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学习任务支架”的搭建策略研究摘 要:支架式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支架”有支持、帮扶和助力等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基于学生学习的真实需要,又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内,搭建知识型、方法型和能力型等多种支架,以丰富学生的学识,养成自主学习的方法,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关键词:任务支架;核心素养;知识型;方法型;能力型“学习任务支架”指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需要完成某个任务而遇到困难时,教师通过提供某种手段或者部分措施来达到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建构,提升核心素养,使学生终身受益。值得注意的是,学习支架不仅是建立在一定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之上,还需基于学生学习的真实需要,更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只有切实依照以上需求和规律,教师精心设计的“支架”才能在课堂主阵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一、知识型支架:有效链接和创新生成知识型支架能为语文课堂学习提供必要助力。它既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有直接、密切的联系,也是语文学习之余的拓展和补充,还可以是基于语文学习者自身核心素养发展需要的情境创设和任务生发。教师对学生日常阅读和课堂学习的比较做了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得知,几乎所有学生拿到陌生文本一开始最想知道的就是作者经历和创作背景。因此,在肯定“知人论世”这一语文学习重要手段的前提下,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真实、详尽、适切的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比如百合花一文中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小说开头交代的1946年,学生可以推知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并在教材的学习提示中得以验证;二是小说结尾处的写作时间是1958年,在预习时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但是对当时的社会情况知之甚少。因此,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为提高课堂效率搭建如下支架:一是茹志鹃早年的军旅经历和见闻感受,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以上经历和感受对其创作内容与风格的影响;二是茹志鹃在创作时正经历着丈夫被错划为右派、本人也面临自我检省和政治氛围紧张带来的人际压力,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却不便明说的更深层次的创作目的,理解人与人纯洁和美好的关系在特殊时期显得更加珍贵、不易;三是辅助材料,如杨绛创作的反映文革时期底层人物光辉的老王和抗“疫”期间由动人故事改编的电影穿越寒冬拥抱你,作为群文学习的拓展,鼓励学生变换视角、全面感知作者,深入研读文本。又如学习故都的秋时,虽然学生已经了解到郁达夫郁结于家国飘零和人世浮沉,但对其“以悲赏秋”的审美情趣无法理解到位。结合作者早年的留学经历,教师提供了日本文艺“物哀”的美学概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残缺美”的理解评价来帮助学生理解:深受以上影响的郁达夫,在万物有灵中既欣赏美又惋惜美,在生命轮回中感受荣盛衰败,品味人生况味而生发出独特的美学韵味。作为知识的搜寻者、整理者,教师为学生搭建必要而精简的支架,能促进其语文知识的有效链接与创新生成。二、方法型支架:任务分解和说明指导方法型支架是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的切实、能动、高效开展,而为学生理解和分配任务、落实并完成任务进行的过程性指导和帮助。这种支架可以是传统意义上语文学习方法巩固与教授,可以是方案、策划书等文字指导说明,也可以是思维导图、评价表格等,还可以是配乐、道具等演出元素的支持供给。教师在设计学习情境时往往想到激发兴趣为上,殊不知学生很可能因为对其中涉及的一些专业名词或者学术概念一知半解,完成任务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拍摄脚本这一任务里其实涵盖了镜头、内容、地点、人物、服装、化妆、道具、台词、音效、布景等。如此庞大复杂的体系、繁杂且专业的内容要求显然不可能在一节语文课里得以呈现,因此类似的戏剧表演、辩论稿写作等非单一情境任务,需要教师提供任务分解和说明。比如明确戏剧舞台场景的要素和要求,既可以用名词解释的方式进行介绍,也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快速对接,还可以提供典型示例以供学生模仿。教师在我与地坛(节选)中设计的学习情境为举行电视散文拍摄筹划会,学习任务之一是:“选择你最喜欢的场景画面,配上合适的拍摄台词。”该任务的设计指向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但是没有对“台词”的到位解读,导致学生不知道到底要写什么,对学习任务无从下手。于是,教师迅速调整搭建支架,给出独白、对白、旁白三项基础台词的阐释和示例,使得学生立刻领会、主动思考因为在最美好的年纪身体残疾,所以作者内心必定是复杂而敏感的,言语之中也会透露出矛盾和挣扎;代入身份共情体验,合理想象不同处境下“我”可能出言不逊,也可能沉默寡言,母亲心疼“我”又怕再刺激“我”,肯定会谨慎克制而字斟句酌;如果是旁白,学生还想加入对遭遇不幸前的回忆,或者假设地坛会说话,它一定会同情和理解这对母子及这世间生活不易的人们。当学生在玩偶之家(节选)情节演绎任务中不能准确把握人物心境时,教师给出了一个实物支架围巾,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有实物和无实物的对比演绎,通过拉扯、挣脱等动作感受娜拉摆脱束缚时的坚定和挣脱丈夫离家出走时的决绝。作为方法的教授者、培训者,教师为学生搭建准确可用的支架,能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与运用能力。三、能力型支架:指向听说读写和核心素养能力型支架对应语文学习者的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方面,体现对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核心素养的积极响应与贯彻落实。教师既可以提供名家诵读音频等以供学生学习模仿,也可以将名家观点作为文学艺术评论的着眼点促进学生的认知提升,还可以在思维碰撞与语言交锋中切实加强对演讲稿、辩论稿、策划书等实用类文本的写作指导。比如,为了提升统编版教材中“古诗词诵读”篇目的学习效果,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是“以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解读其中一首/几首诗歌”,提供的支架是文化类节目邻家诗话,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赏全面感受古诗词的魅力:透过诗文了解诗人的“欲说还休”,聆听对话探究诗心的“前世今生”,融入情境感受诗情的“欲辨忘言”。借由成熟的构思和先进的手段,师生透过综艺外壳得知:文学不仅能以舞蹈、音乐、美术、绘画等艺术形式进行精彩的跨界展示,还可以与茶艺、插花、香道等文人雅趣交融展现别样风情。在此基础上进入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四首诗歌的自主学习,学生有了相应能力点的高标准参照,不仅增强了信心,更有了切实可行的途径。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精心准备并巧妙设计:有整体策划对静女和鹊桥仙两首诗歌中体现出来的不同爱情观比较解读,也有开场以讲述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来代入诗词情境,有以配乐朗诵和浅吟低唱来导入内容赏析,也可以编排虞美人课本短剧来演绎亡国之君的内心独白,还可以乐器演奏助阵和舞蹈表演起兴演绎涉江采芙蓉中的羁旅思乡之情。教师延续任务情境,以“主创恳谈会”作为后续支架,邀请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来更好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又如为了提升思辨性写作能力,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提供了分层支架:一是面向哲理性名言的摘抄积累;二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仿写、改写或续写等要求,训练他们的同项归类能力,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等,达到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在搭建学习支架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有如下几点思考:首先是“有必要”,如果学生能自主完成的任务,不必拖沓赘余;其次是“少而精”,过多的支架会让学生眼花缭乱,教师需要在了解真实学情的基础上精准“帮扶”;再次是“用后得”,即强调学生在使用支架过程中的自我感受、自我获得,注重终生学习和“为己所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