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问题研究 黄石市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suyodevelopmnofmoernagriultureofhangi)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黄石是个工业城市,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到8%,但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0%以上,而且阳新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三农”问题既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分析了黄石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黄石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 bstatthedevelmnfmodeagrcultre,istprmourlrforanddevopmenofnwsocalsountrysieonstruciopiorty.huangsisannustrialt,inthntirenatonalnoy,agrcultentheprpoionssthn8%,butthitysrrapulationaccontsfrtheprtonoftetalopulationmorethn60%,andygxnisanationalfcusnpovetylevatonadevelopm.agricltur,rualareasandfaressteocusfeconicandociaepmnthisaalyzeshedvlopetagricutureinhuangshi,tstatusquoanistinprblemandorwredevoetfmdeagriuureianscotermsrs.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keyworsmodracutur;deelpment;countreas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这是党中央对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黄石作为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担负着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使命。加快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现代农业,既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促进黄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一、黄石市农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市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202X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是1978年5.3亿元的4.9倍,主要农副产品产量迅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34元,与17年的7.43元相比增长37倍。养殖业产值与种植业平分秋色,农村 二、三产业的比重已占农业经济总量的80%。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种植业向科技型、效益型、生态型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步步迈进。近年来,通过实施耕地依法有序流转,目前我市种植面积达2公顷以上的种粮大户有130户,种粮面积达到 8.3千公顷,占到全市水田面积的22%。种粮大户不断涌现,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市的粮食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多种经营突破性发展。畜牧业作为多种经营的主体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政策、科技、产业化发展三个阶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肉类总产量、禽蛋总产量和牧业产值由78年的1795吨、93吨、704万元发展到02X年的.3万吨、2.98吨、1.52亿元,分别提高4倍、倍、18倍。目前,农业板块基地总面积达97.3千公顷;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9家;农村合作基金组织25家;农民通过产业化经营人均增收187元。 、蔬菜逐步形成支柱产业。蔬菜产业化建设是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重要途径。近几年,黄石市围绕市场要效益,以科技创新为纽带,着力发展高效安全蔬菜,开发利用野生蔬菜,培植龙头企业,不断加强蔬菜产业化进程。完善了江北科技园、陈贵科技园、宝塔湖农业园、率洲农业园四大园区的示范功能和带动作用;按照“一江”(长江沿岸高效蔬菜带)“二线”(16国道和金大沿线百里蔬菜带)、“三区”(大冶湖、保安湖、宝塔湖沿湖、垦区水生蔬菜带,枫林、大德高山秋淡蔬菜带,灵乡、金牛两镇加工蔬菜带)进行产业布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蔬菜规模化生产迅速发展,蔬菜的安全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灵溪、真有味等一批蔬菜加工企业的崛起形成了种、加、销产业链条,推进了蔬菜产业化进程。 4、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目前,黄石市各级农业部门以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为契机,大力推广了农业适用技术,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在新品种的使用上,实行品种主推公告制,水稻品种实现了杂交化,油菜品种实现了双低化,生猪品种实现了三元化,新品种覆盖率达到了100。在新技术的应用上,应对当前农村劳动力短缺的形势,大力推广免耕直播、机耕机收技术,轻简化栽培技术应用率达到了40%,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在新模式运用上,推广了稻鸭共作、虾稻连作、鸭鱼共生、150模式养猪等高产高效模式,提高了种养经济效益。 5、多功能农业蓬勃发展。目前,黄石市有各种休闲观光特色“农家乐”共56家。其中,还地桥的黄金湖、江北管理区、大冶、阳新城区近郊以垂钓休闲模式为主,共有47家,占85%以上;黄石市郊花湖一带,以美食休闲模式为主,约有11家;以园艺、绿化和苗圃为特色,并建有设施较齐备的住宿客房,供度假观光、商务会议的观光娱乐模式共有8家,典型代表有大冶陈贵的华泰农庄、还地桥的胡氏山庄,陈贵的乔家山庄、河口的亚海园林。 6、农业标准化稳步实施。我市自X年成立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两个中心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年来共抽检蔬菜样品154个,蔬菜农残超标率由202X年的3.8%逐年下降到0X年的7,农业标准化得到稳步实施。组织申报的5个无公害农产品已全部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组织申报的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劲酒、富川山茶油、珍珠果米酒、长丰米业、灵 溪豆豉、天天红蜜桔片、富春香米、月山茗峰茶等3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保安湖螃蟹、阳新蓠蒿、军垦农场蔬菜等4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富川山茶油、玉亮面粉、珍珠果米酒、黄石港饼、劲酒等8个农产品品牌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劲牌被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 二、黄石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技推广体系破裂,科技进村入户困难。农业要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归根结底要靠科技。目前,我市农业科技贡献率不到4%。究其原因,主要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虽有农业科技服务公益性经费,但很多乡镇是有钱养人,但无钱打仗。由于农业推广体系的不够完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手段落后。随着大批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对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在农业中所起的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无法掌握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2、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农业抗灾能力不强。我市农田水利设施大部分都是“农业学大寨”时修的,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田水利工程近2.1万处,灌溉工程配套率为5%,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完好率45%,90%以上的小型泵站机电设备老化,设备完好率不足5%;渠系水利用系数约43,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3左右,灌溉保证率不足0,农田排涝标准仅为五年一遇,全市有效灌溉面积每年以2万亩的速度递减。 、农产品加工滞后,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不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仅约3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并且大部分农产品加工是简单粗加工,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如水产品加工,主要集中在还地桥的黄金湖地区,但其加工水平低,仅限于冷冻及腌干制品,缺乏深度开发,企业处在低端水平,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我市本土龙头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即便是一些生产规模较大、市场知名度较高、在全国同行业较有影响的企业,其原料大部分来自外地,对本地农户带动作用也不大。另外,部分龙头企业仍处于初创阶段,管理水平、市场竞争能力还比较低,无法带动基地和农户闯市场。 、农村环保面临严峻挑战,动物疫病防治任务艰巨。随着雨润、永大及正在签约的中粮、精武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黄石,我市畜牧业取得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环保与动物疫病防治压力大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这些畜牧大企业主要集中在陈贵、灵乡、还地桥等镇,企业生产规模大,产业密度高,畜禽产生大量的粪便,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将对当地及周边环境构成极大的威胁;另外,动物疫病防治任务艰巨,一旦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如防治措施不到位,将对养殖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三、黄石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农业产业化体系上实现突破。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一种比较完善、发达的组织形式,代表着现代农业 的发展方向,它可以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科研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有效衔接生产和流通,实现农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增值,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市要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加工增值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按照“稳粮扩菜、大力发展养殖业”的思路,加快主导产业的发展,以龙头带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从田间到餐桌,从原料到成品,从生产加工到消费,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体系,打造区域特色明显、产业聚集度高的优势产业区。 、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和企业集中,在规模经营上实现突破。一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和品牌优势,盘活资本,整合资源,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和上下游产品的联系与合作,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二是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积极鼓励一些有投资实力的公司和个人,特别是一些从农村走出去的“老板”回乡创业,开发山水。要以乡镇、村组干部带头,种养大户典型引路等方式,结合我市“+8”武汉城市圈副中心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土地向种植大户、龙头企业、优势产业集中,形成适度规模经营。 3、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标准化体系上实现突破。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产地环境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监管,引导实行标准化生产,从生产源头、生产过程、成品加工等环节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实行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抽样检测情况,确保全市农产品抽验合格率达标。 4、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品牌建设上实现突破。品牌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证”,是市场竞争力和效益的标志。要紧紧围绕我市农业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农产品精品名牌、企业名牌。依托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围绕福润集团壮大鸡产业、围绕永大和精武集团壮大鸭产业、围绕中粮集团壮大猪产业、围绕远东麻业集团壮大苎麻产业、围绕富川集团壮大食用油产业、围绕劲牌酒业集团壮大保健酒产业,逐步打造我市鸡、鸭、猪、麻、食用油、保健酒等优势品牌。 5、加快农村专业合作协会发展,在组织化程度上实现突破。要进一步大力宣传和全面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村能人、龙头企业、村“两委”、乡镇站所等领办合作组织;积极引导合作社依法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真正办成民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