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资中县龙江镇中心学校罗碧容内容提要:本文立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的基本构想,以求让小学作文教学走出误区,走进生活,从而推动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关键词:作文 误区 对策 生活作文农村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那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我们如何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假、大、空、抄、编的作文在小学生作文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学生作文的心理负担并未真正减轻。从深层次上剖析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走出以下四个误区:误区一:脱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心理特征进行作文教学。小学生作文成人化、文学化的倾向严重,这是小学生惧怕作文这一心理负担加重的根本原因所在。这种现状的主要表现有三: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用自己的认识水平让孩子写他们不熟悉的生活或未曾有的(成人才认识的)那种深刻的社会生活,逼儿童硬写,儿童感到无话可说,如果非写不可的话,只好乱编了。二是有的教师用优秀学生的作文或已发表的优秀作文作为衡量学生作文水平的标准,不少学生感到作文是天下第一难事。殊不知,经过学生若干次修改甚至是经教师编辑反复加工的作文与学生在40分钟之内一次性完成的作文是根本不能同日而语的。优秀作文重在启迪思维,起借鉴作用,而学生在课中的一次性作文则重在练习,必反复修改才能达到训练标准。三是教师不研究儿童生活的主导活动,只依据教材题目要求去单一指导作文教学形式。命题呆板,启发无儿童语言,作文无儿童气息,无求异创新的痕迹。学生也便总是勉强为文,写千篇一律的套话,对作文这件事不能真正产生兴趣。误区二:片面理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作文教学的相关论述,作文教学步入种种误区。比如,大纲强调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于是不少教师不重视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给学生如何表达的知识,不加强在阅读后的小练笔,一到作文课便用两三篇课文的例段给学生大谈如何写才能写出成功的作品。这种临时性的以“读”促“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而且大量占用了学生自己构思作文内容及作文形式的时间,教师的纸上谈兵替代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试想,在40分钟的作文课中学生没有自己充分练习的机会,又如何去写好作文呢?又如,大纲强调小学作文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积累素材,于是不少教师让学生为作文而生活。他们针对某次作文训练,让学生去参观、游玩。在活动之前提出若干要求,诸如观察的目的是什么?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观察的顺序是什么?观察的重点是什么等等。学生那种出去游玩的心思早就被这些公式般的条条框框所取代,他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唉,又要作文了!活动回来之后,有一大部分学生仍然是参观了也写不出,结果是事倍功半。如果教师重视平时的观察指导或长期的生活积累;如果教师在指导作文时重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如果教师把指导作文的动机暗含在某次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这一主体活动中尽情的玩耍,产生属于自己的新奇感受。那么,学生就会自发地产生作文愿望,他们就会欢天喜地地把自己已知的一切告诉给他人。再如,大纲强调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有的教师往往把认识事物及表达已有的认识截然分开,不善于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而是单方面指导学生认识事物,体验生活,这偏离了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这一重点,把作文课上成了思品课、常识课、社会课综上所述,没有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深刻反思,没有辩证的思考方法,小学作文教学就会长期在种种误区中徘徊,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历程便十分遥远。误区三:小学作文教学指导与评改严重脱节,作文教学信息反馈时间过长,作文训练的实效性差。在小学高段每周有两次作文课,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一次作文教学的一般情形为:一节是以教师为主的指导课,一节课是以学生为主的写作课。一两周后又上一节作文评讲课,一节作文修改课。很明显,这已形成了作文指导与作文评改的分离和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的脱节。学生完成作文之后,要一周以上的时间才能知道自己作文的成功与失败。没有及时反馈作文信息,没有精讲多练,没有作文信息的多向迅速传递。一次作文在160分钟之内经过了简单的处理便宣告结束。遇到责任心不强的教师说不准在三五周之后才进行修改评讲或压根儿就只评不改,充数而已。如此教学,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不得不令人忧虑。误区四:小学生作文没有成就感的体验,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挫折教育远远超过了成功教育。有的教师长期只盯住优秀学生的作文,在班上念得最多、批改机会最多、展示机会最多的是优秀学生的文章。这样便使大部分学生感到自己没有希望。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没有一点阅读的耐心,更不要说仔细地指导和修改了。一学期下来,作文本上找不到半句鼓励性的评语或统统60分以下,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仍然文理不通。还有的教师不注重总批和眉批,用分数量化或等级评定作文,心中无尺度,评语也空洞,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不力,致使学生抓不住主要矛盾,对作文的问题和盘端出,信心扫地。有的教师甚至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直接点到个人,使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严重受挫。还有的教师在校内及校外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中没具备展示学生作文的意识,学生纵然写出了成功的作文也没有快乐的体验。这样,学生对作文本身的认识便不深刻,也就不可能把作文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最有趣的一部分。因此,怎样让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愉悦的体验,如何让小学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向他人倾诉,这成了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二、走出误区,走进生活。上述误区的存在,不但影响了学生作文的质量,而且使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加强指导,采取积极的对策,帮助他们走出这些误区。为了切实解决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训练作文与实用性作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客观规律,针对上述误区,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生活体验的实际,我采用了“生活作文教学”这一作文教学模式并已在教学中实施,旨在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并以作文教改带动各科教学改革,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小学“生活作文教学”中,我们要以当今社会大改革、大开放、大市场、大教育为背景,以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及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自身生活为作文素材,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构思作文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表达已有的认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地写出符合小学生作文教学要求的生活作文。在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力求让学生视作文为自身生活最有趣的一部分,找准训练性作文(为掌握某一表达方法而完成的课堂作文练习)与生活作文(学生有一定生活积累后的有感之作)的最佳结合点,使二者逐渐相互交合或融为一体。1、教师作为学生“生活作文”的主导,力求让生活进入作文的课堂。在“生活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写勤写,但又不能机械重复的写,关键在于让孩子感到作文是自身生活的一部分。这里,至少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应研究学生生活图景,明确学生生活的主导活动,注重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写出自己感兴趣的生活。比如,小学低段学生对主题突出的彩图,对玩具、动物等事物感兴趣,对趣味游戏活动有吸引力,因而,教师应关注并发掘这类主导活动,让他们以童话为主进行说话训练。小学高段学生逐步具备思辨能力,可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主导活动,如特长展示活动、对某一事物的分析与评判活动、是非真伪的辩论活动等。学生参与这类活动的兴趣越浓厚,写出的作文便越具有个性。二是为实现“生活文”与“训练文”的有机结合,就作文教学而言,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个人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及“生活中的我”。为鼓励学生愿写多写,教师不是把作文作为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而是想办法激发学生的作文愿望,让学生对作文本身感兴趣,在作文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快乐感,在作文的评价活动中产生成就感,这是突破传统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语文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作文接力赛,让学生充分展示生活中的作文(写真实的“我”),使更多的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出书本去看、去听、去实践、去观察、去思考、去品味、去体验,注重平时的生活积累。要让学生明确,这种积累不完全是为了作文的积累,而是自身成长必备的思想、语言、知识、能力的积累。作文教学要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形势,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社会开放,让学生能广泛获取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并具备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生活作文教学”把作文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在课堂中训练作文应紧扣生活,以更好的训练表达方法,在生活中自发地练写作文以巩固表达方法。也就是说,平时的积累虽不完全为了作文,但只要教师给以恰当引导,鼓励学生作文,他们的一切生活均可以为文;反过来,有了生活的积累,课堂作文训练也就不愁无话可说了。正是有了以上认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引导学生课内写,课外写;写综合作文,也写片断作文;注重同年级学生或同班学生优秀作文的交流,也鼓励学生给校刊、校广播室及各级报刊投稿,举办优秀作文展评,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交流。甚至可以聘小记者、评小作家、编优秀专辑、办班级小报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就这样调动起来了。当作文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以后,小学生作文教学的难题也迎刃而解了。2、处理好小学“生活作文教学”与其它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以作文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育人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生活作文”也应以育人为本。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自身生活及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组织教学,引导他们写有真情实感的生活作文,利用学生作文去强化学生正确的认识,矫正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以此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完成作文教学育人的任务,促使作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的高度统一。在“生活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着力处理好作文教学与学校其它教育教学的关系,力求找到一条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与各科教师要始终保持最紧密的联系。我们不仅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而且还要密切关注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了解学生在校园中的热点生活和焦点话题,鼓励学生热情参与其它学科的学习活动,让他们的生活更充实,情感更丰富,体验更深刻。通过作文教学与各科教学相互结合和互相影响,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生活信息,教师便可以依据本校学生的生活灵活命题。“生活作文教学”与还应学校的课外兴趣活动及各类德育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文素材。学生既能在文艺、体育、制作、游戏等活动中益智健体,又能在这些活动中体验到生活的情趣。他们在参观工厂、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以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接触到当今社会五彩缤纷的生活,积累了认识与情感。这样,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作文的素材取之不尽,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得到了全面提高。3、抓住小学“生活作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1)重视师生的双边活动。生活作文教学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力求让全体学生有效地参与作文实践活动,把作文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以自想、自练、自改的机会。为此,“生活作文教学”可采用“三段六步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激情后试写、初议后改写、评改后再改”这一立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引入、充分想象、放胆表达、反复评改,增加学生参与训练的机会,最大限度地缩短作文信息反馈的时间,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以构思生活内容为主。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今天作某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和青年教师谈写作)。作文指导时,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自身的生活素材,依据已有的认识去尽情表达,这是根治“言之无物”的一剂良方。课外积累在先,课中构思在后。因此,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