目 D、同盟国会员在日本的活动23下列论述的基本观点倾向于近代维新派的是:A.“夫不可变者有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B.“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固,在人心不在技艺”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D.“君权与民权合者情意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也”2419世纪60-90年代传入中国的西学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工业制造技术军事技术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哲学和社会科学学说 A、B、C、D、25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变法急于求成B、变法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C、变法触动了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D、变法缺乏强有力的政治支持26“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的“中学为体”根本目的是A、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礼教的权威B、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清朝的统治C、维护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延续性 D、抵御外侮,谋求自强之路27李大钊最早在中国详细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A、庶民的胜利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C、布尔塞维主义的胜利 D、马克思主义 称科学社会主义28新文化运动中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这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的基础 B、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9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系统地介绍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C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30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A、性质相同,基本内容不同 B、内容基本相同,性质不同C、性质和内容基本相同 D、目标相同,内容不同第卷(非选择题,共 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其中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总计40分)31. 在中西思想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古代中国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是由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渐趋落后,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过程中又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邓实:古学复兴论(1905年)(1)材料中邓实这种观点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试分析这一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4分)(2)在 “西学东渐”大趋势下,你是如何评价邓实的这种观点?(4分)(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过程。(8分)(4)试分析“中学西传”转向“西学东渐”过程中所蕴含的中国社会的变迁。(4分)32 “思想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与执政经验的历史总结。”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