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填空题1. OSI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2. OSI分层体系中,能够实现对等的层次之间发送和接收信息的进程称为(实体)。下层实体给上层实体提供(服务),上层实体给下层实体提供(接口)。3. 从连接的角度,服务可以分为两类:(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4. OSI模型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分。5. 物理层定义了(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四个方面的内容。6. 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两大类,有线介质分为(铜缆)和(光纤)两大类,铜缆可分为(同轴电缆)和(5类缆)两大类,同轴电缆可分为(细同轴)和(粗同轴)两大类,光纤可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两大类。7.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底层,主要涉及(比特 )在通信信道上的传输。8. 数据链路层处理的数据单位称为(帧)。9.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有(链路管理)、(封装成帧)、(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透明传输)、(信道共享)和(寻址)。其中三大基本功能为(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控制)。10. 数据链路层提供三类服务(面向连接)、(有确认无连接)(无确认无连接)11. 数据链路流量控制使用较多的两种方法是(等停协议)和(滑动窗口)12. PPP协议中使用(字节填充)来保证数据传输的透明性,其中帧标志位为(01111110或者7E),控制转移字符为(01111101或者7D)。13. 在数据链路层中定义的地址通常称为(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14. 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两类:(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在通信子网中提供这两类服务的分别是(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15. 网络路由的算法有(确定型算法)和(自适应型算法),其中(自适应型算法)适用于大型网络。16. 确定型算法分为三种(泛洪法)、(有选择泛洪法)和(固定路由算法)17. 自适应型算法包括(热土豆法)、(集中式)及(分布式)18. 流量控制可分为三个层次(链路层级)、(网络层级)及(访问网络级)19. 传输层的功能包括(服务选择)、(连接管理)、(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等。20. 传输层是严格意义上的(端)到(端)协议。二、选择题1、OSI参考模型中的表示层的功能是:( C )A、用户认证 B、端到端连接C、数据格式变换 D、会话的建立和断开2、路由选择功能是在OSI参考模型的哪一层?( C)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 D、传输层3、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元分别是:( C )A、报文、数据帧、比特 B、分组、报文、比特C、分组、数据帧、比特 D、报文、数据帧、分组4、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 A )A、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B、第N+1层将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C、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D、第N层与第N+1层相互没有影响5、OSI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的功能分成7个层次来实现,( C )A、层与层之间的联系通过接口进行 B、层与层之间的联系通过协议进行C、各对等层之间通过协议进行通信 D、除物理层以外,个对等层之间均存在直接的通信关系6、协议是( A)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或约定。A、同一结点上下层 B、不同结点C、相邻实体 D、不同结点对等实体三、多项选择 1、 F 协议 7、 K 接口 2、 L 服务 8、 C 应用层 3、 E OSI参考模型 9、 J 网络层 4、 H 传输层 10、 D 物理层 5、 G 数据链路层 11、 B 无连接服务 6、 M 面向连接服务 12、 I 网络体系结构 13、_A_ISO A、国际标准化组织,一个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的重要国际组织。 B、一种数据传输服务类型,不要求建立与释放连接,而直接进行数据的传输。 C、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该曾给出了系统和用户之间的接口。 D、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通过实际的传输介质传输二进制比特流形式的数据。 E、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一个著名的采用分层体系结构的参考模型。 F、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G、OSI参考模型中的一层,主要负责为相邻的网络实体之间提供数据传输服务,检测物理层所出现的传输差错,并且可能进行纠错。 H、OSI参考模型中的一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可靠地端到端的服务。 I、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与各层协议的集合。J、OSI参考模型中的一层,负责使分组以适当的路径通过通信子网,即实现路由选择功能。K、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中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L、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中,各层向它的直接上层提供的一组操作。M、一种数据传输服务类型,要求在传输之前建立一条连接,数据传输完毕之后释放连接。四、名词解释 同步 协议 实体 对等层 对等层通信 服务 同步:指的是使收发两端在时序上保持一致。协议:通信双方在通信中必须遵守的规则。这些为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称为协议,也称为网络协议。实体:任何接收或者发送数据的硬件单元或者软件进程模块都可以称为通信实体,简称实体。对等实体:分别位于不同系统对等层中的两个实体对等层:两个不同系统的同级层次称为对等层。接口:相邻两层之间交互的界面,定义相邻两层之间的操作及下层对上层的服务。对等层通信:在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中,每个层次只知道自己从上层接收来数据并处理后再传递给下一层,结果通信目的方该层次的对等层就收到与己方处理的一模一样的数据。就好像在两个对等层之间有一条“通道”直接把数据传送过去一样,这种情况就称为对等层通信。服务:某一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种能力,通过接口提供给其相邻上层。五、简答题1、OSI参考模型的层次划分原则是什么?并简述各层的主要功能。原则是: 功能:应用层:为应用软件提供接口,使得应用程序能够使用网络服务;表示层:数据的编码与解码;数据的加密与解密;数据的压缩与解压;会话层:在不同用户、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护通信通道,同步节点之间的会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中断时从何处重新发送;传输层:服务点编址;分段与重组;连接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并将报文准确、可靠、顺序地从源端传输到目的端;网络层:将分组从源端传输到目的端;数据链路层:组帧;物理编址;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接入控制;物理层:产生并检测电压发送和接收带有数据的电气信号2、 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的方法解决计算机的通信问题?通过分层的方法,使得计算机网络复杂的通信处理问题转化成为若干相对较小的层次内的局部问题,对其进行的研究和处理变得相对容易。3、 “各层协议之间存在着某种物理连接,因此可以进行直接的通信。”这句话对吗? 不对。物理连接只存在于最底层的下面。各层协议之间只存在着称为“对等层通信”的逻辑连接。4、 请简要叙述服务与协议之间的区别。通过协议的规定,下一层可以为上一层提供服务,但是对于上一层的服务用户来说下面的协议是透明的。协议是存在于对等层之间的,是水平的;服务存在于直接相邻的两个层次之间,是垂直的。5、 请描述一下通信的两台主机之间通过OSI模型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发送数据的具体过程为:要进行通信的源用户进程首先将要传输的数据送至应用层并由该层的协议根据协议规范进行处理,为用户数据附加上控制信息后形成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再送至表示层;表示层根据本层的协议规范对收到的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进行处理,给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附加上表示层的控制信息后形成表示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再将它传送至下一层。数据按这种方式逐层向下传送直至物理层,最后由物理层实现比特流形式的传送。当比特流沿着传输介质经过各种传输设备后最终到达了目标系统。此后,接收数据的具体过程为:按照发送数据的逆过程,比特流从物理层开始逐层向上传送,在每一层都按照该层的协议规范以及数据单元的控制信息完成规定的操作,而后再将本层的控制信息剥离,并将数据部分向上一层传送,依此类推直至最终的、通信的目的用户进程。6、 请简述虚电路服务的特点。虚电路服务要求发送分组之前必须建立连接,即虚电路。之后所有的分组都沿着虚电路依次进行传送。在所有分组传送完毕后要释放连接。它可以提供顺序、可靠的分组传输,适用于长报文的通信,一般应用于稳定的专用网络。7、 请简述无连接服务的特点。无连接服务无需事先建立连接。各个分组携带全部信息,依据网络的实际情况,独立选择路由到达目的端。它只提供尽最大努力的服务,因此不能保证传输的可靠性。独立选择路由的模式也不能保证分组到达的顺序性。但是其操作灵活且鲁棒性较强,适合于短报文传输以及对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不高的环境。8、 “传输层是真正端到端的网络层次。”这句话对吗?正确。源端主机上某个程序的进程利用传输层报文的首部字段和控制报文与目的端主机上的目标程序进程进行对话,从而实现程序(进程)之间的信息交互。9、 请画出TCP/IP模型的结构图。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10、 TCP/IP模型中传输层的协议有哪些?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11、 TCP/IP模型中网际层的协议有哪些?网际协议IP、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以及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12、 TCP/IP模型的应用层可以与OSI模型的哪个层次相对应?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13、 TCP/IP模型的网络接口层可以与OSI模型的哪个层次相对应?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14、 请简述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区别。首先,TCP/IP模型的应用层囊括了OSI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三层的功能。实践证明将表示层和会话层单独作为独立的层次会造成网络结构复杂、功能冗余,可以将它们的功能划归其它层次实现。TCP/IP模型在这一点上做得较好而OSI模型在此处却留下了一个败笔。其次,TCP/IP模型只有一个未作任何定义的网络接口层,而OSI模型则完整的定义了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实际上这两层是完全不同的,物理层必须处理实际的物理传输媒介的各种特性,而数据链路层只关心如何从比特流中区分名为帧的数据单元以及如何将帧可靠地传输到目的端。TCP/IP模型在这一点上工作做得不够。除上述差异之外,两个模型的特点对比还有:TCP/IP模型没有明显地区分服务、接口和协议的概念,而OSI模型却做了详细的工作,从而符合了软件工程实践的规范和要求;TCP/IP模型是专用的,不适合描述除TCP/IP模型之外的任何协议,而OSI模型是一个通用的标准模型框架,它可以描述任何符合该标准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