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北京各区中考化学二模科学探究汇编西城区科学探究43(7分)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查阅资料】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实验一】同学们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4种溶液于试管中,再分别滴加少量的 稀硫酸。实验装置实验现象1号试管中无明显现象2号试管中无明显现象3号试管中_4号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1)3号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 (2)4号试管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提出问题】3号、4号试管中的现象能证明硫酸与Na2CO3、BaCl2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1号、2号试管中均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如何证明硫酸与NaOH、NaCl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实验二】同学们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装置实验现象5号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6号试管中始终无明显现象 (3)5号试管中的现象能证明NaOH与稀硫酸发生了 复分解反应。右图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 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反思与评价】 (4)同学们发现3号、4号试管中的微粒数也有变化:4号试管中的Ba2+、SO42-因 生成沉淀而减少,3号试管中减少的微粒是_。 (5)欲进一步探究2号试管中的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又补充了以下 实验。2号试管中的混合液分成两份加入石蕊溶液加入试剂1溶液变红现象1 该实验证明两种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请结合实验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滴加石蕊溶液的目的是_。 试剂1和现象1分别是_。 (6)根据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 A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B从微观上看,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某些离子相互结合使离子数目减少 C判断化学反应发生,可依据有新物质生成,也可依据某一反应物消失 D证明复分解反应没有发生,可验证某一反应物依然存在43(7分)(1)产生气泡 (2)BaCl2 + H2SO4 BaSO4 + 2HCl(3) H+和OH生成水分子 (4)H+和CO32 (5)检验溶液中的氢离子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6)ABC东城区科学探究39(8分)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两组同学都完成了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但观察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进行实验一】实验组甲组乙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产生蓝色沉淀产生蓝绿色沉淀 已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乙组产生的蓝绿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呢?【查阅资料】(1)碱式硫酸铜是绿色晶体,在水中溶解度极小,能溶于稀酸溶液。(2)碱式硫酸铜的组成不固定,一般可用Cu2(OH)2SO4表示。(3)BaCl2溶液和含有SO42-的溶液反应能生成BaSO4(白色沉淀)。例如:BaCl2+H2SO4=BaSO4+2HCl【猜想与假设】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进行实验二】实验步骤主要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取乙组实验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到蓝绿色沉淀取蓝绿色沉淀,用蒸馏水洗涤多次无明显现象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BaCl2溶液无沉淀产生取洗涤后的蓝绿色沉淀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得到蓝绿色溶液取少量蓝绿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解释与结论】(1)步骤的实验目的是_。(2)步骤中的稀盐酸能否用稀硫酸代替? 。(3)步骤滴加的试剂是_。【反思与评价】(4)甲组同学在本组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下列实验:过滤,取蓝色沉淀于试管中滴加 ,沉淀颜色变为蓝绿色重复实验二中的步骤经实验验证,氢氧化铜也可以转化为碱式硫酸铜。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乙组同学认为在自己组原有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滴加_,可以将碱式硫酸铜转变为 氢氧化铜。通过实验,也验证了他们的猜想。(6)为了确保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实验的关键是_。39(8分)【进行实验一】CuSO4 + 2NaOH = Na2SO4 +Cu(OH)2【解释与结论】(1)检验蓝绿色沉淀是否洗涤干净(2)不能(3)BaCl2溶液【反思与评价】(4) CuSO4溶液 Cu(OH)2 + CuSO4 = Cu2(OH)2SO4(5)NaOH溶液(6)氢氧化钠溶液要足量(或过量)打磨光亮的镁条10%硫酸铜溶液海淀区科学探究39.(6分)某小组同学在镁条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中,除了观察到镁条上有红色物质析出,还观察到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及溶液中有沉淀生成。他们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针对以上实验现象进一步开展探究。【查阅资料】 i. 氢氧化铜和碱式硫酸铜Cu2(OH)2SO4均难溶于水;在溶液pH 2时,能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 Cu(OH)2 + H2SO4= CuSO4 + 2H2O Cu2 (OH)2SO4 + H2SO4= 2CuSO4 + 2H2Oii. 镁、铜均能与浓硝酸反应:Mg + 4HNO3=Mg(NO3)2+ 2NO2 + 2H2O(溶液为无色)(红棕色)Cu + 4HNO3= Cu(NO3)2 + 2NO2 + 2H2O(溶液为蓝色)(红棕色)【提出假设】I镁条上的红色物质是金属铜。II无色无味气体是_。III溶液中生成的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铜,也可能是碱式硫酸铜或二者的混合物。【进行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数据实验结论1取10 mL 10% CuSO4溶液于试管中,测定溶液pHpH 约为3.42向实验1试管中加入足量打磨光亮的镁条产生无色无味气体,镁条表面附着红色物质,溶液中出现沉淀3将实验2中得到的附着红色物质的镁条放入试管中,加入浓硝酸假设I成立4用小试管收集实验2中产生的气体,用拇指堵住集满气体的小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尖锐的爆鸣声,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假设II成立5重复实验2,过滤、收集溶液中的沉淀,晾干,备用6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为试管甲和试管乙,向试管甲中加入1 g,向试管乙中加入1 g;再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5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试管甲中固体全部溶解,试管乙中仍有固体剩余沉淀是碱式硫酸铜【解释与结论】(1)镁条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由实验1现象可知,CuSO4溶液呈(填“酸”“碱”或“中”)性。(3)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4)根据实验4补全假设II:。(5)试管甲、试管乙中加入的物质分别是、_(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铜 B实验5中得到的固体【反思与评价】(6)有同学认为根据实验6数据和现象得出“沉淀是碱式硫酸铜”结论不正确。正确的结论应为_。39.(1)Mg + CuSO4= Cu + MgSO4(2)酸(3)附着红色物质的镁条溶解,溶液变为蓝色,产生红棕色气体(4)H2(5)B A(顺序错,不得分)(6)沉淀可能是碱式硫酸铜,也可能是碱式硫酸铜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只答1点不得分)朝阳区科学探究40.(6分)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猜想假设】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实验验证】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方案二:小刚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硬质玻璃管中的蔗糖加强热。 (1)观察到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2)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有黑色固体残留,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上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点燃酒精灯。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写出验证单质碳的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_。【反思评价】方案二中,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_。科学探究40.(6分)【实验验证】 方案一:蔗糖燃烧有氧气参与,氧气能提供氧元素方案二:(1)小烧杯(或玻璃导管)中有水珠; (2)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向硬质玻璃管中通氧气,一段时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 点燃 CO2CO2 +Ca(OH)2=CaCO3+ H2O(写全得1分)【反思评价】排尽硬质玻璃管中的空气,排除氧气的干扰丰台区【科学探究】40.(7分)某学习小组想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他们按照如图所示操作对浓硫酸进行稀释。某同学提出锌和浓硫酸是否也能产生氢气呢?于是他将少量浓硫酸加入到盛有锌粒的试管中,发现生成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很感兴趣,于是进行了探究。【猜想与假设】气体是:H2 SO2 H2和SO2同学们经过讨论,便直接否定了猜想,原因是 【查阅资料】(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它与一些金属单质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2)二氧化硫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3)氢气具有还原性【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1)同学们稀释浓硫酸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2)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装置中氢氧化钠浓溶液的作用是 。(4)通过此实验,同学们证明了猜想正确,请写出他们依据的实验现象 。【反思与评价】经过讨论,小组中某个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有不妥之处,他将上述实验进行改进,将足量锌粒换成少量锌粒,重复实验,得出猜想正确。高温高温(5)补全锌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H2SO4(浓) ZnSO4+SO2+_(6)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