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如何定义银行利差?银行存贷利差通常用“净利差”和“毛利差”两种数据来衡量。“净利差”是指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总利息收入减去总利息支出)除以银行总资产或利息类资产,而一年期“毛利差”是指一年期平均贷款利率减去一年期平均存款利率。(毛利差=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银行并不能从所有的贷款中获取利息收入(因为存在不良贷款),而它需要给所有的存款支付利息,所以“净利差”低于“毛利差”。一般来讲,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越高, “净利差”与“毛利差”的差距就越大。相对于“毛利差”而言,“净利差”更能反映银行提取呆坏账准备金、补充资本金、以及赢利的能力。(2)法定利差与实际利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商业银行的实际利差,不只是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差额,而是所有生息资产的平均收益与所有计息负债的平均成本之间的差额。法定利差是指中央银行所规定的个档次贷款基准利率与存款基准利率的差,一般以一年期贷款利率减一年期存款利率代表短期利差水平,同时以三年期贷款利率减三年期存款利率代表中长期利差水平。实际利率受法定利率的制约,法定利率收窄使银行实际利差缩小。法定利差的变化对银行实际利差不产生显著影响,但不能说明调整基准利率对商行实际利差不起作用。二者联动性弱,不具有严格的相关关系。原因:1央行规定的存款利率仅为基准利率,银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有一定范围的浮动。2银行的存贷款期限结构是决定实际利差的重要因素。对实际利差影响较大的是短期存款利率与中长期贷款利率,而不单单取决于同等期限的存贷款基准利率。(3)影响银行利差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一) 影响国际银行业净利差变动的基本因素。净利差通常和以下基本因素密切相关: 一是银行业运行的制度环境, 或者说如果银行业赖以生存的金融生态较为糟糕, 那么通常要求较高的净利差, 作为制度弱化背景下的风险贴水; 二是银行业运行的外部监管, 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 以及以RAROC 为核心的绩效评估体系, 使得银行业要求获得更稳健的净利差水平; 三是银行业的规模和竞争强度, 银行规模集中度、竞争强度和净利差水平均为负相关, 因此以大银行为主的区域市场中, 往往净利差均处于较低水平。( 二) 中间业务发展与银行业净利差水平( 三) 经济周期与银行净利差水平1.银行的管理和经营状况 。从不良贷款率,银行运营成本,以及非资产中间业务收入三个方面考察其对银行利差的影响。银行不良贷款率与银行利差成正比。银行不良贷款率越高,银行资产的风险就越高,银行资产的平均风险溢价也就越高,所以银行的净利差也就越高。银行运营成本率与银行净利差成正比。如果运营成本率增加,银行就需要更大的净利差来保持同样的利润或资本回报率。一国银行非资产业务(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与利差成反比,这是由于非资产业务比例高,意味着低风险较高的资产业务比例越高,银行资产的平均风险溢价就相对降低,因此,银行的利差就越小。2.市场结构因素 。如果银行业市场竞争不充分, 则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银行会利用市场力量, 索取较高的存贷利差。实证分析表明,市场集中程度与银行利差成正比,这一结果意味着市场集中度越高,占据垄断地位的银行倾向于运用垄断地位获取垄断利润。3.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风险厌恶程度 。 信用风险是借款人违约的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利差反映了信用风险溢价。利率变动进而引起的利差变动, 是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外因,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是资产和负债在数量、期限和结构上的不匹配,即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商业银行的市场势力、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控制能力会对银行利差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利差一方面反映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溢价、流动性风险溢价,也反映了信用风险溢价,作为补偿,就需要较高的利差。 4.宏观经济环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通货膨胀率、M2 。能影响到银行利差的行为,这是因为经济衰退或景气会直接影响一国银行的经营状况,从而影响该国银行的存贷净利差。当经济衰退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往往大幅上升,这又可能使银行的净利差下降,恶化银行经营状况。外部制度因素(包括产权保护制度、法院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执行合同的难易和有效程度、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或监管程度、政府的负责性和有效性、腐败的严重程度、以及经济自由的程度等)是解释各国银行净利差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国银行运营的制度环境越差,该国银行的净利差越高。5.汇率弹性对利率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开放度的提升和境内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结构的国际化,汇率和利率变化已经通过“传递”效应对境内商业银行信贷利差制定产生影响。一是汇率和利率变化将影响商行资产和负债成本与收益,进而影响商业银行利差制定;二是境内外资银行通过利差等竞争手段对境内中资银行的利差制定形成影响;三是由于跨国公司以及部分中资公司筹资结构的国际化,国际市场汇率和利率变化将影响其融资需求和融资工具的选择,进而影响境内商业银行信贷利差;四是国际市场汇率和利率变化将对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形成间接影响,进而影响商行利差变化。 6.银行自身发展战略及客户、产品结构 。国内商业银行由于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采取的竞争战略也有所不同。对于已经实现全国范围经营、经营规模和客户队伍基本稳定的大型银行来讲,其发展目标已经瞄准综合化和国际化的领先银行,因此其信贷利差制定除仍注重市场份额之外,更注重战略利益以及风险收益的平衡。而对于仍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而言,其发展战略可能更注重扩张,因此在信贷利差的制定中更多地考虑市场份额因素。(4)中美两国商业银行利差相比,谁高?数据表明,我国在1988年至1995年间的主要银行平均净利差(2.1%),美国的主要银行平均净利差为3.9%。在1995年至1999年间,美国的主要银行平均净利差为4.3%,我国主要银行在同时期的加权平均净利差(2.3)。我国主要银行的加权平均净利差从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2左右,显著低于拉美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平均水平,也显著低于美国和加拿大的水平。(5)中美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结构是否存在明显差异?(1)贷款。美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高主要缘于其市场结构。美国中小银行贷款利率一般高于大型商业银行,而中小银行贷款的市场占有率已接近50。相比而言,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份额仍集中在少数大银行手中。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与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较低也是致使我国银行业整体贷款利率低于美国的重要原因。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对利差的贡献度小的另一个原因是贷款占所有生息资产的比重远远低于美国。 (2)证券投资。美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健全完善,商业银行在证券投资方面的选择空间更大。而目前我国银行所持有的债券基本为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及政策性金融债,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禁止商业银行进行股权投资。银行在投资工具选择上缺乏主动性,导致投资平均收益仅保持在较低水平。(3)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美国央行不对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因此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一项不属于生息资产。(4)存、拆放同业。我国银行存、拆放同业款项占比高于美国而平均收益率低于后者。我国银行同业间存、拆放款项占比高于美国说明各银行进行资金拆借活跃。(1)存款。在美国,银行不对包含活期存款在内的几种存款账户支付利息,而中国所有种类的存款均是生息的,由于活期存款利率一直较低,所以拉低了客户存款的平均利率。为了防止各银行高息揽存从而引发恶性竞争,中国人民银行为存款类金融机构规定存款利率上限,实际存款利率不能超过这一水平。而美国的利率则完全放开,存款利率完全由资金供求和市场竞争所决定,存款利率必然高于中国的水平。(3)长期借款。通过对长期借款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出,相对于美国,我国商业银行利用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比例极小,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以客户存款和同业拆借为主。这一区别与两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不无关系。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起步仅十几年,债券市场发展尤其缓慢,公司债券种类和规模十分有限,目前各商业银行发行的债券种类多为次级债券和可转债两种。而相比而言美国的债券市场则较为发达,通过发行债券筹集长期稳定的资金是优于上市发行股票的筹资手段。(6)资产和负债结构对银行利差有什么影响?(7)在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大银行与小银行在存款和贷款利率水平上,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由于股份制银行的贷款中,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较高,而中小企业的谈判能力比较低,所以股份制银行的贷款利率要高于大型银行。两类银行贷款平均利率的差异,主要源于低利率的票据贴现占比以及公司贷款平均利率的差异。股份制银行贷款平均利率较低,源于低利率票据贴现所占比例较高和公司贷款利率较低,这两者意味着:一方面,股份制银行可能在竞争中采取了比较激进的策略来争取客户、扩大规模;另一方面,股份制银行的客户中,虽然“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较高,但可能绝大部分是“中型企业”,而在贷款中真正具有谈判优势的“小型企业”却很少。在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政策是影响利差的重要因素,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冲击导致利差显著扩大;随着银行业商业化改革的深化,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均在利差中得到补偿,但流动性风险尚未得到体现;金融创新和中间业务发展为银行调整利差提供了空间;有待改善的金融生态使商业银行支付隐含利息进而扩大了银行利差;中小银行相对于大银行能获取更高的利差;银行管理质量和融资体制对利差产生一定的影响。(8)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与利差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随着国有银行重组及中小银行战略转型,传统的“吃利差”模式在银行资产组合中的比重正在缩减。而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主导的中间业务收入,正以超过60%的行业平均水平实现高速增。中间业务发展落后是大致实际利差居高不下的原因,高利差是阻碍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根本诱因。利差高低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并不存在直接关系,更不存在矛盾。美国富国银行2006年中间业务收入与营业净收入(即净利息收入与中间业务收入之和)的比重达到44.1%(美国前十大银行这一比重的平均值是46.8%),但其利差仍然高达4.06%。(9)银行利差的发展趋势是不断缩小吗?从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和招行近4年的数据来看,其净利差和存贷利差总体上呈现先宽后窄的发展态势,净利差和存贷利差均由2006年的低位上升至2008年的高位,但2009年较上年大幅收窄,并低于2006年的水平。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贷款收益水平也经历了先高后低的过程,2006年贷款平均利率在5.5%左右,而到了2008年,贷款平均利率最高达到7.16%,但在2009年迅速下跌,贷款平均利率低于2006年的水平。存贷利差的合理水平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概念。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 存贷利差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竞争状况、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银行体系的运营水平和贷款风险的高低等, 其中, 竞争状况是决定存贷利差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相当程度上受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影响(尽管有一定的利率浮动权限)。就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未来利差将趋向收窄。 信贷利差在中长期可能出现持续收窄趋势,主要原因有:一是随着民间金融准入门槛的降低、利率市场化的全面完成以及外资银行的进入力度增强,境内信贷市场竞争程度将持续增加。在信贷客户同质化和金融创新易于复制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信贷要价将趋于其成本底线。二是未来直接融资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将会迅速发展,这将对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形成“替代效应”,并通过“比价效应”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使得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向同期限直接融资利率靠拢。 同时,促进业务多元化的发展也需要适度降低存贷利差。从理论上讲,在利率市场化初期,竞争压力致使存贷利差迅速下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