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沂蒙山小调教案 一、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风格及其体裁2、 能力目标 : 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3、 情感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品德。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了解和其有关的知识点。三、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四、授课过程:1、 导入:欣赏沂蒙山小调回答:哪个地区的民歌?曲名是什么?学生回答:沂蒙山小调 山东民歌教师总结,介绍作品创作背景:(1940年10月,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阶段。位于沂蒙山区费县北部山区的马头崖乡白石屋村虽然贫穷、偏僻,但群众基础好,且隐蔽、安全。当年,抗大一分校在这一带工作、学习,文工团就驻在这个村里。沂蒙山小调就在这时由两位年轻的文工团员李林和阮若珊创作的。歌曲最初的题目是反对黄沙会,曲调是他们根据山东逃荒到东北卖唱人所唱的曲调,加工整理而成的。 当时,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不久,日寇经常“扫荡”,以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为首的顽固派也时常骚扰破坏抗日根据地。他们还利用当时反动道会门黄沙会与抗日军民对抗。为扫除抗日障碍,费东工委和行署,向黄沙会会首和下层会众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反动派的严密控制,都未能奏效。最终,我军不得不决定使用武力解决。当时抗大文工团的任务,就是以文艺宣传为武器,积极配合这一行动。全团一面在前线开展对敌人的政治攻势,一面深入到黄沙会最盛行的沙沟峪、马头崖等地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和宣传教育,同时搜集创作素材。沂蒙山小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下白石屋的一间乱石砌墙、茅草盖顶的简陋民房里创作出来的。当时歌曲的题目叫反对黄沙会,歌词共分8段,内容主要是控诉黄沙会的罪行, 揭露黄沙会的阴谋。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喜爱这首歌曲,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又不断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它、充实它、完善它。后来渐渐撇开了反对黄沙会的词句,换上了抗日救国、反对投降的内容,如揭露国民党顽军的“光吃军粮不打仗,一心一意要投降”;揭露汉奸“勾结鬼子来扫荡,奸淫烧杀丧天良”等,给它注入了更强的时代精神。建国以后,经过群众的不断加工修改,保留了原作的前两段歌词,第三段改成新词,方成今日的歌颂沂蒙山区风光的民歌沂蒙山小调: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梁(那个)红来(哎)谷子黄,大枣(那个)黄梨(哎)甜又香。 咱们的毛主席(哎)领导的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一曲沂蒙山小调,唱红了沂蒙山,风靡齐鲁大地,飞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成为一首反映沂蒙山乡土气息的代表曲作。 1964年,华东地区举行民歌会演时,韦友芹用她那甜润的歌喉,演唱了沂蒙山小调,受到陈毅和其他中央首长的称赞,后被录制唱片,又一次在全国引起了轰动。)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因学生没有识谱能力,课堂教学采用跟唱法,教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学生一开始不敢唱,教师鼓励。几遍之后,教师伴奏,学生跟琴唱。学生对作品比较熟悉,跟唱相对容易,几遍之后就比较熟悉了,能够脱离教师,自行演唱。.问题设计:沂蒙山小调属于山歌还是小调?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山歌 热情喜悦的、赞美的、婉转悠扬的)3、 练一练,比一比:分小组练习,注意歌曲的情绪,有表情的演唱。比一比的标准:从曲调演唱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演唱情绪是否符合歌曲的要求。对优胜的各组采取奖励,奖励方式由学生选择。4、课堂回扣,延伸拓展:跟琴演唱,要求声情并茂。播放歌曲包楞调,进一步展现山东民歌的特点与风格5、小结: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经唱了60年,60年里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沂蒙山的民歌,沂蒙山的历史和文化,悠远而古老。在这片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土地上,二千多年里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沂蒙山人用勤劳勇敢写下过辉煌的篇章.千百年里,沂蒙山人用歌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传递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从远古一直延续到今天。留给同学们的作业是:请你搜集有关沂蒙山区的风俗人情,开阔自己的视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