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农村工作的基本任务和方针策略:方针策略的意思 亲爱的青年代表 同志们: 首先请让我向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们表示热烈的敬意,并祝贺大会之成功。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农村工作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 同志们。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四年之中,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三年多之中,我们祖国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伟大的变化。农村也发生了伟大的变化。 到现在为止,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改革运动,除若干少数民族地区以外,业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约有三万万以上的无地少地农民分得了约七万万亩土地,此外还获得了大批耕畜、农具、粮食、房屋及其他生产资料。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被连根产除了,中国农民翻了身,他们已由地主阶级的牛马奴隶变成了农村的统治者和土地的主人。被封建主义统治了三千年的中国农村从此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与土地改革同时,又在农村中胜利地进行了抗美援朝运动与镇压反革命运动,大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与爱护祖国的热情,从而动员了大批农村青年参军,加强了抗美援朝与保卫国防的力量。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肃清了残余的土匪、特务武装,逮捕并法办了一批反革命首要分子,瓦解了会道门组织,巩固了农村的革命秩序。再次,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又产生了农民代表会议,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了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乡村政权,在广大的农村中,实现了在工人阶级领日下的反正的最大多数人的民主政治。这一切,都大大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为自己而耕种,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是大大提高了。在土地改革以前,全国农民为租种地主的土地而付出的地租,每年的总数折合粮食不下一千亿斤。实行土地改革以后,这大量的粮食就不再交给地主,而保留在农民手中了,这样不仅使农民可以吃饱饭来进行生产,也使农民对农业生产能够多下本钱。由于农民劳动积极性的提高,对生产多下本钱,就促进了农业生产之发展。我国一九五二年的产业生产量业已恢复了长期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和创伤,业已超过了抗日战争以前的生产水平。在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之上,农民的物质生活也改善了,农村购买力逐步提高了,整个国民经济也逐渐繁荣起来。另一方面,农民的文化要求也有了显著的增加,农村中的男女青年要求学文化受教有的积极性之高涨,各地来的代表同志们是知道得更清楚的。 土地改革及农村中的其他社会改革工作之完成,工农联盟与人民民主专政进一步的巩固,农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并超过了战前水平,这一切就为逐步实现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的现代化准备了前提条件。我们国家以工业化为中心的计划经济建设时期已经开始了,这是工人阶级的最高利益,也是农民和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那么,今后农村工作的任务是什么呢。党中央早已明确指示,农村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而为了大规模地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逐步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只有这样,我们在农村中的工作,才能与我们整个的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化的总任务相适应。 但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目标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目前在农业增产中有些什么具体政策问题。我们应当怎样来进行农村工作。以下我就想把这些问题分别加以说明: 第一个问题,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目标是什么呢。目前我国的农业产品无论 是粮食或者是工业原料,从根本上来说,都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为了改善农民生活和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为了保证满足国家对于粮食和工业原料的需要,都必须大大增加农业生产。工业原料作物,如棉花、大豆、甘蔗、烟叶等,固然需要随业工业的发展而逐渐按比例地增加生产,但最重要的还是粮食增产。按一九五二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三千二百多亿斤,用全国总人口来平均,每人每年还不足六百斤原粮。这是很不够的。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对于苏联的粮食产量,曾提出年产八十亿普特的奋斗目标,就是说要求达到平均每人每年消费粮食一千二百多斤。用这个要求来看我们中国的粮食生产当然差得太远了。就按照我国农民常说的话“大口小口,三石六斗”来计算,每人每年也须原粮八百五十斤,加上牲口饲料及其他需要与人口的逐年增殖,我国的粮食生产第一步应该要求达到年产原粮五千五百亿斤至六千亿斤,这就是说:要求我们在一九五二年的粮食总生产量的基础之上,再增加百分之七十以上。同志们,这个任务当然是艰巨的,也不可能很快实现。但我们应该为此目标而奋斗。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粮食增产的要求是在一九五二年实产量的基础上增加百分之三十。到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我们的工业已可为农业制造相当数量的拖拉机及其他农业机器与化学肥料了,粮食生产的要求可能提高一点。希望经过两个五年计划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争取实现或接近实现年产五千五百亿至六千亿斤原粮的生产水平。 同志们。我们不能用陈旧的观点来衡量今天的粮食问题。在解放以前的旧中国,多数农民是处于半饥饿状态的,他们靠吃地瓜、吃糠菜来渡过粮食不足的困难。现在解放了,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手中的粮食增加了,他们就要求改善生活,多吃一点粮,并还想储存点粮食以备荒歉,这是农民的正当要求。但由这个要求而产生对粮食的消耗,其数量之大则是十分惊人的。譬如每个农民家庭,大人小孩,每人每天多吃四两粮,那么全国全年的粮食消耗就要增加四百亿斤以上。加之,我国的工业发展了,城市人口日益增加,工业原料的经济作物区也随之逐渐发展,因而城市、工矿区和经济作物区的粮食需要势必逐年增长。如果我们不能供给城市工矿区和经济作物区人民所需要的粮食,国家工业化又怎样能继续前进呢。 所以说,农村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而增产粮食应能摆在发展农业生产的第一位。农村中一切工作,一切新措施,应该围绕着这个基本任务来进行,凡属不利于农业增产的任何工作与措施都应该加以改变。这是我所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要发展农业生产,为什么我们必须对小农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进呢。我已经说过,整个国家(包括农民自己在内)对于农产品的需要不断迅速地增长,但是小农经济却是不能适应这个不配增长的需要的。那么出路何在呢。斯大林在一九二九年说过,“散漫的小农经济底特点,就是不能充分利用技术、机器、拖拉机和农业科学成绩,而只能出产很少的商品。由此就有农产品出售额不够的现象。由此就有城市与乡村关系破裂,工业与农业关系破裂的危险。由此就必须催促农业发展,促使它赶上我们的工业发展速度。为了防止这种破裂危险,就必须用新技术来认真改造农业。为了改造农业,又必须逐渐把各个零碎农户联合为巨大农庄,即联合为集体农庄,必须用集体劳动来建设农业,必须扩大集体农庄,必须发展新旧苏维埃农庄,必须有系统地把普遍定货合同形式应用于一切基本产业部门,必须扩大农业机器站网,藉以帮助农民熟悉新技术,并使劳动集体化,总而言之,必须逐渐把小农经济转移到巨大集体生产基础之上,因为只有公共的、大规程的生产,才能尽量利用科学成绩与新技术成绩,一日千里地推进我国农业向前发展。”(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斯大林同志所说的问题也正是我们今天所遇到的问题,而他所指示的出路也正是我们在今后时期唯一正确的出路。第 1 页 共 1 页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