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腹痛用藥 腹痛分為幾大類,其中蟲積腹痛或消化性潰瘍之腹痛與寒邪關係密切,表現為腹痛喜溫按,按揉則減輕,注意寒為陰邪,易使氣機凝滯。一、蟲證蟲證治則:溫中散寒、理氣緩急、止痛殺蟲以治本。用藥:川椒、小茴香溫中散寒止痛,川椒並能殺蟲,故為治療蟲積腹痛首選。配合烏梅安蛔;配合延胡索活血理氣止痛;配合木香、白芍理氣緩急止痛;配合黃芩、黃連治寒熱錯雜;配合苦楝皮、使君子、檳榔殺蟲。針對不同寄生蟲作相應的藥物選擇。驅蛔蟲配合使君子、苦楝皮;驅蟯蟲配合苦楝皮、百部;驅絛蟲配合檳榔、南瓜子、榧子肉。二、胃脘痛周師認為脘腹疼痛,因寒所致者居多。這是由寒性凝澀,易致經氣失通之故。正如素問?舉痛論云: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人經則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胃脘痛亦不例外。其特點是疼痛喜按喜溫,遇冷加劇,本證常多肝熱犯中焦而見吞酸,肝氣橫逆而痞滿嘔惡。治療當以溫中散寒為主,藥選吳茱萸、高良姜、蓽茇等,並加活血止痛的延胡索;脘痞配合半夏瀉心湯,藥物主要選半夏、黃芩、黃連;痛連兩脅用柴胡疏肝散;吞酸加左金丸(吳茱萸與川連),再加鍛瓦楞和海螵蛸。三、腹痛腹痛常見的可有以下四類:寒凝氣滯,或寒邪內侵,或傷於生冷,症見:疼痛喜按,得溫痛減,方以大順散(乾薑、生薑、杏仁、肉桂、甘草)加減;熱邪所致,如陽明熱結,腹滿痛拒按,舌苔老黃,脈沉實(一些急腹症多屬熱證、實證),治療宜用承氣類通下;食積所致,小兒多見,常有飲食不節病史,腹痛而滿,舌苔厚膩。可應用保和丸或枳實導滯丸加減;血瘀腹痛痛有定處,或可觸及包塊,舌有瘀斑;或過敏性紫癜合併腹痛,方可選用失笑散或膈下逐瘀湯加減,其中以蒲黃、五靈脂、延胡索三者配伍為佳。 其他用藥 一、葶藶子藥性講解葶藶子辛苦大寒,歸肺膀胱經。其性沉降走洩,本草求真曰其性急不減大黃。可見其逐邪之迅猛。(一)清熱化痰,降氣止咳定喘治療肺炎,咳嗽喘憋,一般多採用麻杏石甘湯,單用此方效果較差,麻杏石甘湯加葶藶子可使效果明顯提高,再配合金銀花與魚腥草則功效更增(治療咳喘須注意先開後降、開降結合,麻黃配杏仁宣開肺氣,紫蘇子伍葶藶子肅降肺氣)。(二)逐飲飲為人體內生之邪,是痰飲的一部分。稠濁者為痰,清稀者為飲。飲可有寒熱之分。金匱要略謂: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此指寒飲而言。寒飲常用苓桂術甘湯、真武湯等;熱飲則首推葶藶子。周師認為,西醫聽診亦能幫助鑒別痰和飲。如肺部聽診呈干囉音或哮鳴音,多為痰,宜用瓜蔞與貝母等化痰藥;若聽診屬水泡音,多屬飲邪,再結合脈證區別寒熱。小兒及老年支氣管肺炎患者的肺部常可聽到中小水泡音,結合發熱、喘促,可認為熱飲在肺。故在治療時用麻杏石甘湯加葶藶子,既可降氣定喘,又可瀉肺逐飲。近年來,在治療心力衰竭中重用葶藶子取得良好效果,它的原理也在於逐飲。中醫認為心力衰竭多屬心陽不足兼寒飲射肺。用葶藶子瀉肺逐飲而獲效是治其標,故將葶藶子加入到通心陽、補心氣方中(如苓桂術甘湯、生脈散、真武湯等,見以上補陽法用藥)。(三)利水消腫葶藶子的另一重要功能是瀉肺利水。周師考慮葶藶子之治水,主要是瀉體腔之水,非治瀰漫全身之水腫。治體腔之水如葶藶大棗瀉肺湯治胸水,己椒瀝黃丸治腸間之水等。關於葶藶子的用量,一般認為,葶藶子辛苦而大寒,性急而猛,用量應謹慎。臨床上只要用藥對證,符合辨證要求,用量稍大亦無妨。如用於降肺氣止咳喘,用量無需過大,610克即可;用於逐飲利水,須大量,一般須用至2030克或更大(小兒酌減),但畢竟屬苦寒藥,不宜久用。二、芳香藥中藥之中,有一類特殊藥物,即芳香藥,它起著多方面的防治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解表藿香、香薷、淡豆豉等3藥皆屬常用的芳香類藥,均有解表作用。前二者歸肺、脾、胃經,後者歸肺、胃經。3藥均歸肺經,皆能解表;因又入脾胃,故都能化濕悅脾。因而夏日暑濕感冒多用之。但藿香化濕和中力強,透表力弱;香薷辛溫走竄,發散力強,並有發汗作用,向有夏日麻黃之稱;淡豆豉透表且善於開氣分之郁,故與梔子配伍,可解胸膈之熱郁。(二)化濕凡芳香藥,多具辛溫宣化作用,故長於化濕。其中尤以藿香、佩蘭、砂仁、蒼朮、厚樸、扁豆花、白豆蔻、草豆蔻、草果為主藥。藿香與扁豆花化濕透表;砂仁理氣悅脾化濕,理氣而不破氣,化濕而不燥烈,為化濕和胃良藥,因其平和,亦能安胎;蒼朮和厚樸苦溫而燥,有較強的健脾燥濕作用,蒼朮善於止瀉,厚樸功專除滿;白豆蔻、草豆蔻、草果均為辛溫散寒化濕之品,化濕力強,常用於寒濕或濕熱偏重者。3藥之中,白豆蔻較平和,草豆蔻燥性較強,草果最為燥烈,具有化濕開達之力,故在濕阻膜原時非此藥不能開。(三)辟穢人體感受穢濁之氣,常引起脾胃之氣升降失司,陰陽逆亂,出現腹痛脹滿,吐瀉交作,甚則蒙蔽心包,神志昏糊迷亂。此時亦需借助芳香藥辟除濁穢。藥如丁香、冰片、麝香等,但多入丸散,如避瘟散、周氏回生丹等。(四)開竅濕濁之氣或痰濕蒙蔽心包,出現神昏,須用芳香開竅法,藥如石菖蒲、郁金,或蘇合香丸。(五)降氣芳香藥大部分具有宣散開達的作用,少數藥卻有下行降氣平逆的作用,如降香、沉香等。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