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或称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 也研究人的心理,一般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2、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界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 科。3、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4. 、心理现象结构图:认识过程一感觉、知觉、言语、表象、思维、想象、记忆心理过程j情绪情感过程一情绪、情感I意志过程一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j个性倾向性一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个性心里特征一能力、气质、性格(1)心理过程包括三方面 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特点及其规律的反映。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 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的确立目的,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行动,客服困 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 理特征的综合。它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心理动力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性心理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还包括兴趣、爱 好等。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区别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 理特征。二、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 1、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学的论据。 2、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 唯心主义思想。 3、有助于临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二)实践意义 1、有助于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对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 学生学习效率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开展学生心 理异常的调适工作。 3、对提高教育质量、指导当代教育改革有重要意义。 4、有助 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 心理学的发展及主要流派一、心理学发展的历史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受哲学和实验生理学的影响。近代哲学思潮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是法国17 世纪的唯理论和英国 17、 18 世纪的经验论在 在欧洲,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则直接来源与实验生理学。 1879 年,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 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科。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奠基人是冯特,著名代表人物为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 意识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方法。(二)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主张研究意识。但是他 们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三)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 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 生。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是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第二是反对内 省,主张用实验方法。行为主义是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一势力。(四)完形心理学 也叫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有维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 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 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五)精神分析学派 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学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 床经验。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六)认知心理学 早期的认知心理学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20 世纪 40 年代末,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对现代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产生立深远 影响。1967 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这本书的出版标志了现代 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七)人本主义心理学 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 自我实现的需要。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 力。第三节心理活动的脑神经生理机制一、 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1、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作用于脑和神经系统产生的。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二、 神经系统及其活动方式(一)神经元 又称神经细脑,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递信息。按照神 经元的功能可以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联络神经 元(中间神经元)。(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 主要物质基础。 人的神经系统由 中枢神经系统 和周围神经系统组 成。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脑是高级中枢,分 为脑干、间脑、小脑、大脑两半球等部分。大脑两半球是脑的高级部位,是人的智力 活动的器官。大脑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 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在右半 球。大脑半球分成四个叶:(1)中央沟以前、外侧裂以上为额叶,是言语、智慧、运动中枢; (2)外侧裂以下为颞叶,是听觉中枢;(3)顶枕裂向后为枕叶,是视觉中枢 (4)外侧 裂之上,中央沟和枕裂之间为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2、周围神经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三)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 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有规 律的应答活动。包括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两种形式。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具有的,是本能。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称为无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才获得的反射。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在 本质上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物理性刺激,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 另一类是抽象刺激 ,即语言符号,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2、反射弧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就是反射弧。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 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个环节组成。第二章 注意第一节 注意概述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一、注意的基本特征1、指向性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不仅表现为选取某种活动和对 象,而且表现为心理活动对这些活动和对象的比较长时间的保持。2、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不仅指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而且也指对各种干扰刺激进行抑制, 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映。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与之无关的、 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他们的反应。2、保持功能。使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3、调节和监督功能。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四、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活动。人在注意状态下,感觉器官一般是朝向注意对象的,如“侧耳倾听”;2、无关动作减少 当人们集中注意时,就会高度关注当前的活动对象,一些无关动作或 起干扰作用的动作就会相应减少甚至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 如人在紧张注意时,甚至会出现呼吸暂时停止的情况,即所谓的“屏 息”现象。五、注意的分类(一)无意注意1、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并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 它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一种初级的注意形态。2、产生无意注意条件(1)客观因素,即刺激本身的特点 刺激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性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2)主观因素,即人本身的状态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精神状态;需要和兴趣 (二)有意注意1、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它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注意形态,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2、产生有意注意的条件 对目的的任务的理解 合理组织活动 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过去知识的影响(三)有意后注意1、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2、有意后注意的特征 服从于当前的活动目的与任务,但不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高级形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第二节 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同样清楚地知觉出来的对象的 数目。1、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1) 知觉对象的特点 (2)知觉者的知觉任务 (3)知觉者的已有经验和知识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1、 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2、 影响注意稳定的因素(1) 注意对象的特点;(2)有无坚定目的;(3)个人的主观状态; 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注意特征是分心,也叫注意分散。分心是指心理活动离开当前活动对 象而注意其他对象。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成为注意到的起伏(注意的动摇),它是由人的感 受性不能长时间的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造成的。只要我们的注意没 有离开当前的对象,注意起伏就不会产生消极的作用。三、注意的分配1、 概念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2、注意分配的条件(1) 两种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 练。(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四、注意的转移1、概念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上去的注意品质2、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1) 原有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2)新的事物的性质与意义;(3)事先是否具有转移注第三节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中小学生注意发展与教育1、 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有意注意。低年级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到了中高年级,他们的有意注意迅速发展,有意注意逐渐超过无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2、小学生的注意由被动渐渐发展至主动。高年级小学生已逐渐能够自行确立目的,并根据 一定的目的,独立组织自己的注意。中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渐取代了无意注意的优势地位, 在学生学习中跃居主导。二,注意规律的应用(论述)(一) 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二)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三)运用两种注 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第三章 心理过程第一节 感觉 一、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一)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应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一般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受阈限指能引 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例关系。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 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对这一最小差异 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三、感觉的种类 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我们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一)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二) 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机体觉)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