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标题:小学生作文如何化难为易工作单位:涡阳县高炉学区大呼小学姓名:胡玉华2014年4月小学生作文如何化难为易内容摘要小学生作文课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费时费力,效果不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搞好作文教学,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如何因势利导,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关键词】作文 真实 生动 有条理 计划性 结构 积累谈到作文,不少老师往往因为没有良策而摇头叹气,不少学生则大有谈“作”色变的感觉。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作文水平能够快一点提高,有的则多买优秀作文选、作文指导之类的读物,供学生“参考”;有的干脆越俎代庖,自己口授让学生笔录。那么,作文究竟“难”在哪里呢?笔者以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小学作文的定位不准,把作文看成了文学创作,提出了过多、过高的要求,使小学生产生了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碍;二是作文指导和训练的重点不明确,常常出现随心所欲、兴之所致的做法,使学生不得要领;三是学生的积累明显不足,入不敷出的矛盾相当突出,使学生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先来说说什么是作文。现代汉语词典指出:作文就是“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更具体地说,小学作文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使用书面语言的写话练习。写出的既不是文学作品,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文。正因为对小学作文的定位不准,因此要求太高,头绪太多的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远的不说,如今能够叫得出名堂的训练项目就有许多条。如:怎样选择材料;详写和略写;中心要明确,段落要分明;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写;注意事物的联系;前后照应;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人物的特点;真情实感,恰如其分;观察要细致;抓住要点,考虑周到等。另外,教师在评定作文优劣时,他们的心中都还有一个优秀作文的“样板”。这一“样板”,或来自他过去读过的文章,或来自各地作文大赛的获奖作品。所以,小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来的文章,却很难达到要求,得到高分。那么,以上的训练项目和要求是不是应该有呢?如果单从哪一条来看,它一点也不高,一条也不能少。问题是把这些全都加到学生的头上,是否大多数都能做到?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老师和学生虽然也都做出了努力,可大多数小学生就是写不出好文章来,“高投入,低产出”的被动局面迟迟得不到根本好转。反思走过的路,我们是不是犯了一个只从良好的愿望出发,而很少考虑实际情况的错误呢?我们是不是应该提出一个目标相对集中,要求相对降低,让全体小学生跳一跳都能够得到果子的训练目标和要求呢?如果我们把以上的说法加以概括,这些要求无非是四条:一是要真实。这里包括了真情实感,恰如其分,说话得体等内容。二是要符合题目的意思。这里包括了中心要明确,怎样选择材料,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详写和略写等内容。三是要有条理。这里包括段落要分明,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写,前后照应等要求。四是要具体、生动。这里包括展开丰富 的想象,抓住人物的特点,抓住要点,考虑要周到等。笔者认为:最基本、最主要的是“内容真实,符合题意,条理清楚”这三条。再加上“语句通顺”最起码的要求,小学生的作文真能做到这四条也就合格了。至于生动和具体,那是相对的、模糊的,没有止境的。个别学生做得出色一些,我们没有理由不欢迎,但不能要求每位小学生都做到。这就叫“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这就是小学生作文化难为易的窍门之一。再来说说操作的问题。现在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作文训练的计划性、针对性不强,随心所欲的现象相当普遍。调查发现:即便是同一学校、同一年级,各班作文的题目和训练要求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材施教是对的,但如果缺乏整体的计划和训练目标,只是靠教师的“灵机一动”那就成问题了。二是忽视最基本的结构训练,“拣芝麻,丢西瓜”的做法屡见不鲜。什么叫结构呢?结构就是在一篇文章中,把写作材料按一定的写作目的剪裁、排列组织的过程。过去,我们只把它说成是“先说、后说”、“层次、段落”的问题。这实际上只是说出了一篇好文章的外部特征,只是用一种静止的、孤立的方式来看待结构,而没有把它作为一个活的、处于运行过程中的整体来看待。我们所说的“结构”,它包括认识事物、构思文章、具体地组织或安排材料的全部运思的过程。遗憾的是,结构训练却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四年级小学生曾有一篇题为参观xxx的作文,全文500多字,单单是前往的路上的景物描写就用了130多字。很显然,这篇文章是结构出了问题。但由于词藻华丽,描写精美,我们的老师却给这段话加了一段眉批大加赞扬。这样做,就使小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多的是大段大段的生搬硬套、标语口号式的描写与抒情,而那些对表现中心至关重要的“记”和“叙”却少得可怜。使作文教学坠入了一个不得要旨,忽视文章基本骨架的构建,“拣芝麻,丢西瓜”式的认识误区。笔者认为:作文的指导应该在教给学生如何构建文章的框架上下功夫。这就如同教人画一幅素描作品一样 ,先要教学生如何从整体轮廓上入手,如何去把握必不可少的各部分的基本位置和比例,而不过分拘泥于局部的精雕细刻。古人云:“举网提纲,振裘持领,纲领既理,毛目自张。”作文训练中结构就如同“纲”和“领”,“纲领既理”,必然是“毛目自张”。这就是小学作文教学化难为易的窍门之二。最后说说积累不足的问题。所谓不足,一是作文时无“话”可写;二是有“话”不会写。这里的“话”也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里的“话”(这个“话”指存储在胸中的生活素材);二是笔下的“话”(这里的“话”指规范的书面语言)。宋代诗人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如果你要学习写诗作文,那就要在写诗作文之外的地方写作素材的积累上下功夫。古往今来,有多少写文章的大师都得益于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呀!而我们的小学生呢?他们生活的范围本来就很有限,再加上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限制,他们就只能在“四角的天空下”生活了。所以,要让学生有话可说,首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多接触、多参与各种各样的生活实践。“我给学生的题目都是他们天天都经历的事,为什么他们还是无话可写呢?”老师们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就有一个眼力不够的问题了。眼力不够,有三种情况:一是看不到;二是看到了不会想;三是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记不住。如何“看”、如何“想”,如何“记”呢?这既有“看、想、记”的兴趣培养,也有“看 、想、记”方法的传授,还有“看、想、记”良好习惯养成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所以有许多可以、也应该作 为作文素材存储学生胸中的人和事,虽然已经发生,也从他们眼前闪过,但由于他们心不在焉,或熟视无睹,使眼前的一切转瞬间悄然逝去。一旦需要的时候,自然是抓耳挠腮,自叹肚里无话可说。说到“笔下有话”,这得从口语和书面语言的区别谈起。我们知道: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尽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两者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语文和口语不能完全相同:讲的时候可以夹许多“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之类,其实并无意义,到了写作时,为了时间、纸张的经济,意义的分明,就得分别删去,所以文章一定应该比口语简洁。小学生年龄小,读的东西本来就不多,再加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忽视了熟读和背诵,所以他们胸中拥有的语汇必然少得可怜,每当作文时,自然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眼前有景吟不得。”的感觉。因此,加强小学生多读、熟读、背诵的训练,乃是搞好作文教学必要的基础,一定要抓紧,抓好。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我们平时就能引导学生多看、多想、多记、多读、多背,作 文的时候,他们还会感到为难吗?这就是小学作文教学化难为易的又一诀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