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社团论文新民学会论文:“五四”前后学生社团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与启示摘要“五四”前后学生社团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通过辩论研讨等活动,确立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创办人才培训机构,培养一批年轻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到工人阶级中间,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丰富多彩的传播手段,拓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新阵地。“五四”前后学生社团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经验对当代大学生理论社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启示。关键词学生社团,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新民学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伟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那么,中国是怎样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产生了什么影响,“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经验与启示又是什么,等等,认真考察和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都是有所裨益的。一、“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贡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有三个条件,即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完整介绍、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出现。据有关资料考证,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是通过1898年上海出版的泰西民法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朱执信、梁启超等是最早接触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知识分子,但是马克思主义真正在中国传播却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夕,他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宣传十月革命。他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更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统一起来。此后他又发表了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等文章,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革命问题。1919年5月,李大钊又协助晨报副刊开辟“马克思研究”专栏,并编辑出版了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1920年2月,他在北京大学组织了第一个进步学生理论社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大、女子师大、北京师大等学校开设了一系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的问题,培养了一批马克思主义信仰者。1 陈独秀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主要代表人物,他先后发表了新青年宣言、谈政治等文章,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1917年1月,陈独秀接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一职,在新青年和每周评论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将风靡时尚的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带入北大。陈独秀还积极支持和帮助青年学生结社组团的活动,他曾对傅斯年说:“只要你们有办的决心和长久支持的志愿,经费方而,可以由学校负担。” 2 (p284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毛泽东、周恩来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长沙、天津等地建立了进步社团,吸引和组织进步青年,共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探讨改造中国的革命新道路。二、“五四”前后学生社团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西方学说,要想被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理解和接受,必须有一批掌握并信仰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的教育和传播。在这方面,学生进步社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的成员主要是学生。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发起人19人均为北京大学的学生;湖南新民学会的骨干成员皆为省立第一师范的进步学生;天津觉悟社是“天津学界中,最优秀、纯洁、奋斗、觉悟的青年结合的小团体”。3 1920年3月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最早成立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生社团,由李大钊秘密组织发起,主要成员有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张国焘等。新民学会是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发起的,于1918年4月在长沙成立的进步学生社团,大多数人在省城的学生社团中担任重要职务。积极倡导勤工俭学是学会成立后在国内首先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觉悟社是1919年9月成立的由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女界爱国同志会中骨干分子组成的学生进步社团,主要成员有周恩来、郭隆真、邓颖超等二十余人。(一)通过辩论研讨等活动,确立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在早期传入中国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与各种各样的西方社会思潮争辩与论战。面对众说纷纭的改造社会方案和救国主张,人们犹如“隔着纱窗看晓雾”,一时还分不清真假社会主义、真假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撰文对社会主义的五种流派(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工团主义、行为社会主义)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说明。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上对当时各种救国方案进行比较,指出只有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李大钊、邓中夏、高君宇在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上,组织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的辩论会。经过批判和鉴别、辩论和探索,使许多青年学生摒弃了过去曾经信奉过的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改良主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二)创办人才培训机构,培养一批年轻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各地进步学生社团学习俄国革命的经验,重视对骨干力量的培养。1920年创办的外国语学社,是中国第一所培养革命骨干的机构,目的是要给各地来沪青年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学习革命理论知识和俄语,进行具体的革命实践。然后挑选其中的优秀分子到俄国去,进一步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如刘少奇、罗亦农、汪寿华、肖劲光、任弼时等都是上海外国语学社的学生。1920年秋,毛泽东、何叔衡等联合教育界的进步人士,发起组织长沙俄罗斯研究会,确定“以研究俄罗斯一切事情为宗旨”;派人赴俄实地考察,搜集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书籍,供会员阅读。通过学习和培养,革命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在步入马克思主义者行列的同时,又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锋,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去。4 (三)深入工人阶级中间,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不能停留在知识分子的学术研究活动中,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使工人阶级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学说,实行社会主义是我们劳工的责任。创办劳动补习学校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联系工人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较好的形式。1920年底,北京大学马克思研究会成员邓中夏、张太雷等在长辛店发起组织劳动补习学校,传授新知识,宣讲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在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基础上,着手筹建党领导下的新型工会,上海、长沙、武汉、济南、广州等地也都成立了工会组织。工会的建立是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工会的领导下,自发的工人运动逐步发展成为自觉的阶级斗争,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从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毕业的工人中有很多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工人党员。(四)运用丰富多彩的传播手段,拓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新阵地。为了向更多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各地进步社团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宣传阵地。出版进步刊物是当时进步社团的主要工作。比较著名的刊物有:共产党月刊、劳动界、劳动者、劳动与妇女、工人周刊等。当时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中文译本相当缺乏,1920年8月,陈望道在恶劣的环境下译出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随后,唯物史观解说、社会主义史、哲学问题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相继翻译出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大量购进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并特意在图书馆开辟了一个专门介绍十月革命经验的专题阅览室,把北大图书馆办成传播新思想的阵地,他还在学校开设“唯物史观研究”、“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各种课程,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三、对当代大学生理论社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时代变化了,社会发展了,但“五四”前后学生社团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并没有过时,它对当代大学生理论社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启示作用。(一)把寻找社会热点和满足学生需求相结合,形成学生社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动力。像“五四”前后学生社团那样,当代大学生理论社团应走出校园对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进行调研,在寻找和分析理论热点问题过程中,开阔其理论视野,使其进一步形成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形成科学的解决思想和现实问题的能力。理论社团是大学生自发成立的自我教育组织,成员们都有共同的理论学习的需求,在社团的自由环境和氛围中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被动的教育方法,逐步把“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通过寻找社会热点问题,满足学生理论需求,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逐渐向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追求、文化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等个性化渗透,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由外在灌输转变为自觉追求的过程。5 (二)把锻炼学生能力和培养优秀人才相结合,打造学生社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骨干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学生理论社团的学生干部是社团的主要骨干,他们都有较高的工作热情、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号召力。重视和培养这支力量,发挥这支队伍的积极示范、表率作用,就会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其他社团成员。要以切实提高理论学习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目标,抓住社团骨干力量的建设,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座谈会、户外活动等,加强与社团骨干的联系与交流,增进感情,掌握情况,改进工作,完善管理,不断强化对身边的同学起到教育和示范作用。正确处理好“骨干化”趋势与“大众化”方向,提高骨干成员的领导力、主要成员的影响力、全体成员的辐射力。(三)把丰富活动形式和加强扶持引导相结合,强化学生社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活动载体。理论社团的学习活动是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把学生共同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1)组织读书沙龙活动, 可以把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这里,也可以指定文章进行学习交流。(2)举办专题研讨会,邀请专家和理论社团里的同学作学习交流报告。(3)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把学习体会以及所见、所思、所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4)举行演讲比赛,把理论融入竞赛,将内在心声转化为外在呼唤。(5)建立学习网站,在网站上进行互动式的思想交流。同时,学生理论社团是以研究实践马克思主义为兴趣的学生社团,它的追求目标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和契合性,要加强学校党团组织对社团的引导和扶持,建里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提高社团活动的水平,扩大社团活动的影响力。(四)把重视理论学习和加强社会实践相结合,拓展学生社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平台。社会实践是从理论认知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纽带,学生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达到知行统一,需要凸显实践教育,寻找理论与实际的契合点和切入点,使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理论素养和知识技能的优势,在实践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提高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程度、接受水平和吸引力。参考文献:1张兴堂.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3).2张允侯,殷叙彝,洪清祥,王云开.五四时期的社团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3秦昊扬.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及社团与政党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1).4王铁.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教育活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