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领导(干部)人文素养培训中心 【观史明智】第一等的人材就是第一等的谋略家从项羽为何只有一范增说起近日,有朋友刘博士看了我的再论用人德才问题后,问我:“刘邦说,他之所以得天下,是因为使用了张良、萧何和韩信这三个人杰。而项羽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有一范增不用。请问,刘邦为何说项羽只有一范增?”你可别说,对于这样的问题,乍一听,还真让人“措手不及”略一思考,我作出了这样的回答:“项羽手下的文臣武将当然不只范增一人,这是谁都知道的,因此不需要多说。既如此,刘邦为何还要那样说呢?我认为,原因是,在刘邦心中,对于战争或国家来说,第一等的人材就是第一等的谋略家。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让他看得最重,而范增恰恰就是这样的人。纵观历史,就可以看出,这样的人材,才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人物,才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人物!”对此,刘邦是“过来人”,他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他才如此说。他心里很明白:凭着范增的智慧谋略,不仅可以决定着项羽的兴衰成败,也同时决定着他刘邦的兴衰成败。每当想到范增巧设的“鸿门宴”,刘邦都会不寒而栗吧?如果不是项羽少谋,不听从“亚父”范增的安排,哪还会有八年的楚汉之争,哪还会有他刘邦的天下!不仅如此,他刘邦的小命也早就没了。他刘邦为何要离间项羽和范增呢?就是因为范增的智慧谋略太厉害了。可以说,只要范增和项羽在一起,他刘邦就难以立足,更难以取胜。也正因为刘邦深知谋略家在关键之时的关键作用,所以他很精明地听从他们的意见:鸿沟划界后,项羽引兵东退,他也想就此罢兵好好休息休息,可张良说,管它什么条约不条约的,打!他立即就听张良的,追赶项羽打了起来。韩信要求封假齐王,刘邦一听大怒,张良在下边踢了他一脚他当时就改口道,他妈的,要封就封真齐王,何必要假的。还有,刘敬劝他不要建都洛阳,要建在长安,他就去了长安试想:如果他不听从张良的,划界之后就撤兵走人,日后又会怎样呢?可想而知。试想:如果他不听从张良的,当时不封韩信为齐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故呢?也可想而知。基于谋略家在战争和国家的建立及稳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远远大于其他方面的人才,所以刘邦才说出“项羽有一范增”的话。这仅仅是我的理解,不一定对,但至少也有几分道理吧。说句既是题外又是题内的话吧,我一直这样认为:任何一个地方和单位,如果没有至少一两个有谋略的人作支撑,要想有大的发展,要想强大,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当然,有了这样的人材,有了良策,若遇到项羽那样的不善纳谏者,也是枉然;只有遇见像刘邦这样的善于纳谏、从谏如流者,谋略家及其良谋才能发挥出应有的神奇作用!重视谋略家和有谋略的人吧!因为他们的“足智”和“多谋”足以胜过十万雄兵,能让你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能让你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姜尚辅文王,诸葛亮佐刘备的故事妇孺皆知,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案例或典型。透过这些典型案例,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地明白:第一等的人材就是第一等的谋略家!作者后记:一、对于这个观点第一等的人材就是第一等的谋略家,看似我是顺便提出、刚刚提出,其实,在我心里生根久矣!我提出它,并非是书看多了的缘故,更非书生之见,而是多年来我“主政”几个单位后的切身体会。说实在话,在当今社会,找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甚至是更多更多的普普通通的员工,都是太容易太容易了,但要是想找一个真正意义上有谋略的,那可是千难万难、再难不过的了!二、对于这个观点第一等的人材就是第一等的谋略家,我之所以没有展开论述,是因为我觉得没这个必要几个事例再加上必要的论证就足以说明问题了,为何还要进一步给它添个“足”呢!我一向坚持:文无定式,文成式定。对我来说,写文章,从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怎么能说明问题、怎么能达到目的就怎么写。当然,如果篇幅很长了,仍然还需要进一步论述,那我也不会有丝毫的犹豫,肯定要继续下去。三、或许有人提出:我也“主政”过几个单位,为何就没有这种体会呢?我对此的回答是:因为咱们的水平能力未必相同啊;即使相同,但面对的对象,即职工也不一样啊!四、有必要说明的是:我所说的“第一等的人材就是第一等的谋略家”,并不等于说谋略家是唯一的第一等人材,与它并列第一等的当然还有:比如第一等的政治家、第一等的军事家、第一等的企业家等等,但也有必要指出的是,这些所谓的第一等的这家那家,也都是具有一定谋略的人,否则,也就成不了第一等的这家那家了。历史文化与领导韬略高级研修班 即将开班承办单位:武汉大学领导(干部)人文素养培训中心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