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太阴风湿表证(一)姚梅龄撰 一、定义(一)、定义:风湿阻滞太阴之表的病变,称之为太阴风湿表证。(二)、定义伸述:1、太阴的涵义:指六经中的太阴经,即手足太阴经络及其所系的肺与脾。2、太阴之表的涵义:(1)手足太阴经络: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2)脾肺所主的体表组织和器官:脾-四肢、肌肉、口(咽)。肺-皮毛(玄府)、鼻(喉)、气道。(3)与脾肺功能关系密切的体表活性物质:充养于体表的卫气、营气、津液、水谷之精微、脾肺之气、经脉之血。3、太阴表证的实质: 以淫邪直接作用于太阴之表为征结的变病,称之为太阴表证。4、太阴风湿表证的实质: 以风湿杂合直接作用于太阴之表为症结的病变,即为太阴风湿表证。 5、太阴风湿表证的发病机理:(1)风湿有余,肺及/或脾之气不足。风湿绝对有余,但可轻可重;肺及脾往往绝对不足,否则邪气难害三阴,否则不会仅手足自温;少数为肺脾相对不足;所以此证往往是在脾肺不足的基础上形成的。(2)风湿是直接病因:体表风湿之邪之形成,可由体外的风湿外邪干忤体表而产生,也可以是其他有害因素影响太阴之表,影响了脾肺功能,形成了太阴之表的风湿表邪;反过来风湿表邪又进一步直接损害太阴之表,使太阴之表的多组织及其功能,以及体表生物活性物质及其生理作用产生异常;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脾肺功能,故而形成太阴风湿表证。(3)此证的关健病机,在于阻滞气机,即风湿阻滞于太阴之表。 (三)太阴风湿表证的实质:病因:风湿;病机:阻滞;病所:太阴之表二、太阴风湿表证的提出(一)文献与理论依据:1、主要文献依据:(1)伤寒论:190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也。”277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99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273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2)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二十一、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右坐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渣,温服。有微汗避风。”(3)温病条辨,中焦篇:“(六十五)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色灰滞,面目痿黄,病名湿痹,宣痹汤主之。宣痹汤方:防已五钱,杏仁五钱, 滑石五钱,连翘三钱,山栀三钱,薏苡五钱,半夏三钱醋炒,晚蚕砂三钱,赤小豆皮三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痛甚加片子姜黄二钱,海桐皮三钱。”“(五十九)湿郁三焦,脘闷便溏、身痛、苔白、脉象模糊,二加减正气散主之。二加减正气散方:藿香梗三钱,广皮二钱,厚朴二钱,茯苓皮三钱,木防已三线,大豆黄卷二钱,川通草一钱五分,薏苡仁三钱,水八杯,煮取三杯,三次服。”(4)湿热病篇第1条(自注)“然所云表者,乃太阴阳 明之表,而非太阳之表,太阴之表四肢也,阳明之表肌肉也,胸中也”第3条:“湿热证,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湿在肌肉,不为汗解,宜滑石、大豆黄卷、茯苓皮、苍术皮、藿香叶、鲜荷叶、白通草、桔梗等味。不恶寒者,去苍术皮。” 2、理论依据:(例如“标本中气”理论:“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二)临床依据1、临床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的不全统计,占门诊人次的4.3以上(根据笔者的2.6万人次的不全统计)。2、太阴风湿表证(及其兼证)常出现于哪些病种之中?(均属我本人经治的)(1)呼吸系统:感冒;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肺炎;病毒性肺炎(包括非典);细菌性肺炎;支气管哮喘;支原体肺炎;(迁延性肺炎)。(2)消化系统: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肠道沙门氏菌属感染(包括伤寒流、副伤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胃肠炎并发的胃肠动力不足;急慢性甲型、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3)运动系统: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原因不明的肢体瘫痪性疾病。(4)神经系统:病毒或细菌性引起的脊髓炎(例如病毒性脊髓炎引起的截瘫,葡萄球菌所致化脓性脊髓炎起引的截瘫等);乙型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脑炎。(5)心血管系统: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并发心肌炎)。(6)风湿病:(刚才讲的急性风湿热);红斑狼疮。(7)血液系统:再生不良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换骨髓后的反复发热;不明原因的白细胞低下;缺铁性贫血。(8)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炎;激素药物引起的肥胖症。(9)泌尿系统:出血性肾小球性肾炎;肾盂炎并发的尿路积脓; (10)五管科疾病:慢性咽炎;慢性付鼻窦炎;喉头乳头状瘤;过敏性鼻炎。(11)皮肤病:广泛严重的全身皮肤湿疹;荨麻疹;牛皮癣(银屑病)。(12)妇产科产疾病:盆腔炎。(13)儿科:小儿夏季热、新生儿黄疸(多属兼症)、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疾病等以上各系统疾病。(14)其他:不明原因的低热,自闭证。(三)第一个明确提出“太阴风湿表证”的是江西省的姚荷生教授。三、研究和讨论太阴风湿表证的意义(一)是常见病。(二)是疑难病。(三)是许多无法根治的严重慢性病的前提基础;是激素、输液、抗菌素、抗过敏药、乃至多喝开水、多吃营养等等的禁忌证。(四)中医疗效甚好;是迎接“后抗菌素时代”的重要诊治方法之一。(五)是“知常达变”的第一步阶梯之一。(六)科班教材上没有;杂志也似未出现过。四、太阴风湿表证(之一)的临床表现(一)发病经过:1、始发因素(即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甚至是发病前的天,常有以下因素中的一种或多种):(1)外感因素:风、寒、暑、湿 (水)。(2) 饮食:牛奶、肥腻、营养过多。(3)疫疠:湿温、温毒、暑疫、(病毒、细菌、支源体等微生物,甚至包括原虫等原虫)。(4)劳倦:往往过逸。(5)误治史:输液偏多;反复多次用抗菌素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史;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激素反复多次的使用( 静滴、口服、喷喉等)。多有用辛温和辛凉解表、苦寒和咸寒清里、甚至用壅补之剂的误治史.(6)宿疾与体质:关健在体内素有湿,素来是脾、肺之气不足的体质。表现为平时容易累,活动时汗多,或平时面色 白、或略带黄滞,或素偏虚胖,或素来舌苔白厚;平时多为脉软、甚至偏虚。(二) 发病过程1、往往是急性起病:即在感受了外邪、不洁饮食或经误治后的当天或第二天即发病,并出现太阴风湿表证的证状;接触疠后发病者,其潜伏期的天数不等,感染流感则发病较快,当然还要看是否附加了上述原因;有少部份出现在某些疾病的迁延期或慢性期过程中,例如肺部炎症难以吸收的迁延期中的太阴风湿表证,又如慢性病毒性肝炎过程中的太阴风湿表证,又可表现为发病较为缓慢的过程。2、起病时的第一感觉常是患者感到非常“疲倦”。(三)临床现症1、主症:肢软乏力,手足自温,脉浮。2、典型症:手足自温;脉浮虚而不流利。3、或现症:(1)其他的常见症:发热,多数发热不高,或身体蕴蕴发热或午后发热;四肢痠楚;身体困倦;微恶风寒;不欲饮;小便自利。(2)若风偏重:则可阵作自汗出,但汗出热不退;或汗出恶风,脉可浮弦。(3)若湿偏重:则可无汗而恶寒恶风,或汗出不彻(有时身微有汗、或汗出剂颈而还,或汗出剂腰而还),汗粘;或感肢体沉重;脉浮或缓、或软、或濡、或欠流利;舌苔白或厚、或微腻;面色或现黄或兼滞;(4)若属风湿犯手太阴之表:则可兼鼻微塞,喷嚏,流清涕或粘;或微咳;脉可现寸脉独浮或右寸独浮;手足自温不显著。(5)若属风湿犯足太阴之表:则手足自温明显,或四肢痠楚或萎软亦较明显;久则晨起手微胀、午后跗微肿,目胞微肿,或手足发作轻度的湿疹,或口不仁(口微粘、口微涩)而食乏味;或恶心明显,小儿可现微吐,大便软、甚则微溏;(6)若属风湿痹阻经脉为主:则可四肢疼烦,骨节疼痛;甚则四肢挛急,或发为痿躄;(7)其他或现症:舌苔薄白或舌苔厚浊而浮;舌质偏淡或淡红,舌边有浅齿痕;脉浮弱,甚至脉不浮(往往有兼症);手自温而足冷(往往属兼挟证且不以太阴风湿表证为主),手足自温与手足凉交替(兼脾气虚明显,或兼其他兼挟证);小便微浑。(四)临床归转:1、少数患者可以自愈:例如伤寒论277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 当去故也”。2、如果不治疗或经过误治,多数(90%以上)表现为迁延(例如低热不退)、反复,以及在传变的基础上形成兼挟证,形成较为顽固的慢性病。3、单纯的太阴风湿证,如果采用了正确的医疗护理方法,一般能1-2天内明显见效;若未使用1周以上激素,体质虚不明显的,一般3-5天可痊愈。五、太阴风湿表证(之一)的诊断(一)诊断的主要依据:1、主要根据现症:主要依赖主症和常见症状作出诊断。2、病情经过特征依据:迁延反复发作感冒或类似感冒的情况,痛苦又不明显的,要注意本证是否存在。(二)诊断的参考依据:1、指生活史及宿疾素体有湿者,患发热性疾病时要注意是否属本证。2、发热时白血球降低或中性粒细胞明显低下者。(三)鉴别诊断:1、病所鉴别:本症所现症状集中于太阴之表,而无明显的太阴里症(如腹痛,明显的吐利咳喘等),亦无其他经的表症(主要指其经脉循行部位和所主器官)。2、病因鉴别:人湿邪缠绵,重浊,腻滞(阻滞太阴之表)和压抑的特征,且有风邪犯表的疏泄、鼓舞或主动(时作时止)的特征;而无表寒凝闭所致的明显的恶寒无汗、头身紧痛等的特征;无表热主灼律(如口渴)、丰隆(如咽红肿)、弥散(如自汗多、四肢身热均匀发热)的特征;无火性上炎(如目赤、耳前后肿,大头瘟)、燔灼(如头面欣赤肿痛,肢体某些部位的红肿热痛)的特征;无燥性消耗(如口干大渴,皮肤干裂,鼻燥)等特征。3、病机鉴别: 由于本征的机理主要是邪气弥漫性阻滞体表组织,仅仅只达到了接近痹阻的程度,而未达到闭结、瘀、壅塞的程度,故本证一般无剧烈的疼痛和显著肿胀的症状体征。同时,本证虽然常常是在脾肺之气不足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它终究没有到脾肺气虚的程度;加之本证的邪正虚实对比,是以风湿邪盛为主,是一种实证。所以,本证并无突出的虚象(如短气、动则气喘,明显的自汗盗汗、脉细微弱等),甚至多数进食亦尚可。4、与其它类似的常见证鉴别:(1)与太阴风温表证的鉴别要点:证候症候风 温 证风 湿 证口渴多较明显不 渴手足不自温自 温四肢多常无感觉异常绝大多数感到软而无力甚至挛急、痿擘舌苔薄白(多数)可白厚腻脉象多浮数而流利多浮缓或欠流利恶风寒多无恶风寒多有微恶寒汗出多有自汗出而彻全身汗出不彻或无汗对三素一输的反应效果较好较快无效,多数加重,常导致此证复发、迁延或传变加深(2)与太阴风寒湿表证的鉴别要点:证候症候太阴风寒湿表证太阴风湿表证手足不自温自 温恶风寒很显著多微恶风寒四肢关节多四肢关节明显痛乏力明显,痛多不甚汗出无 汗可自汗出头项腰多头痛,可项强腰痛无头痛、项强和腰痛脉象可浮紧多浮软而不紧、甚至濡(3)与太阴里湿证的鉴别要点:证候症候里 湿 证表 风 湿 证手足不自温,多手足凉自 温吐利溏泄而吐明显一般无吐利,少数微吐,便微溏腹满痛腹胀满、可现腹痛腹不胀不痛进食不欲食尚能食脉象不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