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胶州市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沙科洋 姜春玲 管丰文 吴蕾 赵春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改善民生。胶州市人民政府2008年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重点兴办的10件实事中,有6件重在建设新农村。胶州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统筹城乡“一盘棋”,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将村容整治、创新发展与改善民生并重,新农村建设红红火火。 一、“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1、过去的一年,新农村建设硕果累累。 2007年,我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农村投入,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基本保持稳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0396公顷,增长0.9%。粮食总产量421017吨,比上年增加14.1%。 2007年畜牧业肉类总产量94381吨,牛羊奶总产量28830吨,禽蛋总产量71107吨。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140公顷,森林覆盖率35.8%,提高1.6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4000公顷次。水产品总产量142290吨。其中,捕捞产量33050吨,养殖产量109240吨。海、淡水养殖面积9000公顷,增加6公顷。机动渔船达363艘。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2007年末,全市自来水受益村达811个,农业机械总动力954907千瓦,增长4.3%,农用拖拉机18510台,农用汽车2214辆,农村用电量97375万千瓦时,增长7%,地膜覆盖面积11803公顷。 2、新的一年,新农村建设号角鼓舞人心。 2008年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吹响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推动胶州经济社会发展大跨越”的号角,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作为农业主管部门,今年将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构筑现代农业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纵深发展。 (1)突出一条主线,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十七大报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牢牢把握生产发展体系建设这一主线,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整个农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农业项目出亮点、特色种植扩规模、整体效益上水平的要求,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格局,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科技化支撑“四大体系”建设水平,加快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和集体增收步伐,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2)强化二大机制,提高农业运行质量。进一步完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地批发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强化产业化经营机制。重点是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等“三大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逐步建立起市场机制与政府扶持相结合、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村经营新体制。加快农业标准化实施步伐,积极推进“全国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加大监督检测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实现农产品生产源头安全控制和过程有效监管,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提升三大能力,优化农业发展环境。继续巩固提高15万亩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15万亩优质蔬菜示范区建设,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快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与新型农民培训推进行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严格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加强土地承包、农村集体“三资”、农民负担和农资市场管理,提升法制化保障能力。重点抓好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及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村级债务清理化解等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实现四大突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大白菜连片种植,促进胶州大白菜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农业品牌建设新突破;积极而稳妥地推进以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和集约化水平,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新突破;积极开展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快实施“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农村沼气、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建设,实现生态农业发展新突破;积极引导农民立足本地资源和传统产品特点,推进区域规模经营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布局,打造产业集群,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实现“一村一品”发展模式的新突破。 3、标准化农业园区强力辐射。 今年春天,胶莱农民历史性地实现“刷卡”浇地,由青岛、胶州、胶莱三级投资900多万元在胶莱镇广袤的农业园区建设了万亩节水灌溉区,这在在青岛地区是第一家。胶莱镇近年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沿大沽河岸畔的40多个村播种脱毒马铃薯4.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0%以上,成为青岛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全镇今年规划建设总面积5万亩高标准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节水灌溉区域将向南延伸到小高管区至308国道北侧。青岛沙梁蔬菜批发市场辐射本镇和周边县市蔬菜种植面积60多万亩,年交易额突破6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无公害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小高于家村去年投资200万元新建立青岛小高蔬菜批发市场,今年预计交易额达到2亿元。 二、“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 1、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市城乡居民收支不断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444元,增长13.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53元,增长11.4%。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539元,增长16.3%。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7.4平方米。 就业局势稳定,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88%。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为196787人,增加2963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为116588人,增加15593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12835人,增加11128人。 卫生保健系统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4处(不含诊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4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处,妇幼保健机构1处;拥有医疗床位2094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344人,其中,医生1089人,护士84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60万人。 2、敬老院里笑声多。 2月29日,阳光灿烂。走进杜村镇敬老院时,这里的老人们正三三俩俩围坐在院子里拉呱、说话。89岁的崔洪功老人是从寺前村来的,走进老人的房间,记者看到窗明几净,干净整洁,崭新的被褥轻柔暖和,地上是排列整齐的暖瓶、脸盆架,毛巾、牙刷、香皂都是统一发放的,柜子里盛满了饼干等物品。崔洪功老人说:“这里就是俺的家了,在这里生活过得很舒心。” 和他同住一个房间的老人王培严72岁,从王家屯村来,他高兴地说:“我到敬老院已经好几个月了,吃穿不用愁,每月还发20元零花钱,日子过得真舒服。” 房间里,老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拉呱,充满了欢声笑语。杜村镇党委书记王海军说:“理解、关爱、扶助五保老人,为老年人创造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杜村镇努力改善五保老人生活状况,提高供养水平,尽最大努力给老年人尤其是五保老人以更多的关爱。”去年以来,为了扩大敬老院的供养规模,提高保障水平,在上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10月,杜村镇投资110万元,建成了这座占地10亩,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可容纳供养120多名“五保老人”的标准化敬老院,为全镇贫困“五保老人”提供了安养晚年的理想场所。生活在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年人均生活费每年2600元,自己不用掏一分钱。 同时,杜村镇还按照“残疾人工作社区化,社区工作社会化”的思路,以安居工程为契机构建了残疾人集中居住小区,与镇敬老院建在一起,并规划设计了康复训练活动室。 三、“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1、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群众舞蹈辣椒红了,荣获首届山东省农民艺术节民间舞蹈、杂技、魔术比赛银奖;秧歌舞蹈喜洋洋参加了全国第四届中央电视台舞蹈大赛决赛,荣获优秀表演奖,并已通过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复赛,进入决赛;新创作了胶州欢歌、扭断个腰、欢乐的日子等近10个秧歌节目,创作茂腔剧(节)目2个,移植剧(戏)2部。 2、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组织了全市万人健步行活动、市直机关五项联赛活动等多项赛事,营造了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体育中心全年举办了多项大型的全民健身活动,承办了“贺龙杯”业余篮球联赛山东赛区总决赛、中俄篮球俱乐部比赛,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体校采用以赛促训的办法,不断提高业余训练水平,2007年共向上级输送优秀运动员38名。此外,组织承办了“刘霞柔道馆杯”青岛市柔道锦标赛,田径、柔道、举重、跆拳道等项目在青岛市级比赛中名列前茅,竞技体育水平持续提高。 3、杜村镇:“十佳”创建活动成为和谐社会建设助推器。 去年,杜村镇为确立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思想、新风尚,发挥各类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推进创建和谐社会,引领和谐发展,在全镇开展了“十佳科技兴农标兵”、“十佳爱民奉贤者”、“十佳爱岗敬业者”、“十佳模范守法户”、“十佳和谐家庭”、“十佳党员带头人”、“十佳好少年”、“十佳贤内助”创建活动。在创建过程中,宣传队广泛宣传创建“十佳”活动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人人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有力的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久安屯村文书鲁维杰是当地有名的养貂能手,在“十佳”创建中,他无偿奉献自己的技术,带领村民搞特色养殖,将该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貂专业村和科技示范村,成为“十佳爱民奉贤者”和“十佳党员带头人”的“双冠王”。现在,在各类先进的鼓舞带动下,全镇形成了人人学先进、争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社会更加和谐安定。 4、里岔春耕兴起“新三样”。 3月,里岔镇农民已经全面开始了春耕工作,但今年春耕与往年不一样,聘请种田顾问、了解市场信息、互助春耕成了该镇春耕的“新三样”。 在该镇后良乡村,镇蔬菜协会农业示范园负责人赵桂玉说,该村种植黄瓜、土豆、大白菜等蔬菜总产达1.1万公斤,年收入5万多元。他说:“现在,种地光靠经验,不行了!得讲究科学,靠技术。”他自费订阅了农村百事通、致富快报、山东科技报等近10种报纸杂志,但还觉得不够专业,又专门拜镇农技站技术员为师,并聘请农业技术人员担任种田顾问,以便随时请教。 高木寨村农民小宋则在镇里农经网办公室电脑前浏览各地的黄烟信息,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着。“以前,我们种植黄烟,不管市场只管种,往往一年辛辛苦苦下来,累死累活也发不了财。现在镇上给提供了免费网络查询,我们就可以及时了解行情,甚至都可以在网上签订订单,今年肯定能发财!”小宋兴奋地说。赵家乔村、良乡一村等村庄均掀起了“互助春耕”的热潮。由于许多农户青壮年劳力多数在外工作,到了像干种土豆这样的田地活时缺少主要劳动力,显得颇为吃力。因此左邻右舍的农户就合到了一块,你帮我,我帮你,“互助春耕”在该镇蔚然成风,不仅加快了春耕生产的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增强了群众团结协作的精神,更加拉近了农户心与心的距离。 四、“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近年来,我市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积极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以让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卫生厕、住整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