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抓住诗眼,读出诗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实录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实录(一)初读诗题,初晓诗情初读诗歌,生读得很快。师:请你们联系注释,谈一谈李白写下这个诗题的时候,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生:“左迁”是“降职”之意,“龙标”又在湖南,从长安被贬湖南,应该不是好事,所以李白的心情应该是沉重的。师:那请你把题目的意思说一说。生:听说王昌龄被降职到龙标,我写了这封信寄给远在他乡的他。师:说得挺好,能按照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个题目吗?生:(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师:所以这首诗表达了李白的什么情感呢?生:对朋友被贬的同情吧。(二)再读诗歌,读懂诗眼请生结合注释疏通诗意。再读诗歌。师:诗歌有眼睛,如果从诗中选一个词作为此诗的眼睛,你会选什么?生:愁。生:愁心 。师:现在就让我们围绕“愁心”进入诗歌。你们说说看,诗的哪里可以体现“愁心”二字呢?生:杨花落尽子规啼。师:可以解释一下吗?生:柳絮飞落,杜鹃啼叫。师:他们和“愁心”有何关系?生:因为触景生情,看到柳絮飞落,随风飞舞,李白想起了他的朋友,他的朋友被贬,离开京城,贬到湖南,就如同这飞絮离开枝头一般。师:此时李白的心情是?生:凄凉的。柳絮的飞落,最终陷入污淖。想着朋友的遭遇,李白的心情也很伤感。师:谁懂得“子规啼”里的意义?生:子规就是杜鹃,杜鹃啼叫会流血的,这表达了李白对朋友被贬谪的悲痛,心里在滴血一般。生:这里其实还有“望都啼血”的典故,望帝杜宇心系子民,死后仍然不愿离开,化作一只杜鹃鸟,日夜悲啼。李白这里运用这个地那股,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深愁思。师:所以这句话的情感悲伤的。我们该用一种怎样的语气来读?生:低沉的语气,读出心中的悲痛来。师:好的,你来读一下。(生读得比较到位)在这里,李白是借助杨花、子规啼两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愁心”的。那除此之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诗眼呢?生:“闻道龙标过五溪”的“闻道”两个字。这两个字是听说的意思,有一股惊讶的感觉在里面。李白似乎是突然听到,被惊呆了。他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有点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师:请读出惊讶的感觉来。生:我觉得这里不一定就是惊讶,“闻道”也有可能是李白与王昌龄不断地通信,古代交通不便,靠骑马送信。一封信可能要相隔无数时间才能收到,当他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他知道王昌龄早已经过了五溪,也许已经到达龙标了。为他终于到达龙标而有点高兴。师:哦,两个同学从中读出了不同的感觉。有为友人的贬谪而震惊,也有为有人的平安到达而高兴。不管是哪一种,它们都体现了“愁心”。因“愁”而惊,因“愁”才喜。这就是诗歌的魅力,他虽然距离我们很遥远,但却历久弥新,能让我们体会到李白别样的心情。李白在这里活了。我想问的是李白与王昌龄一路书信传递,王昌龄可能会说什么呢?生:会说一路上如何颠沛流离,环境险恶,生活的困顿,还有他对礼拜的思念等。师:那李白呢?生:李白可能会表达自己对他被贬的不满,思念,还有希望他好好活,等着他回来给他接风洗尘,期待着再次相聚。(三)体悟深情,读懂“浪漫”师:患难见真情。在彼此书信的往来间,王李二人的感情更浓了。李白就是李白,他的“愁心”除了书信,还托付与谁呢?生:明月。师:“明月”二字,让你发现了什么?生:月亮自古就是思念的象征,“托明月”直接传递了李白的思念之情。师:这句话在抒情方式上有了变化,从借景抒情到直抒胸臆。生:这里还体现了李白的浪漫情怀。他的情感是随着月亮在天上飞的。师:你还想到他的哪些在天上飞的句子?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师:李白为何要这样写?为何不直接写自己对王的深切思念,而要把它托付给明月?生:因为他觉得不管他怎样说他的思念有多深,都无法体现他的深情。师:那么从这个浪漫的抒情方式里,你能发现李白的愁有多深?生:我觉得他对王昌龄的愁就像月亮与地面的距离一样高深。李白很难用实在的言语表明他的深情,所以就只能借助想象的翅膀,以虚化的方式给人无尽的想象。我们似乎看到了李白的心停在明月上,看着王昌龄所走过的每一步路,时时刻刻为之担忧。所以很自然地就有了下面的“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师:至于这个句子,有版本为“随风直到夜郎西”,你们觉得两个有何不同?生:“君”指李白,“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抒情对象很明确,好像自己的心停在明月上,时时刻刻看着李白,有着一股关切与不安;“风”是触摸不定,“随风直到夜郎西”更见李白的浪漫情怀,他与李白相隔千里,无法目送,看到明月就托付明月寄愁,听到风声,心中愁死又起,就托风寄愁。也就是说,眼前的任何景物都可能会触发起他的愁心,无时无刻不想念他的朋友。师:请你读一读这两句,传递一下李白难以形容的“愁心”吧。(生读得不错)在这首诗歌里,李白先借景抒情,后浪漫传情,保持了他一贯的浪漫风格。这节课,我们围绕诗眼“愁心”,一点点地体悟到了王李二人的深情厚谊以及李白的抒情风格。我们全体再读一读,用声音传递李白的“愁心”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