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关李清照的论文 高一5 杨维晨 李清照及其诗浅谈 内容摘要: 一、相关简介 1李清照个人简介 2靖康之变 3婉约词 二、李清照诗中的常用意象 1花的意象美 2雨的意象美 三、李清照前后诗词的比较 1天真少女的貌态 2深闺思妇的形象 3国破家亡的愁绪 4惦念故乡的情怀 四、结论 附: _资料 相关简介 1李清照个人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两人都十分喜爱收藏古文奇字,十分琴瑟和谐。可之后赵明诚的父亲在官场上失利,于是李清照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此后几年,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十分幸福美满,他们共同收藏了许多文物古器,同时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也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李清照44岁时,发生靖康之变。是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当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而李清照却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不幸的是,由于途中感疾,赵明诚竟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赵明诚卒后,李清照大病一场。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孤独无依之中,李清照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 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表进于朝。 越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2靖康之变 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 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朝廷崩溃,是年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 3婉约词 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起于隋唐,原是以歌酒欢宴中的燕乐配置的歌辞。而等到两宋时,词 文学样式逐渐发展到可以和诗分庭抗礼的地步,成为一种登得大雅之堂的文学样式。 两宋两百年间,涌现出一千三百多位词家,形成了婉约、豪放两大风格流派。而婉约词的特点是,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则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代表词人有柳永、温庭筠、周彦邦、李清照、秦观等。 李清照诗中的常用意象: (一)花的意向美 李清照写花的数量是比较多的,涉及的种类也十分的多。像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等词中都有写到“花”这一意象,我们从“花”的意象中可以感受出李清照特有的细腻情怀,同时花也是她人生各个阶段的自我形象的写照。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些: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活泼的少女乘着一叶扁舟,在层层的荷花之中嬉戏。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沉醉”二字露出了李清照心底的欢愉,与后文的“兴尽”呼应。一连两个“争渡”,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焦灼心情,却无意中又“惊起一滩鸥鹭”,停栖洲渚上的水鸟连连翻飞,掀起了一道更美丽的自然风景。 这一首词是记游赏之作,所以比较轻松闲适。而另一首醉花阴则较为忧伤惆怅,抒发了李清照对在外的做官的丈夫的思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可谓是千古名句,由黄花瘦侧面突出人瘦,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而更含蓄深沉地表达了李清照对丈夫浓厚的离别思念之情。 此外,李清照与梅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李清照的传世词作约六十首,其中咏梅词或与梅花相关的近二十首,约占其三分之一的比例。可见梅花是李清照词中用的最多的意象。而她主要的咏梅词有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满庭芳(小阁藏春)、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等。 李清照笔下的梅花不同于历朝历代主要所写的高洁清傲,她赋予梅花一种独具的哀婉动人的美。我们可以从下面两首咏梅词中窥见一斑。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首句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的美好。然后再写“探著南枝开遍未”,宛转写出梅花没有完全开放的姿态。三、四两句“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继续描写花含苞待 放的姿态,从而暗示梅花的难能可贵之处:不以浮动于外的媚香来惑俗,而是有包藏于内的深意。 下阙转而由咏梅写赏梅之人。“憔悴”“闷”“愁”等字词,点明李清照的外貌与内心情状,反映了她自己晚年流落江南之后的心态:要来饮酒赏梅的话便来罢,说不定明天就要起风了呢!这句话隐含着不要错过大好时机的意味。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词人描写了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画面,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当时作者四处飘零、哀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心情。 (二)雨的意象美 “雨”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景物,不同时代不同情境中的雨,自然而然产生了不同的意境,有着不同的思想情感。李清照词中尤为突出的是借“雨”来抒发离别忧愁、孤苦寂寥的心境和情调。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 这首词的上阕从视觉入手,生动地写出芭蕉的树阴遮满中庭,叶片舒展,蕉心卷缩的景象;下阕从听觉入手,写夜雨打在芭蕉上,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是我个人十分喜爱的一首李词,李清照的才华在这首词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词的首句便写了昨夜的狂风狂雨,由昨夜风雨这一现象引起的词人感慨,而“雨”这一意象也作为线索贯穿全词。词人在酒醒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关心自己心爱的海棠,一夜凄风冷雨过后,想来娇嫩的花叶肯定是破败不堪,自己不忍亲见,才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生动形象地将词人十分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 然而“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问,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绿”借代叶,“红”借代花,两种颜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两种状态又形成了的对比。再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从而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 李清照前后诗词的比较 从李清照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在她经受靖康之变之前的生活还是十分幸福美满的,而之后国破的忧思、丈夫离开的愁怨和心爱收藏品丢失的痛苦接踵而来,使李清照词的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写下的词大致分为这么几种: (一)天真少女的貌态 前面所提到过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此外李清照在早年所作的点绛唇也写出了她无忧无虑的少女情怀。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清晨春风和煦的花园内,以为如花的少女刚下秋千,她的额间鬓角挂着汗珠、罗衣透出香汗,秋千架上的绳萦还在悠悠地晃动,她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着,忽然发现来了一位客人,便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没穿,就害羞的往屋里跑,连金钗也滑落下来。少女害羞跑到门口,“倚门回首”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紧张与失态,她假装“把青梅嗅”。 (二)深闺思妇的形象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同是词牌“点绛唇”,这一首词与上一首就大不相同。李清照与赵明诚完婚后,感情十分深厚,只是赵明诚偶有外任,离别的痛苦使新婚的李清照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包括前面提到的醉花阴,以及下面的这首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