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摘要:自然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财富之源、生态之要,是经济社会 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国 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和绿色发展,要求自然资源调查推 进全域、全要素、全周期的管理融合;深化多学科、多技术、多机制的专业融合 加强数字化、动态化、价值化的应用融合;注重人与自然资源多维度、多尺度、 多因素的时空融合;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底线和战略资源保障。关键词: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策略1 自然资源管理自然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人们的经济生活环境息息 相关。自然资源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基于现有技术水准能够产生一定经济价值 的物质统称。在自然资源管理过程中,要考虑到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社会的 经济属性。在自然资源转化成定向资产的同时,强化自然资源的保护。自然资源 管理是指在现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管控,结合资源本身的资产、资本、空间 生态经济价值等特点,对现有的资源进行管理。相关的部门需要按照合理的职责 权限开展基础工作,在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效果的同时,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管理的 优势,结合内在逻辑进行探究,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的实效性。2 自然资源融合调查发展策略2.1 加强自然资源分类研究为夯实自然资源融合管理基础,支撑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制度, 应当加快研究构建自然资源基本分类和管理应用体系。厘清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 空间管理的辩证关系,围绕“两统一”职责的行使,建立国家到地方纵向统一的 国土空间用地用海分类体系,支撑调查、规划、审批、登记、监管全周期管理。 在统一分类体系基础上,开展地方性分类、行业管理分类细化研究,推动自然资源不同层次分类与法规政策标准、调查统计口径的深度衔接,综合实现自然资源 领域从“九龙治水”到“五指成拳”的管理转型。2.2 开展自然资源综合性调查为全面支撑“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应当开展土地、海洋、地下空间,森林、水、湿地、荒漠、矿产等自然资源综合 调查,形成自然资源“一张图”。深化多尺度基础地质调查,全面完成城市地下 空间调查探测,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影响范围内地质结构 透明化。深化多要素地质和水土环境调查,由单一要素向多要素综合调查转变, 全面摸清地下空间资源环境状况。通过全域、全覆盖、多门类综合调查,逐步查 清自然资源家底,推动实现自然资源整体保护和统筹平衡。2.3 实施资源环境全要素评价为支撑主体功能区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应当研究自然资 源综合评价体系和应用机制。研究优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和国土空间适 宜性评价理论方法;开展陆表资源和地质资源现状评价;深化地下空间、地热能 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通过自然资源多维度、多要素综合评价,促进自 然资源科学合理保护利用。2.4 布局自然资源一体化监测为夯实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基础,及时掌握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状况 及其变化情况,应当建立以陆表资源、地下空间和地质环境等为主体的自然资源 监测网络,形成多层级、立体化监测“一张网”。创新一体化监测技术,实现远 程传感与控制、数据自动化采集和传输,综合建立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 调、信息共享的监测网络体系。2.5 保障超大型韧性城市建设为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特别是加强特大城市安全风险防控和生态修复治理, 应当深化地面沉降塌陷、水土流失、海岸带侵蚀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与体系 建设,支撑地面沉降等城市安全风险精细化管控,以及重点区域、重大工程灾害 风险防控。加强国土空间生态研究,开展生态基底调查评价,探索国土空间生态 修复适宜性分析评价和技术指引,支撑构建生态保护体系和生态修复工程应用体 系。2.6 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为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 格局,应当深入参与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研究,提升服务“三条控制线” 实施管控技术水平,深化全域、全要素、全过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研究,支撑建 立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四梁八柱”管控体系。2.7 服务自然资源高质量利用为深化自然资源管理宏观调控、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推动自然资源要素资 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应当在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等基础上,加强自然资源管理政策 体系、价值体系、实证评估和调节机制研究,深化土地高质量利用、自然资源节 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重点推进城市更新、全域整治、产业用地、乡村振兴政策 研究与示范应用。同时,加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研究, 明确自然资源资产家底、产权主体和管理界面,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 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新格局,支撑区域城乡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2.8 推动大数据赋能和数字化转型为加快自然资源事业数字化转型,提升自然资源领域公共服务、社会服务数 字化水平,应当以数字化牵引技术创新,拓展新业务,转换新动能,驱动新发展。 做好数字化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持续增 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探索建设自然资源数据中心,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 术研究,搭建智能协同一体化应用系统集群,构建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智慧应用 与辅助决策平台。发展自然资源数字化产业,优化数据资源资产管理,全方位推 广自然资源数据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应用,推动大数据赋能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新 格局。3 自然资源融合调查发展机制一是加快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科技攻关。鼓励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和规 划、政策等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深化地学基础理论方法与应用 研究,重点加强地质安全保障、“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生态保护修复等技术方 法与应用场景研究。支撑“双碳”战略,加快推进深部地热调查、深层储能与储 碳评估、海岸带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地质固碳降碳等关键科学技术攻关。二是整 合自然资源调查领域科技力量。鼓励加大自然资源多时空传感、“双碳”、韧性 城市、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新装备投入与研发,强化多学科融合和产学研一体化 建立健全具有自然资源行业特色、科技创新能效显著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和科普实践基地,搭建自然资源信息化平台,夯 实合作交流、学术研讨、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的平台支撑,推动实现更高质量、 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三是不断提升自然资源发展资政建言能力。从国家 到地方重点培育一批自然资源行业高端智库和特色智库,打造定位明晰、特色鲜 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自然资源智库体系。统筹持续推进与经济社会发展高 度相关的自然资源重点、热点、前沿领域调查研究,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地提 出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策略,不断提升自然资源领域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的 综合能力,引领自然资源领域理论、制度和政策创新发展。4 结语面向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自然资源管理改革新形势,自然资源调查支撑高 质量发展的要求日益紧迫。自然资源调查机构应当准确把握当前发展机遇和挑战 强化思想转变,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推动业务融合发展,致力科学技术创新,建 立新型科研人才队伍,巩固发展保障机制,为自然资源事业发展持续提供新动力参考文献1 党丽娟,宋建军新时代全国地质调查需求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0,33(1):43-49,55.2 宋马林,崔连标,周远翔中国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与制度:现状、问题及 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 (1): 1-16.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