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为例探究:单篇向整本进阶的教学路径世说新语在统编小学、初中语文教材里各有两篇文章入选,并且是初中自主阅读的整本书之一。在实际教学中,陈太丘与友期行单篇教学往往被固化为“明礼诚信”的主题分析,人文主题主要涉及“有礼还是无礼、尊称还是谦称”,语文要素主要包括“字词解释,翻译全文,疏理文章内容”。近年来,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内容有了从“诚信”到“方正”的纠偏,但单篇教学仍存在两方面欠缺:一是标签式的人物解读导致对文章的理解浅化;二是简单主题式的解读导致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窄化。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开展由陈太丘与友期行“单篇”向世说新语“整本”进阶的教学,把“单篇教学”“群文教学”“整本书教学”有效关联起来,逐层推进。具体而言,其教学设计可分为“三读”“三问”“三做”三个环节,通过活动、问题、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具有充分的深度、广度和关联度。一、单篇教学:“三读”开启言语认知单篇教学设计“三读”活动,落实文言层面的学习,以活动开启学生对文言字词的认知,注意朗读训练,整体感知文本,侧重单篇精读方法引领。1. 一读:添加文章句读组织学生分组标出陈太丘与友期行中103个汉字的句读,让学生自己感受文章的停顿,自由朗读并小组交流,进一步加深对文章节奏、语气、重音的认识。大声自由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知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感受语言张力。陈太丘与友期行开头“太丘舍去”中的“舍”应读为重音,读出坚决、决绝的态度。友人与元方的对话要读出波澜与转折,一开始的“尊君”“君与家君”要读得有礼有节;友人知道陈太丘离开后,“非人哉”三字要读出友人愤怒的语气;元方在回击和斥责友人时,可以重读“则”,强调方正刚直的语气。学生依据平时积累的语感和对文章的理解,体悟该文语言平实浅近、简洁生动、爽朗明快的风格。2. 二读:解读重点字词学习文言文,“言”是基础。陈太丘与友期行在文言字词上,主要涉及古今异义的实词“期、舍、去、委、引、顾”,通假字“不”,助词“相”,连词“乃、则”等。教材上已经对“期、舍、去、委、引、顾”作了解释,教师不需要重复释义。授课时可以利用文字来激趣,如“引”字,说文解字释为“引,开弓”,字形由“弓、丨”组成,就是把弓拉开而没有发的状态,引而不发,引申为“拉”“拉手”等含义。再如“怒”字,可对比“怨”来理解,“怨”是蕴积于内而不外泄,“怒”则是宣泄于外,通过两个字的对比可以进一步感知友人当时生气的样貌。板书教师拓展的内容,自然生成文章的文言语法知识,引导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认知。3. 三读:疏通文章大意陈太丘与友期行文字简短凝练,学生反复朗读和思考,基本能够疏通文意,感知文章内容,读出浅层的“明礼诚信”含义。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叙事语言直陈其事、简洁生动,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符合人物身份;记事与记言有机结合,故事一波三折,人物情貌毕现。组织学生以陈太丘、陈元方、友人三种不同的视角复述故事,抓住典型细节,使人物最有个性的一面凸显出来。陈太丘的日中“舍去”、友人的愤怒责骂、元方的“入门不顾”等,三人的行为共同表现出率性而为的精神追求。引导学生想象人物活动场景,透过人物的言语交锋领悟鲜明个性,透过故事的矛盾冲突激发思想火花。二、“单篇”转向“群文”:“三问”深化文学理解“单篇”转向“群文”的“三问”教学设计,以“魏晋风度”为议题,三个问题形成递进,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落实文学层面的教学。“问题设计”是驱动深度学习的关键,“三问”教学设计有力推进“单篇”向“群文”进阶。陈太丘与友期行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可以从友人、元方、陈太丘三人视角出发分设问题,通过具体分析超越标签式的人物解读,深化对“魏晋风度”的体悟。1. 一问:怎样看待友人怒骂“非人哉”的言行围绕“魏晋风度”议题,选择反映儒家“礼信”思想的两则资料组成“群文”,通过对比阅读,拓展联系,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聚焦对“礼信”的不同认识。友人到达后知道陈太丘已离去,立马怒骂道:“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怎样看待友人当着陈元方的面怒骂其父“非人哉”的言行?两则资料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认为即使别人不了解我也不应该生气愤怒,曾子认为与朋友交往就要做到尽忠守信。儒家认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个人发展与成长的人生信条,把文、行、忠、信并列为“四教”。引导学生理解儒家对诚信人格的坚守,再结合陈太丘与友期行里元方和友人的言行,学生就很容易领悟文章“诚信”“礼貌”的浅层含义。魏晋士人崇尚率性而为,形成“魏晋风度”,对“礼信”的理解截然不同。陈太丘与友人约定“日中”,“日中不至”,陈太丘立刻离开,用儒家“礼信”标准来衡量陈太丘的行为则为“失信”。再看友人的言行,得知陈太丘已离开,立马愤怒地骂道“不是人啊”,同样按照儒家“礼信”标准来衡量则为“无礼”。魏晋士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率性,正体现为陈太丘“过中不至”乃“舍去”的行为和友人立刻怒骂“非人哉”的言行,表露出魏晋士人率真、自然的风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还原故事情节,结合创作语境体会友人怒骂“非人哉”背后蕴含的文化观念,进而超越对友人“有理无礼”“知错就改”的标签式解读,让学生体悟友人坦诚率真的人物形象。2. 二问:元方“入门而不顾”是否礼貌教师选择世说新语中的东床快婿、雪夜访戴、刘伶病酒三则资料组成“群文”,通过类比阅读,梳理整合,关注语言特点,使阅读由读懂“一篇”走向读通“一类”。元方听到友人骂自己的父亲,马上用“无信无礼”回击,友人听后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径直走进家门头也不回。“不顾”是文章的“炼字炼句处”,元方“入门而不顾”是否礼貌?学生采用单篇教学习得的方法,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东床快婿、雪夜访戴、刘伶病酒三则资料,想象东床坦腹的王羲之、“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王徽之、“天生刘伶,以酒为名”的刘伶等魏晋士人的言行,充分理解世说新语体现出的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魏晋风度。文中元方听到友人怒骂父亲“非人哉”后,立即以“无礼无信”回击;友人感到惭愧后下车拉他缓和关系,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屋内。以魏晋士人的行为风尚来衡量元方的言行,方能超越对其“有礼无礼”的标签式解读。正是有元方“无信无礼”的立刻回应和“入门不顾”的任性举止,才能衬托出其人其父的名士风度。教材上的课后思考探究三为:“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这篇文章选自世说新语方正第五则,元方的方正是从“无信无礼”的即刻回应和“入门不顾”的任性举止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的。世说新语以叙述取胜,不事形容,寓褒贬于叙述之中,用简洁的语言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因此,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行来感悟任性怪诞的魏晋风度。3. 三问:陈太丘与友期行里的陈太丘是谁教师以世说新语中涉及陈太丘的文章组成“群文”教学,通过拓展、类比、联系,关注全书文体特征,逐渐从群文教学导向整本书教学。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行一般在进行人物分析时重点关注元方和友人,略谈或者不谈陈太丘,这显然不符合世说新语志人小说的文体特点。文中只有第一句提到陈太丘,那么,陈太丘到底是谁?世说新语全书共一千二百多则故事,从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每门收有若干则故事。世说新语涉及陈太丘的文章共十则,它们不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能够彼此关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分别提供不同数量的文章展开“群文”教学:基础一般的学生学习“德行”类的三则,体会陈太丘做事有礼有节、张弛有度的风格和高风亮节的品性;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政事”里的三则,感知陈太丘在日常政务中抓大放小的做事风格。通过分层“群文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均丰富了对陈太丘的认识,建构了较为立体的陈太丘人物形象。从志人小说文体角度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魏晋风度的体悟。陈太丘人物形象能够体现世说新语志人小说崇尚真实的文学特点。陈太丘与钟皓、荀淑、韩韶合称为“颍川四长”。志人小说往往只将当时社会上流阶层中流传的名人逸事、隽言俊语客观地记录下来,作者并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创作,编书的目的主要是在清谈清议的风气下为时人提供政治敲门砖。世说新语的志人小说不同于史传文学注重外在政事功绩的儒家评价分类,更加突出人物的内在精神风貌,在描述人物的言行举止时进行合理的虚构,文学形象鲜明突出,描述语言简洁生动,篇章结构相互勾连,生动地呈现出了魏晋风度。三、整本书教学:“三做”涵养文化自信课内“单篇”教学和“群文”教学需要延伸到课内外的“整本书”教学,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整本书阅读”设置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第四学段要求“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三做”任务落实课标要求,由陈元方、陈太丘二人拓展到陈氏家族,由陈氏家族拓展到世家大族,具体包含考察陈氏人物群像、制作世家大族思维导图、撰写魏晋名士人物小传三个任务,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驱动“整本书阅读”走向深度学习,实现方法引领、能力提升和文化浸润。1. 一做:考察陈氏三代五人群像陈太丘与其子陈元方、陈季方时号“三君”,父子三人德行清高,享有盛名。元方的儿子长文,季方的儿子孝先同样堪称楷模。世说新语品藻第九中有“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即言陈氏三代五人能跟当时的氏族荀氏五人相提并论。荀氏作为世家大族,世说新语德行第六中有“陈太丘诣荀朗陵”,即言陈太丘带着陈元方、陈季方拜访荀朗陵,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统编语文教材编者也是基于陈氏优良家风将陈太丘与友期行归入人文主题“亲情”单元,课后积累拓展“尊称谦称”。通过陈氏三代五人的人物群像分析,学生在深刻体悟魏晋风度基础上探讨亲情礼节,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拓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自由选择世说新语里涉及陈氏三代五人的篇章进行阅读。这种原生态阅读强调让学生直面文本,在反复阅读中,依据已有经验体悟作品中的人物品性、情节线索、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从而理解整本书的主旨意蕴,深化对魏晋风度的体悟。2. 二做:绘制世家大族思维导图世说新语记录魏晋世家大族的名人逸事,梳理世家大族的人物关系,能够提升学生的梳理与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整体研读名著,在此基础上分小组探究制作世家大族思维导图,化繁为简,用最少的支点去撬动整本书阅读。绘制世家大族思维导图能够丰富学生对魏晋时期社会风尚的认识。世说新语记录的魏晋世家大族除了上文提到的荀氏,还有曹氏、司马氏、王氏、谢氏、庾氏、桓氏、阮氏、陆氏等,学生阅读时要抓住主要人物和典型事件,绘制世家大族人物关系思维导图。魏晋时期朝代更迭频繁,大一统中央集权式微,世家大族的家族观念得以增强,他们在家族内部对子弟进行教育以实现家族势力的持续发展,寻求家族姻亲联合以扩大家族势力范围。如咏雪提及的王氏和谢氏,王氏自身势力强大,还与谢氏联姻,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社会风貌。特定的社会风貌总是孕育出相应的社会思潮,社会频繁战乱和朝代快速更迭造成世家大族在内的士人普遍具有朝不保夕的危机感,对外难以承继儒家以天下为己任、建功立业的精神传统,对内则转向道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精神秉性,张扬个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由此形成魏晋玄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世说新语的基础上,辩证地看待清静无为、玄意悠远、贵无崇有的魏晋玄学。3. 三做:撰写魏晋名士人物小传学生在小组合作绘制世家大族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爱的人物撰写人物小传。这需要学生深入分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