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邻水县鼎屏小学 炳全近年来,我们积极走进新课程,领悟新课标,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倡导课堂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改往日机械灌输和条分缕析式的传统模式,把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在教学设计的首位,于是小学语文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给我们带来了喜悦,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惑。现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困惑及思考和大家交流一下。困惑一:低年级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很难展开我们倡导新课程下的新型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但是低年级学生在合作,探究上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根底上的真正合作,有的小组是好学生一统天下,而学困生则袖手旁观,事不关已;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反思:加强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分工明确,选准合作学习的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困惑二: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何不再浓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开展新的能力。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根底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展自觉、自主地学习。有了兴趣作伴,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有兴趣作伴的学习,学生的情感始终是愉悦的,精神始终是饱满的,成效自然是高效的。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学习的热情不再高涨。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终究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呢?一、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对教学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激情,学生又怎么会兴趣盎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自问:我们对教学是否充满了兴趣?我们的课堂是否充满了激情?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教学呢?二、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一腔热血、激情四射,一些学生却面无表情、无动于衷。教师的满腔热忱付诸东流、化为乌有,这不能不让教师感到心痛。确实,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局部学生没有表现出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也是一个客观现实。三、教材的原因。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十分适合学生的学习。但同时不可否认,教材的局部课文太过注重思想性、人文性,无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无视了学生学习的感受。四、学习语文的渠道过于单一,学习的方式过于简单。教学中,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语文课本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用具,大量的练习挤占了学生们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的时间。语文学习成了识记、诵背、练习、考试这样的学习,学生会喜欢吗?学生会感兴趣吗?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一、以趣激趣。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教师必须对语文教学充满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更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熏、感染着学生。教师的兴趣必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激情必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只有教师对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等精心设计教学容和教学方式,投其所好,使之更好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学生会不喜欢吗?二、培养兴趣。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培养局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教师有足够的耐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逐步帮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三、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时机。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呼吸芬芳的空气,感受风光的怡人,激起情感的涟漪,这是在学习语文;让学生走进社区,感受社区的变化,体验社区人民的生活,这也是在学习语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读会、故事会、辩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冶情操,这同样也是在学习语文。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都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也离不开课外的实践与探索。四、引导学生进展广泛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读语文课本,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情绪。为了追求高分,很多家长都反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籍,他们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他们没有认识到阅读对于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对此,许多孩子可谓是痛心疾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时间引导学生进展广泛的阅读,读他们喜欢的书籍。与书本为友,必会受益无穷。沉浸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着一次次心灵旅行带来的快乐和悲伤,心灵一次次地受到震撼和洗礼,情感一次次地得到冶和升华。这样的阅读,知识会不丰富吗?这样的阅读,感受会不深刻吗?这样的阅读,学生会不喜欢吗?困惑三: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应试教育放在第一位。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由于近几年社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表达在教学成绩上,所以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出发点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这一出发点一点错误也没有,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目的而忽略了语文本身作为文学的魅力,我们应该找到这两点的最正确结合点。据我了解,现在有些教师,包括我在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即为了应付考试,惟恐哪篇课文漏掉知识点,所以把每篇课文分解成许许多多的知识点,逐一讲解,让学生一字不差的记下,并且怕学生记不住,反复的让学生写呀写,这样就使的语文课成了学生的负担,时间一长,不但学生不喜欢听,感到了厌倦,就是教师也越上越没意思。困惑四:一、二年级教材要求的识字量过大,教材容偏多。需要认的字和要求写的字太多,量大了些,有些字对于学生来说太难写,根底好的学生,识字已经不是阅读的障碍,根底差的学生却很难一下子认识则多字,注重了识字方法的研究,但配套的辨字练习少。困惑五:教材中的自主选择容让师生无所适从。教材上的有些容外表看是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余地,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似乎总有一个无形的框架还在那里束缚着,有的课文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背诵,看似给了学生选择的权利,但为了考试还得把整篇背诵下来。这无异于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展深入细致思考的时机、自我体验的时机。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