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度“精品课程申报表推荐单位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所属学校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非部属)甘肃省教育厅制二oo七年三月课程名称生药学课程层次(本/专)_专科课程类型 口理论课(不含实践)口理论课(含实践)口实践(验)课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_医 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_药 学课程负责人程亚青申报日期2011. 10. 104-2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4-2-1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鉴别、化学成分、生产、采制、 品质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科学。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代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 生药鉴定、质量评价、质量标准制定和中药新药研制的初步能力和中药临床应 用的初步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生药鉴定及质量评价方法基本技能的训 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各种装片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知识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注重科学方法和态度的教育,培养严谨、 求实的工作作风。根据生药学课程特点,分为总论、各论和实验三大知识模块,总论主要讲解 方法学,包括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 各论以具体的中药为载体,讲解各种中药的真伪优劣评价方法。真伪评价为原 植物形态鉴定、药材性状鉴定、显微鉴定、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等;优劣评 价为化学成分(药效物质基础)的定性和定量测定。生药学总学时为68学时, 其中理论52学时,实验16学时。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教学内容授课时数实验时数总时数第-章:绪论44第二章:生药学的分类和记载 大纲22第三章:生药的鉴定66第四章:生药的资源33第五章:生药的加工、采收与 储藏33第六章:生药的炮制33第七章:根与根茎类药材12618第八章:茎木类药材11第九章:皮类药材224第十章:叶类药材11第十一章:花类药材224第十二章:果实种子类药材325第十三章:全草类药材325第十四章:藻菌地衣类药材123第十五章:树脂类药材11第十六章:其他类药材11第十七章:动物类药材22第十八章:矿物类药材11机动11合计521668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课程的学习重点是生药的鉴定方法,几十种生药的鉴定包括来源,产销, 药理,临床应用,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方法。难点是生药的显微鉴定。解决方法是(1)对重要知识点的讲解方法与教学策略做到先一般到特殊,由 简单到复杂。对于难点的教学注意联系实际,多做总结。例如在讲授生药大黄 的异常构造时,先用实物展示异常构造一星点(宏观特征),再对照大黄根茎横 切片组织结构图讲解异常构造的发生部位及特征(微观特征),按学生认知规律 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联系实物,学生不但记住了异常构造,还加强 了对异常构造显微特征的理解。(2)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有趣,可提高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3)针对生药学实践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野外见习,开放实验室,使学生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 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课程设计的思想:(1)设计思想:实验教学的设计思想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逐步改变为以启发 思维和培养能力为主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将实验教学内容从静态向动态及 综合性、探索性的方向发展。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逻辑分析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从被地 接受知识向主动摄取知识的转变。传统验证性实验拟采用数码互动教学,以实现一对一的辅导提高教与学的效 率,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2)效果:通过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增强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 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通过新增的设计性实 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2实践(验)课教学内容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1、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实践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完成。2、购买实践教学用的中药材组织结构切片。3、实行实践教学目标管理。4、制作药用植物标本。5、完成实践作业予以考核。效果:通过以上设计与思路,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 培训,学生反映良好。课程目标:通过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中药材真伪优劣的鉴别方法和理 论。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1)设计思想:实验教学的设计思想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逐步改变为以启发 思维和培养能力为主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将实验教学内容从静态向动态及综 合性、探索性的方向发展。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独立 思考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从被动地接受 知识向主动摄取知识的转变。传统验证性实验拟采用数码互动教学,以实现一对一的辅导提高教与学的效 率,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2)效果:通过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增强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 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通过新增的设计性实验培 养了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程目标:药学本科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掌握生药鉴定的一般 程序与方法,掌握并具有较为熟练的生药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及研究思维,为今 后从事该领域研究(生药鉴定、质量评价、质量标准研究、中药新药研制的初 步能力)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1. 课程内容实验一甘草的鉴定(2学时)实验二大黄的鉴定(2学时)实验三黄连的鉴定(2学时)实验四黄柏的鉴定(2学时)实验五金银花的鉴定(2学时)实验六小茴香的鉴定及挥发油含量的测定(2学时)实验七麻黄的鉴定(2学时)实验八茯苓的鉴定(2学时)实验九 综合型设计实验(12学时,学生课外作业,利用空余时间完成,并 作为综合考评的一部分)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课程组织形式:分班组织实验,分组组织学生展野外采集。教师指导方法:实验前教师讲解此次实验的内容、目的、方法、要求,布置实验作业。实验过程中细心指导,实验后及时总结经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1)学生按教师要求预习实验内容,教师在实验课前提问;(2)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3)课内课外相结合;(4)一人一组独立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学生分小组或全班对实验结果进行讨 论和小结,要求每个学生按正规的实验报告格式写出实验报告,通过这样训练 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初步的科研分析和论文写作能力。(5) 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对实验进行小结。指导方法(1) 显微装片技术用多媒体演示,便于学生掌握;(2) 应用数码互动成像系统,将每一味中药的组织及粉末中的显微特征经显微 镜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电脑清晰的界面、高倍率的放大画面(一般可达 1600-2000倍,显微镜400倍),使显微特征变的一目了然,教师即可在屏幕上 以鼠标指示讲解以往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的内容,达到了变微观特征为 看得见的“宏观特征”4-2-4考核内容与方法进行实验技能考核。考核学生显微镜使用技术、装片技术、及各类药材的显微 鉴定特征。由老师给出未知的生药粉末和生药的组织切片,要求学生在规定的 时间内鉴定出未知生药粉末的种类,并绘出其主要显微特征图;绘出组织切片 的特征简图。实验考核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30%。4-2-5创新与特点1、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实践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完成。2、随堂测验3、量化考核4、分组组织学生展野外植物标本采集。(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活跃了教 学气氛,改变了原有的授课模式,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增加了信息量,方便 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2) 开放实验室,增加设计性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 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在实验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着重抓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 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进入角色。提高了学校培养学生的知名度。4-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 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 学环境)一、教材:现使用教材为由王苏丽、刘耀武主编的全国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 规划教材生药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二、参考书籍: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2.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IIV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79、 1982、 1993、 1994、 1998 年。3.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1977年。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材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年。5. 徐国钧等,中国药材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年。6. 徐国钧,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7. 徐国钧,生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1995年。8. 张贵君,常用中药鉴定大全,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9. 周荣汉,中药资源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年。10. 任仁安,中药鉴定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11. 李家实,中药鉴定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12. 朱圣和,中国药材商品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13.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等,中药鉴别手册(第一、二、三册),北京,科 学技术出版社。14. 罗集鹏,生药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年。15. 吴淑荣等,实用中药材鉴别手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16. 吕侠卿等,中药鉴别真传,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1995年。17. 毛文山等,中药真伪鉴别,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8. 徐国钧等,常用中草药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南方协作组(第一册),福州,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19. 楼之岑等,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北方协作组(第一册),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5年。20. 阎文玫,中药材真伪鉴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21. 钱信忠,中国本草彩色图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2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诲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8年。23. 赵达文,常用中药材组织粉末图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24. 王玉玺,中药组织鉴别彩色图谱,北京,人民军医出版1989年孙长荣等,中药材理化鉴别,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25.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下册),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1978、1990年。26. 楼之岑等,叶类生药鉴定图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27. 阴健等,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1, 2),北京,学苑出版社、中国古籍 出版社,1995年。28.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