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课本P4850页,例1,练习十一第1、2题教学目的: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展求商。2、能比拟纯熟地进展除法求商。3、进一步开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根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开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口算练习45 5 8 7 9 9 47 3 6 8 9 5 8 87 8 3 6 9 9 6 7将以下口诀补充完好要。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五十四七 六十三 二 一十八 七二十八计算下面各题。246 15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设计意图】:复习乘法的相关口诀,为学习除法的求商做好铺垫。合作探究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着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教学例1。1、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可以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可以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考虑,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稳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49页做一做。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引导学生完成第50页第1、2题。【设计意图】:用比赛的形式进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联络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识别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识别照片分别是什么位置拍摄的,体会不同方向观察对象形状的变化。2、能正确识别以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学过程一、活动11、事先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人行道上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先看到什么?最后看到什么?观察周围的社区或村庄,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画面怎样,从高楼上或山顶上观察地面的景物,看到地画面是什么样的。2、师:同学们都很注意周围的事物,如看从面前开过的汽车,从不同位置观看附近的社区和村庄,同学们都有体会,我们交流一下。3、师:刚刚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观察景物的实际体会,如今请翻开课本第58页的上半局部。从三个不同的位置,拍摄了_广场的三幅照片,请你识别一下,各是从几号位置拍摄的。先个人考虑,再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二、活动21、师:根据同学们的体会,同一个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如今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一个问题,先想一想,再用小立方体搭一搭、看一看。2、与全班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师:两辆汽车从摄影师面前开过,摄影师自拍摄了以下三幅照片,请大家在内标出摄影师的拍摄顺序。与同伴交流,说说你的想法。师:因为两辆车以摄影师面前开过的,先看到什么?车头再看到什么?车身最后看到什么?车尾4、P58、试一试a、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懂从空中拍下的照片,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物体。b、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吗?c、先尝试解答第1题第2题,并与同伴说一说理由。d、师用模型验证,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想像。三、活动3P59、1、连一连先独立观察、填写,再用相似的实物摆一摆、验证。P59-2审题、填写全班汇报交流想法小学数学教案 篇3 学习目的:1、 结合动物聚会的详细情境,进一步体会一样数连加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2、结合详细事例体会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重点难点:进步学生提出问题的才能、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制畏惧,尝试新知知识链接5+5+5= 9+9+9+9+9= 43改写成加法算式 或_、_54改写成加法算式 或_、_二、合作探究-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导学释疑1、 小朋友,秋天到了,满山遍野的果实都成熟了。小动物们决定开一个庆丰收的联欢会,你们看,都有谁来参加?可以将自己的劳动果实与小伙伴们分享,是一件多么令人快乐的事啊!请解决以下问题1 每个盘子里有6个桃子,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桃子?2每群小鸟有3只,3群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3有6只小松鼠,每只松鼠采了3个松子,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4假如有3只小兔,第一只小兔拿了3根胡萝卜,第二只小兔拿了5根胡萝卜,第三只小兔拿了7根胡萝卜,一共拿来几根胡萝卜?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呢?小组讨论一下。2、想一想,连一连3、想一想,用36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提出两个问题三、当堂检测-技能拓展应用,搭建晋升平台1、学生独立完成P23练一练 错题改正及整理四、课堂小结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能找到适宜的计算方法。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能积极考虑。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7-8及练习二第1、2、4题教学目的: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2、知道千米在实际中的应用,认识日常生活中和千米有关的标志。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填一填1分米=厘米1米=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1分米=毫米2、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二、认识千米1、情境引入:出示P7例3主题图1爸爸妈妈开车带小明和小叶出去旅游。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2、分析p 信息的含义,找出图中的一个新单位千米叶镇21千米就是指离叶镇还有21千米,灵山23千米指离灵山还有23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3、小结:千米它的另一个名字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单位。4、你们以前在生活中看到过千米或公里吗?与大家说一说。比方出租车打表、车站的里程表等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小明和小叶来到了叶镇。在体育场,看到了小朋友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出示P7例3主题图22、你们知道体育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3、如今进展的是1千米的决赛,可是他们却不知道1千米有多长,你们能当小老师教教他们吗?1千米公里=1000米让学生初步感知千米与米的关系。4、活动找千米1千米是我们生活中常常用到的长度单位,和我们的生活亲密联络,比方小汽车1小时行驶80千米、马拉松比赛的长度是42千米195米等等。你能从生活中找到千米吗?24人小组交流自己生活中知道的千米,组长向全班汇报交流。老师对学生找出的千米给出评价,从合理性方面考虑。四、感受1千米1、量一量小组合作测出100米的长度,并在50米处做上一个记号。2、走一走100米和50米。a、睁开眼睛看,走一走b、在头脑里记下100米的长度,闭上眼睛走一走大概到什么时候会走到100米3、估一估a、闭上眼睛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b、估计一下从学校门口开场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c、对结果进展测评五、练习稳固1、练习二第1题这是一道稳固长度观念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试做,然后再校对。2、练习二第2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3、练习二第4题根据不同的间隔 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小学数学教案 篇5 设计说明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程度,它是描绘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历的根底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会思索,有了问题才会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这节课通过详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为什么两个阿姨都领着孩子,第一位阿姨只买一张票,而第二位阿姨却要买两张票呢?”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平均数的意义的欲望。2在分析p 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平均数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再认识。在以往的学习中,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已经接触过,但对于详细生活情境中问题的解答,学生比拟生疏,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分析p ,使学生理解到在不同的.情境中,求平均数的方法也不同,培养学生灵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才能。课前准备老师准备 PPT课件学生准备 作业纸教学过程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两位阿姨排队买票的情境图(一位阿姨抱着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孩子,另一位阿姨领着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孩子)。师:从画面上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认为买票时应该怎样做?(适时对学生进展思想品德教育)课件依次演示第一位阿姨只买了一张票,而第二位阿姨却买了两张票。师:从画面上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呢?为什么两个阿姨都带着孩子,第一位阿姨只买了一张票,而第二位阿姨却要买两张票呢?(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初步感知学龄前儿童免票的规定)2引出新知。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平均数的再认识。(板书:平均数的再认识)设计意图:数学来于生活,从学生熟知的乘车买票情境入手,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后面学惯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根底。探究新知(一)进一步探究平均数的意义。课件出示: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缺乏1.2m的儿童免费乘车。1组织学生讨论:1.2m这个数据可能是如何得到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汇报)(1)调查了一些6岁儿童的身高。(2)1.2m可能是这些身高的平均数。2据统计,目前北京市6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9.3cm,女童身高的平均值为118.7cm。引导学生根据上面信息解释免票线确定的合理性。(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二)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理解平均数。课件出示:下表是“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1.指导学生把统计表填写完好,并排知名次。学生进展计算,独立填表,排知名次。2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在实际比赛中计算平均分的规那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初步感知实际比赛中的评分规那么和平常的求平均数方法的不同)3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都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交流并汇报:平均数容易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4小结:在很多比赛中,为了表达公平、公正的原那么,往往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求平均分的记分方法。5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