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出“略读”味儿: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鲁迅单元”,意在引导学生走近鲁迅,感受他多面的人格魅力。前两篇课文少年闰土好的故事的学习,让孩子们感受了这位文学巨匠的诸多不平凡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这些称号足以让孩子们对他肃然起敬。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却从小处落笔,展示了鲁迅与劳动人民同悲同乐的亲民形象,丰富了单元主题的内容,拉近了孩子们与鲁迅之间的距离。这篇课文和其他略读课文一样,文前都有“导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再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段话重新把学生带入单元教学的主题中,同时又清晰地引出了本文的学习内容和方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和同学交流文中的鲁迅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试着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依托“导语”,我们再来看课文,不禁发现文章的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作者周晔采用倒叙的方式,先写了“痛悼鲁迅”的哀伤画面,接着回忆了鲁迅生活中的几件小事“趣谈水浒传”“笑谈碰壁”“乐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鲁迅先生的特点和品质,每一点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饱含了作者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每个故事之间都以较大的间距隔开,自成一段,使学生一目了然。最后,又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语言朴实,描写细腻。与前面两篇课文相比较,尤其是好的故事,这篇课文就显得通俗易懂多了。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视角、孩子的心理来叙述,给人以亲切感、真实感。文中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这些句子或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或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当然也有神态、外貌描写等,都是孩子们平时常用的写作技巧。读着这些句子,仿佛是在读着班级的优秀作文,亲切可感,如临其境。佳句凸显,形象鲜活。本篇文章篇幅较长,如果要逐句精读、句句推敲的话,一堂课肯定是来不及的。可喜的是,只要孩子们静下心来细读,不难发现每个事件中都有关键句。如“笑谈碰壁”中“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中“碰壁”是什么意思呢?是碰墙壁吗?鲁迅的鼻子真的是给墙壁碰扁的吗?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只需借助一些资料就能豁然开朗。教学时,让孩子们抓住这些关键句推敲品味,人物形象便会跃然纸上,长文就这样教“短”了。因此,根据本课的这三个特点,依托“导读”部分提出的阅读任务,我们力图建构一堂具有浓浓“略读”味儿的语文课,引导学生“自拟自评自定”小标题;大胆放手,鼓励学习小组进行合作,通过“找句子析人物再质疑”的方式,品味鲁迅留给我们的印象。同时,课堂上也要重视“结合资料理解课文”这一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勤查资料、善用资料。【教学目标】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全文,利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写的几件事情,把握课文内容。2.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文中的鲁迅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试着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3.激发学生了解鲁迅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后主动研究鲁迅,探究这个伟大的灵魂。【教学过程】学程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简单交流QQ和它常见的四种在线状态在线、忙碌、隐身、离开。2.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略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这堂课上,老师随时会隐身,但你们必须在线,而且忙碌。3.板书课题,生齐读。4.指名说说,学了少年闰土和好的故事,对鲁迅有什么了解?5.今天我们换个角度,看看这篇课文会让我们对鲁迅有什么新的认识。再读题。(设计意图: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QQ是孩子们常用的软件,一聊起它大家必定神采飞扬。在这妙趣横生的谈话中,学生的思维被启迪,兴趣被激发,一切都被调节为最佳状态。当然,这样的导入不是华而不实的空谈,而是为了向学生揭示本课的学习主题略读课文要自主学习,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在接下来的环节中,“隐身”“在线”“忙碌”等词语会经常从老师的嘴里说出,意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学程二 一事一题,把握内容(一)玩味课题,与疑同行课题看似平常,但绝不简单,仔细瞧瞧,你看出了什么?(二)拟定标题,把握全文出示导学单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1.教给方法:给事件取小标题不一定字数相等,但要尽量简洁,常用“动词+名词”的形式。我先看看你们的水平,再决定要不要继续隐身。2.学生拟题,教师巡视。3.指名回答。4.学生评价,并稍作修改。(结合回答让学生板书:痛悼鲁迅;趣谈水浒传;笑谈“碰壁”;乐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5.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的状态一直在线,拟小标题的方法掌握得不错呢,把这些小标题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在我国古代教育论述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学生学习的形式主要是自己读书和活动。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针对导学单1,在进行了简单的方法指导后,把任务交给了学生自拟小标题、自评小标题、自定小标题。此时,教室里没有了老师的系统讲授,有的只是生生间的交流,他们互相倾听、互相赞赏、互相修改。略读课文要的就是这个味儿!)学程三 一事一句,品悟形象(一)依托导读,觅句品味1.过渡: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后,再来品味人物的形象。2.出示导学单2:选择一件事,组内交流,说说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3.领取任务:学习小组组长从这六件事中任选一件带领组员准备讨论吧。我隐身,你们继续在线!(设计意图: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学唯有遵循作者的思路,才能从中洞察作者的意图。这篇课文,故事较多,篇幅较长,但作者的写作思路很清晰六个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鲁迅先生的特点和品质,每个故事中都有能反映人物形象的关键语句。抓住这个“点”,依托导读设计出的导学单2就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手架”,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找句子析人物再质疑”的方式品读人物形象,将长文教短,提高课堂效率。)4.小组讨论,教师巡视。5.小组汇报,踊跃展示。A.预设:(1)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说明鲁迅深受人们爱戴。)(2)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言语中充满对晚辈的关心。)(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结合资料理解双关语背后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勇敢、乐观。)(4)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前面的课文是后面的资料,体会伯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的原因对人民爱得深、对统治阶级恨得痛。)(5)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到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关心他人)B.小结:孩子们,在大家的在线与忙碌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鲁迅先生,他温情、善良、敢爱、敢恨,真是既平凡又伟大。这些文字,现在读是一种感受,将来再拿出来读还会有新的感受。(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产生了诸多变化,其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变化决定了我们的课堂必须进行偏移。在这种情况下,南通市教科研中心提出的“十二字方针”为课堂教学改革开出了一剂良方。方针中重点指出“合作教学”“踊跃展示”的理念,要求教师找对合作的题目,找好合作的题目,大胆放手,让课堂焕发生机。这一环节中,孩子们在学习组长的带领下,很容易找到所讨论事件中的关键句,他们一起品读,一起讨论,一起感悟。此时的教师,可以暂时“隐身”,只需在孩子们有争议或理解不到位时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帮助即可。“略读”味儿此时甚浓!)(二)名言拓展,升华感情1.出示“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板块的鲁迅名句,诵读。2.你在课外记下了哪些鲁迅的名言或者评价鲁迅的文字?学程四 一事一面,探究写法(一)选材思路探究1.作为鲁迅先生的侄女,作者和鲁迅先生接触较多,有很多事件可以记录。研究一下文中的这些事例可以怎样分类。2.结合回答梳理。(生前与死后、他人与亲人、甜的与苦的等。)3.小结:看,事情虽多,但作者选择时思路清晰。(二)表达方式探究1.出示原文伯父鲁迅的二三事(标出大段抒情性文字),和原文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2.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还处在强烈的悲痛之中,很自然地抒发情感。但从写作的角度看,把全部情感直白地说出来不一定最好,有时,少反而是多。有一种情感叫克制,有一种风格叫平淡。3.千言万语,化成了这句话齐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千言万语化作了两个词自己 他人(板书)4.怎么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是我们一生追寻的课题。未来不妨读读鲁迅。(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好准备,意在指导学生在进行写人作文的创作时,要注意选取典型事例,写出真情实感。)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拟小标题把握了文章内容,通过抓关键句体会了人物情感,通过比较探究了文章的表达。课后,请大家继续阅读和鲁迅有关的文章,读这个伟大的灵魂。老师期待在QQ中和你们再聊鲁迅,我会一直在线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介绍鲁迅的文章或网站)(设计意图: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找准了学生渴望了解鲁迅的契机进行阅读推荐,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使他们主动了解、积极探究,从而达到亲近鲁迅、走近鲁迅的目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