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学习起点 , 提高教学成效【 Abstract 】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teraction. Teachers through pre-course study identify the starting point of students per class, with students in mathematical thinking vision, grasp the learning situation, identify good learning objectives,the students actual level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needs and develop appropriate follow-up knowledge infiltration, supporting an even greater exploration of space, will get more success and development. Correctly determine the starting point for students, students in one of the best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students can actively committed to learning, effective mathematics learning activities, classroom 40 minutes to play the greatest effectiveness.我们常常看到一节公开课下来, 匆匆忙忙 , 从导入到有层次的学习新知分散难点 , 从基本练习 - 应用练习 - 提升练习 , 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 , 一节好课下来, 让自己也累了个够呛。其实我们每天都需要有好课, 每节课都要有精彩处, 希望孩子加入愉快的学习 , 主动的求学 , 可现实中的预设与实践却常不相符。观察很多课发现一个要点 , 只有掌握了解学生学习 起点 , 设置悬念 ,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针对学生的疑惑, 充分给予正反面的指导 , 发挥合作学习的力量, 众人拾柴火焰高 ,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注学习起点 , 其实大家都不陌生。所谓学习起点 , 是指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及能力储备。它可分为学习的逻辑起点与学习的现实起点。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学习按照教材学习进度, 应该具有的知识、技能积累。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 , 已经具备的 , 多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技能积累。教学时把握好这个学情, 把自主学习与教师点拨、提升到一定的层次。课例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是一堂“熟”课, 一般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 让学生主动地利用材料去表示分数, 然后在大量的感性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意义。这种教学方式的确体现了主动性、开放性。从学生的现实起点来看: 提供的这些材料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吗?有没有引起学生在思维上的碰撞?利用材料表示分数的过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本质吗?也就是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了知识的广度和开放度 , 但是否注重了知识的深度和思维的深度。于是, 我从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入手。了解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我首先了解了教材的编排体系 , 重点分析了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与分数的意义在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从中我发现: 分数的产生其实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经了解 , 本节课可以淡化。单位“ 1 ”包括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以及由许多相同物体组成的整体。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对把数量是“ 1”的物体或图形看成单位“ 1”已经非常熟悉, 故此处不是重点 ,只是对“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的理解却未出现过。而把一个整体看成单位“1”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知的跨越。如何引导学生较好地实现这一跨越 , 应是此节课的重点。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学生现实掌握的情况如何呢 , 我实行了课前调查。即有意识地选取了几个思维层次不同的学生, 先请他们说说对分数已经知道了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让我始料未及: 学生不仅说出了分数的读法、写法等, 还有一位学生说:4 个苹果 , 平均分成两份, 其中一份就是12 。我马上问其他同学理解吗 , 他们都能理解。然后我又分别给了他们 12 颗棋子 , 请他们表示处分数。结果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表示出简单的分数,只是不能很准确地用语言来表达而已。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 现实起点和逻辑起点不一定一致, 现实起点明显高于逻辑起点。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 , 我把自己的教学重新进行了设计: 谈话引入 ,让学生自己介绍对14 的认识 , 初步理解 14 猜猜画画 , 利用看见部分猜想整体的方法深入理解14, 实现了从数量是“ 1”的物体到一个整体的跨越-摸球游戏,主动创造、深入理解几分之一一概括、揭示分数的意义一一拓展练习一一总结延伸。整堂课,学生充分经历了探究分数的过程,深刻理解了单位“ 1 ”以及分数的意义; 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激发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例四边形的认识本课学习“四边形” , 对于学生来说也应该具有很多的认知基础, 如在一年级就已经直观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 当时对四边形就有过区别,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接触过大量的四边形, 这些都给本节课学习四边形打下了基础。但是学生原有认识中对“四边形”的认识是停留在模糊的状态 , 许多学生误认为凡有四条边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则就需要通过本课的教学加以澄清。但在教学时怎样更好地把握学习起点 , 突出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达到自主感悟是很值的研究的。本课例设计改变原来采用归纳法, 即呈现许多图形, 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概括得出四边形的意义。而我采用分析法让学生在质疑评价中认识。先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就是有意识地把学生原有认知 , 包括认知出现模糊的、或相近的认识都展现出来, 如出现边的端点没有接住, 曲线、带有圆弧的图形。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力 , 让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 , 组织辩析 , 让学生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然后再次画一个准确漂亮的四边形, 为这一步学习四边形的特征做准备。在自主分类、观察比较中说出特征。这点教师同样注重了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学生凭自己的理解先分类, 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分类, 自然地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在动手操作真正认识四边形, 使教学随着学生的认识潜能发挥,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 课堂气氛好, 达到很好的成效。回顾课列的过程, 我感想颇多。我们的学生是有着鲜活思想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也就是说, 今天的学生, 学习的起点并不是从零开始的那道起跑线。我们的教学怎能忽视这一切?学生的学习, 总是建立在旧知基础上的 , 当学生构建起一个较高, 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后续知识的适度拓展与渗透, 支撑起一个更大的探究空间 , 才会获取更大的成功与发展。正确地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 , 使学生处在一个最佳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那么 , 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在备课及上课过程中应该如何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 并使之为教学服务呢 ?1 把握学习起点了解学生的学情每位学生的学习起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不同班级、地区的学生, 学习起点也不尽相同。许多教师虽然表面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 但只是自己想当然 , 这是不足取的。应该全面精确、定性定量。具体操作如下: 备课1.1.1 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怎样?学生间的差异如何?1.1.2 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前的起点能力是什么 ?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学会?哪些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会?1.1.3 哪些需要教师的传授? 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课前2.2.1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谈话交流直接了解学生对某一知识的掌握情况 , 这是教师常用的方法。2.2.2 从学生的作业中 , 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2.2.3 在课前设计一些问题, 让学生回答, 从而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如“百分的意义”课前, 让学生说几个分数, 并说一说如何理解及在生活中你如何理解分数。 课中在课堂中通过发言 , 独立练习等随时观察学生的情况, 并随时调控, 调节自己的教学方式。2 确定教学目标找准知识要点全面了解了学习起点 , 主要是为什么服务呢 ?我认为 , 学习起点的把握可以使我们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灵魂。若把数学课比作散文 , 应力求“形散二神不散”。“形”就是教学流程和教学的方式,而所谓的“神”就是指教学目标。无论教学方式如何变化 , 都不能脱离教学目标。所以备课时, 我们首先想的不是寻找一个好的情境、设计一个好的习题 , 也不是单纯地追求教学方式的新颖 , 而应关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学情, 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有时可以适当提升, 有时需要降低教学目标, 然后再落实采用怎么方式来教学。这样我们的数学课才不会偏离方向 , 只要教师明确了应达到的“度” , 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 上课的效果一定会好的。例如分数的意义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把一个整体、一些物体看作单位“ 1 ”的理解 , 精心设计猜画摸等环节。3 选择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成效当学习起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后 , 教师应以此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如四边形的认识中 , 基于对学习起点的把握, 采用质疑、解疑, 先自我展示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四边形, 即概念的内涵 , 通过学生的探究、 交流、 指正 ,寻找概念的外延来逐步深入理解。然后让学生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中加深认识。分数的意义一课也是如此, 完全抛开传统的顺向操作, 而采用看部分来猜整体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了学的思维提高。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 , 让学习起点与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相辅相成 , 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 彰显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 , 引领孩子们到他们真正想了解的地方去学习 , 让课堂 40 分钟发挥出最大的成效。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 3 条: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