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60分)环境问题是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第1题。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森林、土地资源枯竭,人均量减少B粮食问题突出C环境污染严重,生存质量下降D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围湖造田造成水生动植物减少,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故D项正确。答案:D(2018福建长乐中学期中)读图,回答23题。2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A自然原因引起的 B人为原因引起的C不良消费引起的 D全球变暖引起的解析:图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有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原生态破坏等,形成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垦殖、搂发菜、挖甘草、捕杀野生动物,故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B项正确。答案:B3图中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A流水作用强的地区 B流水作用弱的地区C风力作用强的地区 D风力作用弱的地区解析:图中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草原地区,降水较少,风力作用强,C项正确。答案:C(2018江西赣州联考)在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灌溉水源不足的地区,一般不能发展灌溉农业。下图中的甲、乙、丙、丁所示地区都是灌溉农业区。读图回答第4题。4图中所示地区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C气候变暖 D酸雨危害解析:读图可知,甲为咸海,乙为尼罗河流域,丙为两河流域,丁为印度河流域,图中所示地区气候都较为干旱,气候干旱地区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是土地的荒漠化。故A项正确。答案:A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57题。5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A重金属盐 B氮、磷等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解析:赤潮是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含量大大增加,造成海域富营养化。答案:B6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解析:2030 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可促使赤潮生物大量繁殖。一般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利于赤潮的形成。答案:C7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解析:赤潮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温度较高的中、低纬近海海域。答案:C在肯尼亚自然保护区,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白犀牛,“享受”着40位持枪护林员的昼夜守卫。完成89 题。8图中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全球变暖 B生态破坏C水体污染 D臭氧层空洞解析:雄性白犀牛仅剩一只,说明是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答案:B9出现此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偷猎猖獗外来物种入侵自然栖息地丧失化石燃料过度使用A BC D解析:物种灭绝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偷猎猖獗和自然栖息地丧失,C项正确。答案:C生物入侵,也称为生态入侵,是指外来物种因被自然或人为地引入某一适宜生存和繁殖的地区,其种群不断增加,分布区逐步扩展的过程。据此完成1011题。10近年来,被称为生态杀手的“北美一枝黄花”先后在沪、苏、浙、赣等地迅速蔓延,严重影响原有植被,其根本原因是()A该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其生存B该地区土壤呈酸性,适宜其生长C这一外来物种在该地区没有天敌D这一外来物种在该地区发生了变异解析:“北美一枝黄花”在沪、苏、浙、赣等地区能生长是由于该地区气候适宜,但能迅速蔓延是由于这些地区缺乏制约其生长的天敌。故C项正确。答案:C11“水葫芦”进入我国后,在南方水域大暴发,而在北方地区并未形成生态灾难,主要原因是()A南方无其天敌,北方有其天敌B南方水域广阔,北方地表水贫乏C南方水污染较轻,北方水污染严重D南方冬季温和,北方冬季寒冷解析:“水葫芦”在南方成灾而在北方没形成灾害是由于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制约了它的生长,D项正确。答案:D(2019江苏卷)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13题。12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解析:PM2.5浓度在10时以后下降,是因为太阳辐射增强,地面温度逐渐升高,热岛效应增强,气体受热膨胀上升,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PM2.5浓度的下降,C正确;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A错误;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降水的频率增加,B错误;汽车流量减少只会让PM2.5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性,而并非下降,D错误。答案:C13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解析: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较低,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较高,A正确;二氧化硫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关系不大,B、C错误;两地出行方式相似,D错误。答案:A(20194月浙江卷)近年来,浙江多地将农作物秸秆、农药包装物等分散分布的农业废弃物收集起来,集中进行循环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完成1415题。14影响农业废弃物分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 B技术C资金 D劳动力解析:由材料可知,农业废弃物主要是由农作物秸秆及农药包装物组成的,而这些物质主要与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有关,与技术、资金、劳动力无关,故选A。答案:A15与分散处理农业废弃物相比,集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产业集聚 B降低运输成本C提高规模效益 D促进产业协作解析:集中处理农业废弃物,可以提高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利用率,提高规模效益。农业废弃物集中处理不涉及产业集聚和产业协作。运输废弃物的成本较分散处理要高,故选C。答案:C二、综合题(共两道大题,共40分)16(20分)(2019河北卓越联盟月考)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 ,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致使企鹅数量剧减。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企鹅数目已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了目前的9 000对左右。材料二:(1)材料一反映的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2)简述南极地区气温变化的原因是什么。(7分)(3)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分析形成的危害。(7分)答案:(1)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2)人口增多,经济发展,植被破坏及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形成温室效应。大气和水的运动使大气增温形成全球性问题。(3)问题:水资源问题。危害:过量开采地下水,水资源短缺,导致工农业减产,经济发展减缓;地下水位降低,致使地面沉降,建筑倒塌,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旱灾加剧,生物数量减少,生态破坏严重。17(20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两地出现严重的酸雨污染,分析原因。(7分)(2)分析酸雨带来的危害。(6分)(3)C地区目前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分析该现象形成的原因。(7分)答案:(1)北美和西欧地区工业发达,大量燃烧煤和石油,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当地降水偏多,遇水汽凝结成酸雨。(2)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使土壤变得贫瘠;严重抑制林木的生长;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河、湖水质酸化;森林的病虫害明显增加;影响人和动物的身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3)土地荒漠化更加严重。过度放牧,滥垦草原;炎热干燥的东北信风使沙漠日益向南扩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