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激发教师工作动力【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难度的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所以本文探讨了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通过满足教师的正当需求,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构建规范有序、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及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等途径,充分调动、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以圆满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关键词】教师动力 管理机制 需求层次 教师工作的动力主要表现在政治上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思想上敬业乐教、默默奉献,有正确的育人观、价值观;行为上注重师表形象;工作中恪尽职守,关心、爱护学生,指导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的工作动力关系到学校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关系到合力同心、步调一致、共荣共辱、齐心协力工作环境的创设;关系到学校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的提高;关系到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巩固。总之,教师是否具有高昂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动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与成败。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调动和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的重要意义,积极探讨激发教师工作动力的办法。工作动力对于教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激发教师工作动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和国家都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教师工作动力课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来源于教师个体,靠教师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和内在修养起作用;外部动力来源于外界,会推动内动力发展,依靠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给力,学校在期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成长在学校、成功在讲台、成长在岗位”,可以说一个称职的教师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学生的祖国的教育事业,然而,随着教学难度的增加、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和应试教育的矛盾性的突出、工作时间长、教师工资相对比较低以及教师职称评定的困难等问题越来越凸显,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动力越来越少,工作的热情也在不断的减弱。所以新形势下,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显得尤为重要。一、影响教师工作动力的因素(一)教师的基本素质一个具有很强的工作动力的教师,通常会呈现以下行为特征:事业心、责任心、使命感强烈;成就感、归属感、荣誉感强烈;工作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强烈。在教学管理中,我们会发现有的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能始终保持高度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工作动力则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波动不大;有的教师工作动力却始终提不起来。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影响教师工作动力的因素很多,但是综合起来,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之间工作表现的差异所致,也就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体现,它具体反映在教师对教育职业的看法、对教书育人的态度、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感情、对教育教学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对学生的爱心和热情及其实际工作能力等诸多方面。(二)教师的工作环境教师的工作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是指社会、政府、学校给教师提供的基础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软件环境是指社会、政府、学校给教师提供的思想环境和文化氛围,如政治上的信任,工作上的重视,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工作氛围的民主程度,人际关系的和谐等等,工作环境的优劣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工作动力。(三)偶发因素影响教师工作的动力的偶发因素是指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一些事情,如意外的收获和事故,幸运或不幸的事件,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教师的工作心理状态,提高或降低其工作“士气”,对教师积极性的发挥能产生暂时的影响,如处理不当,也可能产生长远的影响。作为管理者应该主动关心教师,了解情况,及时对教师进行鼓励,关怀和正确引导。在关键时刻,管理者对教师的关心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因素如与教师的工作心理意向契合,就有助于教师的工作动力的保持和发展;反之,就会影响和削弱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的动力。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决不能忽视实际因素和偶发因素对教师产生的短时间的决定性影响。二、如何在管理实践中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加强学校的制度管理和创新管理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经过摸索、研究、实践总结,我们发现,抓好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专业引领与学校课改、人文关怀与群里活动“三个结合”,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调动教师工作热情、激发教师工作动力。1.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相结合运用合理可行的制度管理学校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求,运用制度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长期坚持,教师就会形成遵守制度的自觉性,产生责任感,形成工作內驱力。随着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教师对教育职业的社会报酬关注度也在增大,体现在教师更加关注自己的生存空间,期望获得相应报酬和福利待遇。旨在改革教师激励机制,将教师收入与工作业绩真正挂钩,实现“优质高效高薪,低质低效低薪”,我们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出台一系列具有激励效应的机制,如德育捆绑考核机制、教师全勤奖励制度、提高教师教学竞赛奖励金额等,有效激活了教师工作的动力,爱岗敬业、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成为全校教职工的自觉行动。2.专业引领与课改结合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规律决定学校教学的工作方向,也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和培训制度,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成为学校自觉的观念和行为。强化集体备课力量,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每个学案经个人制定,备课组集体研究、授课教师再创造,保证了学案的操作性和有效性。在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中教师用于突破传统教学思想,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时效性和进度。学校制定明确的课改目标和实践步奏:规范学案设计流程,分教研组进行学案设计培训;建立课堂评价体系,引导教师课改方向;通过骨干教师教学示范课,课改积极分子校内公开课、教师随机抽签上“研究课”,即时检查新课改实施情况;备课组内教师听“转转课”,鼓励其他学科教师互相观摩课堂教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研讨制定班级小组建设与考核细则,推动课堂改革纵深发展。3.人文关怀与群体活动结合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说:“情感决定着我们智能的发挥程度,决定着我们人生的成就。”当老师感觉自己被理解、接受和喜爱时,就更有可能被理解、接受和喜爱他的学生。“以制度管事管人,以情感暖人暖心”是我校的一致态度。我们要采取多种方法关心教师,关心他们的家庭、孩子和业余爱好。他们遇到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时,举全校之力帮助教师度过难关,让教师真正感到学校的人文关怀,认识到学校是自己的强大后盾。教师主人公意识提升了。也就愿意倾力工作、积极成长了。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需要强大的凝聚力。学校利用各种活动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每年定期举行教职工运动会、新春晚会,在和谐欢乐的竞赛中增进师生情谊、教师感情、集体意识。每年组织教师参加石嘴山市职工运动会,在比赛中老师们不仅为体现自身价值也为学校荣誉而战。各类学生活动既是学生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平台,也是检验教师提升教师水平的机会,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文化活动呈现积极、阳光、活力的色彩,既丰富了教师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学校凝聚力和教师发展力。(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随着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不少教师思想受到频繁更迭的多种观念和意识的撞击,价值观出现了移位,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崇尚、奉献精神。同时,很多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也没能及时跟上,政治学习流于形式,思想教育脱离实际,以致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动力。针对当前这种现状,迫切需要学校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各种渠道,经常地、系统地组织教职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开展“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和“荣辱观”的教育,教导广大教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用身边的先进人物的事迹鼓舞和鞭策广大教师,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对自身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点燃教师爱教乐教的热情,珍惜职业荣誉,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为人师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三)满足教师的正当需求管理心理学认为,需求是人的积极性的内在动力源泉,在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中,始终起着一种举足轻重的动力功能作用。根据这个原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了解教师的需求因素。需求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它必然是主体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社会实践的客观反映,必须要表现出其职业特征及个性特征。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活动,由于其工作的性质、任务、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等特点的影响,形成了需求方面的一些特点,有与普通人相同的共性需求和与一般人所不同的特殊需求,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教师需要,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和特点,可以从五个方面作简单的概括:1.生活与安全的需要古语云:“安居方能乐业”,表明物质生活与安全需要时人最基础的需要,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只有在基础需求得以满足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积极、全身心地工作,所以,管理者首先应该充分考虑教师的工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的保证,尽力为他们排解后顾之忧。2.自尊和信任的需要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业是神圣高尚的。因此,教师在自尊和信任方面的需要也是较高的,一方面表现在教师本身感知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特别是学生和上级主管承认其能力和水平,同时希望社会和同事及家长的信任及正确评价,管理者应积极动员、倡导、奖励教师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要使所有教师感觉到自己的才能是可以得到发挥的、有前途的,贡献会得到肯定和赞扬的,使所有教师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并用自己的全部才能做好教育工作。3荣誉和成就的需要荣誉和成就对任何人都是积极向上的正向激励,教师作为高知群体,在荣誉和成就方面的追求更高,渴望荣誉,追求成就就是教师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动力。管理者应建立一套奖惩机制,通过荣誉评定,定期选送优秀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培训等奖励方式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激发教师工作的动力,引导教师更加积极、努力、创造性地工作。4自我完善的需要“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自古名言,给我们的启发很大,教师作为人类知识火炬的传递者,要为下一代“传到、授业、解惑”,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不努力学习新技术、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就会影响我们培养人才的质量,也就无法胜任教师的工作,本身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会有比较强烈的更新知识、完善自我的需求,管理者应建立机制,为教师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教师以各种形式加强学习、深造,不断完善自我和进行知识更新,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一个人工作有所创新,事业上有所作为,理想和抱负得以实现的需要。作为教师自我实现的愿望和要求应该比一般人更加强烈。所以,学校管理者应该为教师提供锻炼、发展、提高的多种机遇;为教师才能的施展提供舞台;为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构建平台;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大胆尝试,勇于实践,追求高层次的自我理想的实现,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充分挖掘、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与创造性。使广大教师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提高工作的动力。(四)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及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应有自己的文化。校园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体现为学校的校风、学生的学风和师生人际关系等方面。精神文化氛围对教师的动力的激发有直接的影响。校风是学校成员共同努力下,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优良作风,既是无声的号令,也是有形的榜样,对师生有激励作用。良好的校风,可以有效增强教师对角色的认同感,有利于教师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不良的校风则给教师消极的心理体验。在一个尊师重教浓郁的学校中,教师能处处得到人们的支持和尊重,就能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能深刻感受到教师工作的价值和乐趣,从而增强教师的角色认同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的动力。学风是学生共同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反映学生学习的态度、动机、水平和刻苦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