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4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5页 / 共44页
第6页 / 共44页
第7页 / 共44页
第8页 / 共44页
第9页 / 共44页
第1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本组导语点出了“人生感悟”的专题。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单元生字,会写,并能读记文中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课文。理解并背诵两则文言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抓住重点语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哲理,积累语言,增强语感。4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二、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激情。 4.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2.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单 元 训 练 重 难 点重 点难 点1理解并背诵两则文言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2.引导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1.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蕴含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2.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单元课时安排1文言文两则 2课时2匆匆 2课时3桃花心木 2课时4顶碗少年 2课时5手指 1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一 2课时 回顾拓展一 1课时共13课时课 题1 文言文两则授课班级六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二、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以及合作学习的力量,疏通文言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2通过对比、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蕴涵的人生哲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2. 疏通文意,体会两则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3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教学难点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朗读感悟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2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教学时数2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言文学弈,理解文意,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以及合作学习的力量,疏通文言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2通过对比、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蕴涵的人生哲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2. 疏通文意,体会学弈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准备布置学生了解孟子的生平资料。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板书:学弈)3.介绍孟子资料。4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5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齐读课题“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生讲自己收集的故事“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学生试着讲故事。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教师范读课文。2老师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1. 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3.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4放手让学生互相讲说故事内容。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指导背诵。学生读文找答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生背诵学弈。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六、布置作业1同桌互相讲故事2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1 文言文两则 学 弈 专心致志 胜(强)也 三心二意 败(弱)也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理解文意,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二、过程与方法1.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以及合作学习的力量,疏通文言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2通过对比、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蕴涵的人生哲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2. 疏通文意,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蕴含的哲理。3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教学难点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请学生背诵学弈。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3介绍资料: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背诵学弈。学生质疑:如他们为什么争辩?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3)他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