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巧用“诡计”,引导课外阅读课间,谢景瑞小脸通红,一路飞跑,进了我的办公室,“老师,我知道了,红军是这样巧渡金沙江的追敌姗姗来迟。5月9日,敌人赶到了树桔渡江边,5月10日,他们来到了皎平渡口,红军早已全部渡到了金沙江北岸,他们只好望江兴叹了!就这样,红军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由于这个胜利,使红一方面军跳出了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甩掉了敌人,赢得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因而在整个长征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一边听,一边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 他越说越激动,一气把他知道的关于“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全部讲完了。我高兴地拍拍他的肩,说:“好样的,小子,把你刚才说的这些在班上告诉同学们,可以吗?”“没问题!”他兴奋地回到教室继续上课了。这是我指导学生巧妙地运用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读课外书的一个小镜头。前两天我们学习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一课,在学到第三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句意,讲到“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暖的感受。”明明是让人心惊胆寒的情境,为什么却产生暖洋洋的感觉呢?学生也不理解,我启发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会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呢?想起什么事来会使人产生暖洋洋的感觉?”“在想起令人高兴的事的时候会让人产生暖洋洋的感觉。”“对了,红军在渡过金沙江的时候,用了巧妙的计策,取得了大胜利,所以毛泽东主席会在诗里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叽叽喳喳地说:“老师,红军是怎么巧渡金沙江的呀?”我故作神秘地说:“这个么,我不告诉你们,请你们自己去看相关书籍,看谁先知道,反正是很巧妙,所以事后多年,红军想起来还是感觉很激动。”于是就出现了文中开头的一幕。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记得在学习蟋蟀一课时,快要下课了,我顺口讲道:“蟋蟀在北方也叫促织,我国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写过一篇小说促织,就是跟蟋蟀有关的。当时国内风行斗促织,皇帝也喜欢,于是官府把上交促织作为任务摊派下去。成名(主人公)也被摊派。官府要求的促织规定很高,成名一时找不到合乎规格的促织,非常着急。于是他老婆就去一个巫神那里问卜。巫神给了她一幅画,上面画的野外的一座荒房什么的。成名觉得是指点捕捉促织的地点,就按图索骥,结果抓到一只非常好的促织,他很高兴,就把促织放起来,准备第二天交上去。结果他的小儿子,偷偷拿这只促织和别的小孩去玩,让促织跑了。他儿子虽然小,但是却知道这只促织对于父亲甚至全家人的意义,那么后来他怎么做了?促织找到了没有?他们全家的命运如何?请同学们去读蒲松龄的促织,读完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看谁先读完这个故事,他就是小小单田芳了。”学生本来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结果一到关键时候老师的讲述戛然而止,他们着急,他们急于想知道后面的事情,看到他们那迫切的眼神,我知道我的这一小“诡计”又达到预期的目的了。事情正如我所料:几天后,谢悦容就告诉了我促织的故事,然后是邓巧月、林翠莹、黄乐腾、苏文辉等等,越来越多的同学读完了促织,越来越多的同学通过促织认识了蒲松龄,越来越多的同学看完了聊斋志异。 就这样,我以课文为凭借,适时简介跟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运用我的小“诡计”,吊足学生求知的胃口,引导他们读了大量的书籍,如学习窃读记一文,引导他们读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引导他们读了张翎的小说余震;学习毛主席在花山,引导他们读了毛泽东传,课文一篇篇在学,学生的阅读量一天天在加大,知识面一天天在拓宽,看到课间学生捧着书本津津有味地读书的情景,我在窃笑:这群可爱的小家伙,正在我精心设计的“诡计”里享受着读书乐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