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适合的展示机制 多渠道搭建展示平台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的平台退位减法的教学案例与思考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杨店小学刘佳刘延香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如何把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呢?我们认为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案例1. 课堂教学要营造宽松、平等、自主、和谐的氛围。此案例中出现了突发情况,教师不是指责、训斥,而是因势利导。与学生平等对话,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和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生机勃勃。相反,教师如果漠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捆绑”学生的手脚,按部就班地执行“原计划”,哪怕组织得再周密,设计得再巧妙,它与学生仍然保持着一段心理距离。因为这时的组织与设计,它忠诚于教案,却背离了学生;它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它实现了控制,却锁住了自由;它塑造了共性,却泯灭了个性,所以这样的课堂势必是死气沉沉的。2. 课堂教学要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教材。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介,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绝对不是唯一的依据。我们应该认识到,课前的教案是一种预设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备课时,教师要考虑得广一些,深一些,细一些,注重过程,淡化结果,这样教师才能跟着学生的思维走,才能不被教材所禁锢,才能大胆地让学生讨论、交流。否则,学生不敢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就会失去自我、自信,更失去创造能力。3.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数学课堂上,学生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思考与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自由开放地探索发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尊重,努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当今教学正处于课改的热潮中,只要我们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课堂上一定会开出五彩缤纷的创新火花。搭建一个平台 舞出片片精彩(2007-04-04 20:21:27)转载 搭建一个平台 舞出片片精彩 刍议数学开放题与小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摘要:数学开放题在开放的时代应运而生,在新课程下俨然成了数学新课堂的主角,成了全世界数学教育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通过数学开放题的教学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中一个探索的课题。小学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开放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优化思维品质,为学生展现自我、获取成功搭建了一个平台,创造了机会,学生通过积极的探索活动才能填补认知时空,获得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不同题型的开放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在积极的思维探索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激发,为积极思维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思维品质才会有质的飞跃,灵动的思维点燃课堂前所未有的激情。本文结合我校在使用数学实验教材过程中对数学开放题的教学实践与试验研究,阐述了开放题的思维教学策略;不同题型开放题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培养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以及开放题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思考的过程应该是多样的,学生的思维活动应该是开放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适应这种“开放性”和“多样性”。然而从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事实来看,情况往往相反。教师的教学设计,多半只考虑自己的一种思维过程,而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自己的唯一的思路上去。这当然是一种收敛的、封闭式的教学设计。打进这种封闭式教学设计的一枚楔子是:进行“开放题”教学。数学从问题开始,如果问题本身是开放的,适合各类学生参与的,问题的答案是多样的,那么,“满堂灌”式的教学,“华山一条路”的思维过程就无法适应了。在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增加变式题、综合题外,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一、数学开放题教学的思维策略针对开放题结论未白,有待探求的特点,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亦应采用相应的、恰当的思维策略。1、善于剖析实例,发现结论。对于结论需待判断探求的问题,可以根据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从具体的实例入手思考,进而敲开一般性结论的大门。2、善于寻找反例,否定结论。对于结论未定的问题,若搜寻不到支持某结论成立的实例,即需从反面思考,寻找或构思出否定结论的实例。这时仅需一个实例即可。4、善于辩论思维发展结论。辩证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辩证思维的规律对于数学教学中的思维活动也是普遍适用的。在处置开放题的过程中,运用辩证思维的规律,往往可以获得关键性的启示。解答开放型习题,由于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解题时往往需要从多个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且有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因而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二)设计策略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多样性。 (三)运用结论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缜密性。(四)运用综合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探索性。题目胡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针对开放题,学生的活动主要是讨论、探索和交流,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彼此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所反映现实生活或数学的情境中的多种变因,使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必须探求某种策略。同时,解完开放题之后往往能导出一般的结论或是发展成为另一个新问题,在这种体验之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对数学开放题来说,获得多种解答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获得解答的过程,能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思考,兼顾到了学生认知鉴别上的差异,有利于使各种智力体验变成大家共同的财富。依皮亚杰发生论的观点,封闭题主要引起同化,由此可见,与封闭题相比较,开放题显然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较全面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目标。2.鼓励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培养积极的求异意识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是创新思维的灵魂,是科学发明创造的源泉。在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中,针对开放性问题的显著特点答案、方法不唯一,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求异,积极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可磨练学生独辟蹊径的解题技巧,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发散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教人去发现真理”。作为开放型问题的数学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励他们寻根究底,去解决别人未解决的问题,探索别人未涉及的奥秘,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发现的创造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开放题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一种新品质。翻开科学发展史,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无不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他们常带着怀疑的目光观察世界,敢于提出问题,从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增加思考的密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也要鼓励学生勤于提出问题,以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1戴再平:开放题数学教学的新模式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戴再平:数学学习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3赵文林:当代思维学,工人出版社。4李玉苹: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原则J北京: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0(12)5庄沧河:开放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J沈阳:小学数学教育,2002(1-2)6叶天荣: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J沈阳:小学数学教育,2002(1-2)7平国强:提高人文性增强开放性. J上海:小学数学教师,2001(4)8苏一哲:精心设计开放练习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J沈阳:小学数学教育,2001(10)9王仲仪:运用数学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学数学杂志,2004年第 1期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课堂教学改革感言平定县教育局教研室 郭银梁 面对课改,许多教师倍感困惑,有时还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不知课堂教学改革路在何方。尽管经过了多次课改培训,新的理念也记了不少,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就是转化不成教学行为。原因何在?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我想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缺乏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基层代课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极强,缺乏自主性,这原因是教师“灌”的结果。许多教师是“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装”。结果是好心办坏事,动机与目的南辕北辙。为此,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程序设计上,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面向全体。我们不能再演教师是导演,优生是演员,多数学生是观众的课本剧。而应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这个“动”主要是指思维的参与。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能不能思考实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所在。因为: 一、思考才会质疑 学生的学习为何提不出问题?原因就是没有去思考。因为学生知道,他用不着去想,老师会讲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于接受现成的东西,思维的惰性就产生了,哪里还会有疑问!人常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质疑的前提是“思”。如何让学生去思呢?反思我们的教学流程,总是先教而后学;为何不能先学而后教呢?为何不能采取学教练呢?让学生先学,而后的教就有了针对性,然后通过练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才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就会产生疑惑,教师的解惑有助于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矣。”但他并没有说传道、授业的方式,我们也不要以为传道、授业就是为师的讲经说道。我想“说道”不如让学生“悟道”。这个“悟”不就是“吾心之思”吗? 二、思考才能产生兴趣 不经过思考的东西,一是记不住,二是没有兴趣。假如说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兴趣,很难想象能学得进去、能学得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往往是在教学中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遏制学生兴趣的产生。有人拿中国的教学与美国的教学作比较,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美国的教学是给学生麦种,让学生自己种麦、蒸馒头吃;我国的教学是老师把馒头嚼碎了喂给学生吃。馒头是怎么来的?学生不用去想,甚至馒头是什么滋味学生也不知道。这样的教学肯定不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兴趣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给学生留下变革“梨子”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实践、自己感悟、自己认识。教学的很大一个作用就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思考才能转变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要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叶圣陶不是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吗?只有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习有了主动性、自觉性,并在学习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才能扔掉教师这根“拐杖”。“教是为了不教”,其实说的就是授人以“渔”的问题。用新课程的理念来看,就是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是“合作”的前提,更是“探究”的基础。学生自己对所学的内容没有经过思考,就不会有合作的欲望,也就不会产生探究的冲动。那么怎样让学生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必须有教师的指导。这指导既有集体的,也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