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临床医学02课程名称:流行病学英文名称:Epidemiology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 学 时:36 讲课学时:21 实验(上机)学时:15学分:适用对象:(专业名称):临床医学本科专业选修课程:指对该门课程学习有帮助的选修课程名称一、课程的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说明本课程的性质以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明确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以及对后续课程的影响。 正文。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二、教学基本要求(黑体,小四号字)本教学大纲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流行病学第6版为蓝本,主要供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流行病学教学使用。本课程共12章内容,涵盖了经典流行病学方法,吸纳了新的研究进展内容。流行病学教学分课堂讲授和课间实习两部分(本大纲主要内容为课堂讲授的理论部分,课件实习部分另有教学大纲)。理论部分对学生有三种要求,即: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和了解的内容。掌握部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融会贯通;熟悉内容教师要详细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解内容教师可作一般介绍也可鼓励学生自学,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课间实习内容皆与课堂讲授中的掌握内容密切相关,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运用流行病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课堂讲台讲授方式、公开课方式、参与式讨论、双语教学、实习课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流行病学的意义,研究范围和工作任务;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能够运用流行病学的观点和方法,开展病因研究,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人群健康和疾病调查,以及预防效果评价工作。教师授课时也将针对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进行重点详细讲解,同时要求加入大量的实际案例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流行病学成绩包括实习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实习成绩和平时成绩占流行病学总成绩的30%。认真记录每个学生每次实习成绩(包括实习前预习情况、课堂积极回答问题、实验操作情况、实习报告填写情况),同时严格学生纪律,包括上课出勤率、课堂纪律等。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字)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宋体,小四号字)教学课时分配序号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其他合计1绪 论 332疾病的分布、现况调查 2133*描述性研究(实验课)334传染病的爆发调查、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1.51.535爆发调查(实习课)336筛检与诊断试验337筛检与诊断方法的评价(实验课)338病例对照研究339队列研究临床疗效和疾病的预后研究2131011病例对照研究(实习课)6612循证医学和Meta分析病因与病因推断123四、教学内容(黑体,小四号字)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课程的考核要求和复习思考题等,各章节格式如下:正文(宋体,小四号字)第一章 绪 论一 教学时间:3学时二 目的和要求:掌握1.流行病学的定义、基本内涵;2.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3.流行病学发展简史4.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熟悉主要应用领域及其价值;了解1.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关系;2.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三 教学内容:1流行病学定义;2流行病学的历史及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4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5流行病学的特点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二章 病因与病因推断一 教学时间:2学时二 目的和要求掌握:1.病因的定义、病因模型的分类;2.因果推断的推断与标准。熟悉:病因研究方法与因果联系方式。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三 教学内容1病因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定义;2病因模型:流行病学三角、轮状模型、病因网模型;3因果联系方式;4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致病因子、宿主、环境;5病因研究方法;6因果推断的标准:联系强度、联系的时间顺序、联系的一致性、联系的特异性、分布的一致性、剂量反应关系、实验证据、生物学的合理性。第三章 疾病的分布一 教学时间:2学时二目的和要求掌握:1.描述疾病频率常用的测量指标(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2.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自学)3.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与描述方法;4.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散发、爆发、流行)。熟悉:描述疾病频率常用的测量指标(感染率、续发率)了解:1.率与比的概念。2.描述疾病频率常用的测量指标(生存率、潜在减寿年数)。三教学内容1发病率、患病率、罹患率、感染率、死亡率、病死率、续发率、散发、爆发、流行的概念;2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3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4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5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及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第四章 现况调查一教学时间:1学时二目的和要求掌握:现况调查的方法。熟悉:现况调查的概念、基本特点。了解:现况调查的步骤、偏倚及其控制方法。三教学内容1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2现况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种类;3抽样调查估计样本大小的原则、公式;4现况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防止。第五章 队列研究一教学时间:2学时二目的和要求掌握:1.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2.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方法熟悉: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了解:1.队列研究研究步骤;2.队列研究的偏倚及控制。三教学内容1队列研究、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的概念;2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类型;3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确定研究队列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4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人群归因危险度计算方法;5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防止方法,特别是失访偏倚及错分偏倚;队列研究的优缺点。第六章 病例对照研究一 教学时间:3学时二目的和要求掌握:1.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类型;2.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方法;熟悉:1.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步骤; 2.病例对照研究优点及局限性;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常见的偏倚及控制。三教学内容1病例对照研究、匹配与匹配过度的概念;2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3病例对照研究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4病例对照研究常见的偏倚、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第七章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一教学时间:1.5学时二目的和要求掌握:1.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因素的概念、种类及控制方法; 2.混杂因素的概念与特点。熟悉:常见偏倚的产生原因。了解: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误差。三教学内容1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因素、回忆偏倚、测量偏倚、排除偏倚、入院率偏倚、易感性偏倚、奈曼偏倚、伯克森偏倚等概念;2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偏倚的种类;3常见偏倚的控制方法。第八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一 教学时间:1.5学时二目的和要求掌握:1.流行过程、传染源、病原携带者、传播途径、医源性传播、垂直传播、人群易感性、疫源地的概念;(自学)2.暴发调查的概念及调查方法;3.潜伏期及各种传播途径的流行病学意义;(自学)熟悉:1.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2.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3.暴发调查的类型、流行曲线及潜伏期的计算;了解:21世纪传染病的新动向。三教学内容1传染源的概念、种类及传染病病程各期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病原携带者的概念、种类及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的概念、种类及各种传播途径的传播方式和流行特点;3人群易感性的概念及影响易感性升高和降低的因素;疫源地、流行过程的概念及疫源地消灭的条件;421世纪传染病的新动向;5传染病的暴发调查。第九章 疾病的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自学)第十章 医院感染 (自学)第十一章 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一 教学时间;1学时二目的和要求掌握:1.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 2.随机对照试验、标准对照、安慰剂对照、交叉对照、互相对照、自身对照与预后的概念;3.盲法的应用;了解:1.临床疗效研究的方法: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预后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2.生存分析的适用范围及步骤;临床疗效研究的重要性及特点。三教学内容随机对照试验、标准对照、安慰剂对照、交叉对照、互相对照、自身对照与预后、生存分析等概念;临床疗效研究的重要性、特点和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的特点、步骤和常见偏倚及其控制;疾病预后研究中影响预后的因素、研究设计方案、生存分析以及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第十二章筛检与诊断试验一 教学时间:3学时二目的和要求掌握:1.筛检的定义、目的、分类、特点; 2.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评价; 3.确定阳性诊断标准的依据与原则; 4.联合试验的概念、分类及意义熟悉:筛检试验的条件。了解:1.试验指标、确定与判断标准的方法;2.似然比、信度、变异系数、符合率、kappa值、ROC曲线的概念;三教学内容筛检、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诊断指数、ROC曲线的概念;筛检的分类、目的与意义、应用原则和研究方法;筛检和诊断试验评价的指标与标准;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第十三章循证医学和Meta分析一 教学时间:1学时二目的和要求掌握:循证医学和Meta分析的概念。熟悉: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了解:1.Meta分析的偏倚的种类及其控制;应用Meta分析结果时的注意事项;2.循证医学的基础、特点、目的、意义和Meta 分析的特点、目的、指征、常用统计模型类型。三教学内容循证医学的定义、产生、基础、特点、目的和意义;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Meta分析的定义、基本步骤;Meta分析中偏倚的种类和控制。执笔人:陈莹 教研室主任:何朝阳 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