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阅读教学中,针对所教课文内容的不同题材和体裁,进行随文练笔,对提高习作水平十分有效。随文练笔,它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就文取材,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文字的组织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言意兼得”,读写交融,相互促进。它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它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紧贴文本,而且形式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激起写作兴趣,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快速提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主要设计如下的练笔:仿写,补写,扩写,续写,改写等。一、仿写练笔仿写,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在练笔中,学生捕捉范文的特点,模仿范文练笔,可以从中学到作者经典的构思,精妙的布局,精当的遣词造句,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仿写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仿内容这种仿写可以开阔学生的选材思路,使学生在作文时有人有物,有话可写。如学习完放风筝一文,学生印象最深的是:花花绿绿,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上飞的样子。因此,根据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或自己看到过的风筝在天上飞的样子。由于学生有了课文的“范本”,有“模”可仿,也就有了练笔的兴趣,精彩的章句也层出不穷:“那美丽的翠鸟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一双明亮的眼睛注视着前方,好像在寻找食物似的。”“那金黄色的巨龙身上的鳞片金光闪闪、光彩夺目,好像在天空中追寻着巨大无比的火球。”这些都是学生练笔时精美的句子。2、仿方法这种模仿是学习文章的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促进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进行模仿时,我们要充分运用好课文“范例”,进行模仿练笔。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第四段通过对董存瑞炸暗堡的动作描写,深刻地揭示了董存瑞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学完了课文,可以抓住“动作描写要具体准确”这一点,让学生以“跳高”为题,描写同学在体育课上练习跳高的具体动作,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又如,第一场雪的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雪后的美景。这一段在构段方式上是从整体到部分,在描写内容上抓住事物的静态和动态。学完后,让学生按这种构段的方式,学习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仿写一处景物,如写“我喜爱的大榕树”或“校园的小坡地”等。比如,教完颐和园一课,要求学生仿照作者“按参观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写一写“风光迷人的”。教学她是我的朋友后,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在什么情况下为谁做过什么事,为什么要去做?然后仿照课文的写法,以“我是他(她)的朋友”为题练笔。这样的练笔,能让学生触类旁通,逐步提高写作能力。二、补写练笔1.利用文中的插图小学语文课文大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有单幅的,有多幅的。可对于这些展现故事情节或文章重点的插图,大部分老师只是把它当做理解课文的一种辅助手段,进行二次“开发利用”的少。对于习作来说,这可是一个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根据插图的种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如少年闰士一课,教材配有两面幅插图,其中第二幅是闰土与鲁迅告别时的情景,课文中并没有相关的内容。教学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闰土是在什么时间与鲁迅分别的,他们心情怎样,他们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都描绘出来;另外还可以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如难忘的告别或雪中分别等。又如朱鹮飞回来了一课,配有一幅朱鹮的精美插图,而文中主要是写人们寻找珍稀动物朱鹮的故事,对它美丽的外形只是一笔带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动手查找关于朱鹮生活习性的资料,以“朱鹮”为题练笔。这样利用插图进行补写练笔,既加深了学生对朱鹮的全面认识,又是学生搜集、整理、利用资料的一次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2.利用文本的空白很多文章在关键处留有空白,设置悬念 ,这是进行练笔的最佳契机。比如小珊迪一课中,小珊迪换零钱的过程,小珊迪如何被马车轧伤,如何回到家,小珊迪如何让弟弟把零钱交还给买火柴的人,文中都没有交代,留有大片的空白。而这些也都是学生们想知道的。课堂上我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想像,后让学生当一次“小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把过程讲出来,然后进行课堂小练笔。又如,将相和中的“负荆请罪”是这样写:“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但是廉颇想些什么?廉颇负荆请罪前肯定思绪万千,而文中也没有写,所以我启发学生想象:“蔺相如对韩勃说的一番话很快传到了廉将军的耳朵里,廉将军听了,会怎么想呢?”请展开想象,写一段话。让学生猜测廉颇的心理活动,补上课文的空白,这样训练不仅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廉颇的形象,同时也培养训练了学生准确描写心理活动的能力。这样的随文练笔,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丰富文本的内涵。三、改写练笔1.创意境改写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语言凝练,内涵深刻,富含哲理,令人遐思。一首诗就是一支歌,一幅画,一段情,并富有无限的弹性、跳跃性、节奏感。这种文体特性,在使读者受到文化、道德、审美等多方面陶冶的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再造想象的空间。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是训练学生写作文的好方法之一。如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一词充分体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我班的小郭同学是这样想象当时的情景的:“小草儿争先恐后地从大地母亲的怀抱中探出小脑袋,迎着温暖的春风跳起了欢乐的舞,舒展着嫩黄的手臂,向大家点头微笑,给人们带来了春的消息。叽叽啾是谁的歌声那么清脆悦耳?原来是黄莺啊,你看,它们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互相追逐嬉戏,唱着欢快的春之曲,似乎陶醉在美丽的春光之中了。”而小婷同学是这样描写的:“春天带着生命和希望来到人间。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探出小脑袋,好奇地望着这个世界。远远望去,绿得那样青翠,绿得那样生机勃勃。小草扭动着身子,似乎要跟花姐姐比美呢!黄莺在飞舞歌唱,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又如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都可以以“送别”为题改写成叙事文章。2.变角色改写学生由“旁观者”变成了“当局者”,由“幕后”走到了“台前”。角度的变化,角色的替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并在表达中深化对语言情境的感受和文本情感的感悟。在教完秦兵马俑、颐和园等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写导游词。又如,把新型玻璃改写成童话瞧我们一家或玻璃兄弟;把说明性文章鲸改写成鲸的自述,等等。四、续写练笔续写,是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延伸故事的情节。续写有利于培养联想力和想像力。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但意未穷,留有余地,让人回味无穷,是进行练笔的好素材。如穷人全文教完后,可以这样设计练笔:渔夫看见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他会说什么,动作、表情是怎样?第二天,孩子醒来后,发现妈妈不在身边,会有什么反应?桑娜和他的丈夫是怎样照顾两个孩子?他们一家今后的生活怎样?围绕这些问题想像,要求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练笔。又如教学小摄影师一文后,让学生想像高尔基嘱咐秘书“如果那个小男孩来,一定让他进来”后发生的事。学生对小男孩的去向展开各种有趣的想象之后,一篇篇情节生动的文章就像一条条涓涓的小溪在学生的笔下流淌出来。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教后,学生都为小木偶有了各种表情而高兴。可是自从小木偶有了所有的表情,又经历了很多新的故事,这又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这样的练笔:小木偶有了各种表情后,会去找小红狐、熊警察、小白兔和老奶奶吗?他还会去做什么样有意义的事?请同学们以小木偶的故事(二)为题,续写故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进行续写练笔时要紧的是熟读原文,做到故事情节烂熟于心,人物性格准确把握,全文旨意透彻理解。只有这样,续写的部分才能与原文一脉相通,融成一体。五、扩写练笔紧扣文章中内涵丰富的词句进行扩写,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能抓住、抓准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比如,詹天佑一文这样的一句:“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其中“轰动”一词比较概括和抽象。我们可以这样引导:“轰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如果你置身于这一场面之中,能具体描述出“轰动”的情景吗?学生有的描述:“消息一传出,顿时,大街上彩旗飞扬,歌声震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有的这样描述:“消息一传出,村里的男女老少,欢聚在一起,老人捋着胡须笑,孩子乐得拍手跳,青年男女乐得边歌边舞”。如难忘的一课第三部分写道:“我”看见教室墙壁上挂着的孔子、郑成功、孙中山、诸葛亮的画像,就眼睛湿润了。这些司空见惯的画像为何让作者双眼润湿,学生往往无法理解。教学时,我抓住“眼睛湿润”这词语,让学生回顾从品德课或其他途径所了解到的,说说画中的人各是什么人,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出我们民族哪种品质或精神。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位,用几句话写出他是什么人,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出我们民族哪种品质或精神。学生对“我”的眼睛为何湿润有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就会“情动辞发”,文思泉涌,收到良好的练笔效果。又如,教五彩池第二自然段,可紧扣辐射全文的文眼“神奇”,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作者未尽举的五彩池的神奇形状,并用文中的句式“有像,有像,有像”,把想象中的种种形状写出来。通过练写,五彩池的千姿百态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对“神奇”的认识和理解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扩写练笔既利于加深对文本理解,也进行了写的训练,一举两得。总之,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语言实践材料。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文本的“意”,更要善于挖掘文本中语言文字训练因素,引导学生随文练笔,学习、应用文本的 “言”,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语文教学做到“言意兼得”,实现“表达”这个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