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科网(ZXXK.COM)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2022届新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群落的结构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连绵的燕山不同海拔植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影响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答案:A解析:燕山不同海拔植被分布不同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A错误;群落中不同的植被对光照的利用不同,影响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B正确;淡水鱼的分层现象与食性有关,C正确;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它们常呈镶嵌分布,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D正确。2、如图1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A图1中表示的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竞争B图1的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C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答案:B解析:图1中:中A、B两种生物在营养上互惠互利,两者关系应为互利共生;中同种生物为共同的生活条件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种内斗争;为捕食关系,且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中A、B两种生物为了共同的生活资源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竞争,A正确;图1中的为捕食关系,且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图2中,甲表示互利共生,对应;乙表示捕食,对应;丙表示竞争,对应,C正确;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中的捕食和竞争两种关系,D正确。3、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C兔子的K值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D第3年狼的数量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答案:B解析: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知,甲的数量最先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乙数量的增加,甲的数量随之减少,推测甲为被捕食者兔子,乙为捕食者狼,A正确;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B错误;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从题图上分析,兔子的K值应该接近C点和D点对应的数值,C正确;据题图分析可知,第3年时兔子的数量在下降,因此狼的数量也会因缺乏食物而下降,D正确。4、下列有关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某群落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该群落为增长型C不同的群落其优势种群一般不同D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答案:B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属于种群特征,B项错误。5、近缘种动物常因利用相同食物资源而竞争。为研究亲缘关系较远的啮齿动物和蚂蚁之间是否也存在竞争关系,研究者调查了5种啮齿动物与7种蚂蚁采食的种子,统计各种大小不同的种子所占的比例(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应选择有共同活动区域的啮齿动物和蚂蚁B.啮齿动物与蚂蚁采食的种子大小有所重叠C.啮齿动物与蚂蚁之间一定不存在竞争关系D.无法判断啮齿动物与蚂蚁间存在捕食关系答案:C解析:为研究亲缘关系较远的啮齿动物和蚂蚁之间是否也存在竞争关系,应选择有共同活动区域的啮齿动物和蚂蚁进行研究,因为竞争关系需要在相同的空间中发生,A正确;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啮齿动物与蚂蚁采食的种子大小有所重叠,B正确;若该调查结果来自同一个区域,则推知啮齿动物与蚂蚁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根据上述结果无法判断啮齿动物与蚂蚁间存在捕食关系,D正确。6、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答案:D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由“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出乙和害虫A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关系。7、如图反映了N1与N2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N1与N2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自然界竞争关系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B.在左图环境条件下,N2因竞争处于劣势而灭亡,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C.由图推知,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D.左图中,N1与N2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答案:C解析:通过分析可知,N1与N2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自然界竞争关系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A正确;在左图环境条件下,N2因竞争处于劣势而灭亡,减少了物种的多样性,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说明发生竞争排除现象的机会较小,由图判断,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变化频繁,C错误;N1与N2为竞争关系,左图中,N1与N2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D正确。8、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一块农田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B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C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应采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丰富度D群落的垂直结构可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答案:B解析:由于蚯蚓的活动范围较小,所以调查一块农田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A正确;同一种群的K值会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不是始终保持固定不变的,B错误;记名计算法适用于调查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C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的垂直配置状况或垂直格局,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正确9、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分别表示兔和狼的数量变化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C.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兔的K值D.第3年狼的数量下降可能是因为缺乏食物答案:B解析:甲(先升先降)表示被捕食者,乙(后升后降)表示捕食者,因此甲表示兔,乙表示狼,A正确;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因此狼的K值接近B点和最低点之间的中间位置对应的数值,B错误;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气候、食物等会影响兔的K值,C正确;第3年,兔的种群数量很低,狼因为缺乏食物导致数量下降,D正确。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答案:C解析: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不能采用五点取样法,原因是昆虫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B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的配置状况,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误。11、下列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中,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B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C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D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答案:C解析: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供氮肥,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物质和能量,根瘤菌不能独立生活,A正确;蛔虫和人、菟丝子和植物都属于寄生关系,其中蛔虫和菟丝子等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宿主中人属于异养生物,植物是自养生物,B正确;竞争在种间普遍存在,种内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C错误;捕食可发生在动物和植物(羊和草)、动物和动物(狼和羊)之间,D正确。12、某小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在岛上物种丰富,椰树成荫,景色优美,已发展为旅游胜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椰树苗与椰树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游人与岛上生物存在竞争、寄生、捕食的关系C群落生物数量是区分该岛屿群落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D该岛屿形成后进行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答案:B解析:椰树苗与椰树属于同一种群,不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由于该小岛已发展为旅游胜地,游人与岛上生物可能存在竞争、寄生、捕食的关系,B正确;群落的丰富度是区分该岛屿群落与其他群落的重要特征,C错误;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错误。13、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答案:A解析: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A错误;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其个体平均数越少,种内互助越弱,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正确;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正确;草地群落下面各层要比上层的光照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D正确。14、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A解析: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但只有一个种群,不能构成群落,A错误;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B正确;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C正确;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群落内生物常呈镶嵌分布,D正确。15、图为植物群落生长分层现象,对此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答案:C解析: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受光照、温度、湿度等多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