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乐出土了大批关于东阳的汉代木椟安乐汉代木牍初探 杨 以 平 2004年11月,安乐镇常庄村纪庄组在挖蓄水塘时,发现古墓一座。我们闻讯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前往现场,古墓已遭破坏,经抢救性清理,出土文物119件,其中铜器8件,铁器7件,漆器47件,木器15件,木牍34枚。此墓随葬遗物较为丰富,34枚木牍价值最高。木牍出自于头厢,保存较好,多数字迹清晰。为整理方便,我们将木牍按原始排列顺序编了34个号。内容上按照简牍学分类法划分,都属文书类。除1号牍为政府文书,余下都是私人文书。私人文书又分为信件、木刺、药方、礼单等。 一、政府文书: 编号为1号的木牍,为政府文书,亦称公文。1号牍A面为户口簿,B面为算簿。A面:“户口簿”三字横式墨书隶体,字迹较大,正文竖式8行122个字,字迹较小。右下方有一“卿”字。(图一) 户 口 簿图一) 户凡九千一百六十九少前 口四窾九百七十少前 东郷户千七百八十三口七千七百九十五 都郷户二千三百九十八口万八百一十九 杨池郷户千四百五十一口六千三百廿八 鞠(?)郷户八百八十口四千五 垣雍北郷户千三百七十五口六千三百五十四 垣雍狥郷户千二百八十二口五千六百六十九 B面:“算簿”二字横式墨书隶体,字迹较大,正文竖式9行115个字,左中靠边有一“卿”字。(图二) 算 簿 图二) 集八月事筭(同“算”)二万九复筭二千丗(念戏,四十)五 都郷八月事筭五千丗五 东郷八月事筭三千六百八十九 垣雍北郷八月事筭三千二百八十五垣雍东郷八月事筭二千九百卅一 鞠郷八月事筭千八百九十 杨池郷八月事筭三千一百六十九 右八月 集九月事筭窾九千九百八十八复筭二千六十五 二、私人文书 图三) 1、私人信件共23件,记录着墓主人与他人往来状况,也记录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第10号牍就记录了“甲子发兵”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10号牍两面有文,正面为6行120个字。(图三)贲且伏地再拜请 孺子孟马足下贲且赖厚德到东郡幸毋恙贲且行守丞 上订以十二月壬戌到雒阳以甲子发兵广陵长史卿俱囗以贲且家 室事受(?)辱左右贲且诸家死有缁罪毋可者各自谨而已家母 可鼓者且完而已贲且西故自亟爲所以请谢者即 事复(?)大急幸遗贲且记孺子孟归(归)亡桃事腀以远谨 (图四) B面:4行58个字。(图四)为故书不能尽意幸少留意志耴至来留东阳毋使耴 大事寒时幸进酒食道察诸贲且过孟故郡毋缓(?)急 以交亡劾毋它事伏地再拜 孺子孟马足下 2、木刺3枚,木刺亦称拜贴,相当于今天之名片,西汉时期甚为流行,编号为14号的木牍是木刺中最为清晰的一枚。(图五) (图五) 伏地再拜 进书 马足下 (第一栏)孟 谢汉 进 东阳 谢孟 (第二栏)另外还有药方、礼单、帐本、遗册等。安乐汉代木牍内涵丰富,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拙文作一初探。 关于户口簿的属性 户口簿是政府的一个重要户口管理档案。它既是一级政府的年终人口报表,也是计算税赋徭役的依据。天长出土的户口簿从内容上看,是一个县级的户口统计报表,县政府向郡政府上报的户口材料,它统计了一个县6个乡每个乡户与口的数字,也有6个乡的户与口的总计,即全县户与口的总量。户口统计非常准确,6个乡户数相加为9169户,人口为40970口。在户与口的总数后有“少前”,是指与上年相比,本年度少于上年度,虽未注明少前具体数字,但也说明该县人口在流失或死亡。在西汉时期一个县有4万多人口,也算是一个大县。那么这是个什么县呢?该墓葬出土地南为广陵国(今江苏省扬州市)属地,北紧靠东阳古城遗址(今江苏盱眙县东阳乡),查汉书地理志,临淮郡条目下有东阳县(临淮郡在今安徽省凤阳县境内)。出土木牍多处出现东阳二字。第14、24号为木刺,书有“进东阳谢孟”。第10、15号为书信,书有“留东阳”、“东阳丞莞横”。由此可见,墓葬属地为东阳县,户口簿是东阳县的户口统计年报,是向临淮郡上报之材料,而本户口簿的属性则是户口年报底册档案。 关于算簿所传承的信息 算簿是西汉时期服徭役(出公差)人数多少的依据,根据户口簿上的人口数减去70岁以上老人、未成年人及公务人员,剩下之人皆必须服徭役。安乐出土的算簿就是东阳县一年所须征发徭役的人数统计。根据各乡上报人数进行合计,“集八月事算二万九复算二千五”,20009人加上2045人,合计总数为22054人。22054人是东阳县下一年服徭役的总人数,其中2045人因缴纳了一定量的钱财或其它原因免除一年的徭役。8月是全年年终统计上报月,“八月案比制度源自秦。农田、人口统计皆在八月进行,西汉承袭之。”9月为上级政府核查月,“集九月事算窾千九百八十八,复算二千六十五。”从总数看,9月核查出服徭役人数22053人,减去复算(免除)人数2065人,实际出徭役人数为19988人。8月统计数为222054人,9月核查数为22053人,两个数仅相差一人,可见统计的准确性。 关于书体与书法艺术问题 我们一直认为,隶书是汉代奴隶创造的一种书体,只是在奴隶之间流行。安乐汉简为我们纠正了这种谬误。隶书在西汉时期已经是一种成熟的书体,它不但有正书,还有行书、艺术书体,连用法也有讲究。工整的隶体用于政府行文,如户口簿、算簿等,蚕头燕尾的特点十分明显,书体扁方而规整。行书的隶体用于私人信件,这部分书体生龙活虎,充满个性,反映了个人书写特点。有些笔画写得很夸张。如10号牍“且”字下横笔、“足”字竖弯钩、“史”字一撇等等。艺术夸张的书体一般用于拜帜、木刺,如14号牍,“足下”的“足”一撇很长,超过两格。“下”字横笔超两格,竖笔则拉得很长。所以说,隶书在汉代是一种大家都在使用的成熟的书体,政府部门、士大夫、奴隶都在用。 关于书信格式和常用语 汉代私人来往信件因受书写载体的局限,一般都很短,用语简炼,书写格式顶天立地,不留天头地尾,写信人名字放在第一行,收信人名字放在第二行,如10号牍,写信人贲且在第一行,收信人孺子孟在第二行,中间内容不分段。据说这样可防止别人在空白处添字加内容。私人信件使用谦语最多,以示对收信人的尊敬。最常见的谦语如号牍“伏地再拜请”、“马足下”,问候语“幸近酒食”等,谦语还有“叩头言”、“叩头白”、“伏地白”、“伏地再拜”等。问候语有“毋恙”、“善毋恙”、“起居平安”、“愿某足衣强食”等。 关于墓葬年代问题 此墓虽然出土有木牍和器物铭文,但没有明显的纪年文字,缺少比较明确的断代资料,而其墓葬结构和随葬遗物都有相应的年代特征。土坑木椁墓是西汉时期江淮地区较为流行的墓葬形式,陶器鼎、盒、壶、罐的组合随葬是西汉早中期常见的陶礼器,漆银扣梳篦奁与本地区三角圩1号墓出土的同类漆器相同。出土的星云纹铜镜则是西汉中期标准器。因此,我们推断此墓年代为西汉中期。 这批木牍还有许多课题须进一步研究,如“甲子发兵”的详情是怎样的?药方治什么病?帐本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木牍中出现的人名是何人?什么身份?木牍中一些未能释读的字到底是何字?等等。总之,安乐汉代木牍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对研究汉代户籍管理、税赋、徭役、医药、人土风情、书法艺术等有着重要意义。 注:木牍释文图例:(?)字后面加问号,表示此字释读存疑方框,表示此字未释读出来或字迹不清方框内一斜杠,表示残缺部分有字方框内有字,表示此字是根据文体推测出来的一行字后加数字,表示此行字在木牍中的行数 1、李均明关于八月案比(出土文献研究第6期)2、安徽省文物研究所、天长文物管理所安徽天长县三角圩战国西汉墓出土文物(文物1993年第期) (作者为天长市博物馆副馆长) 快乐二锅头 发表于:07-08-01 08:46 只看该作者第3楼天长纪庄木牍及其价值2007-07-01 卜宪群蔡万进 光明日报 点击: 122天长纪庄木牍及其价值天长纪庄木牍及其价值卜宪群蔡万进 发布时间: 2007-06-29 10:00光明日报 2004年11月,安徽省天长市安乐镇纪庄村村民在挖蓄水塘时发现了一座西汉竖穴土坑墓,天长市文物管理所、天长市博物馆随即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陶器、铜器、铁器、漆器、木器等文物共119件。这些器物大都制作精良,造型巧妙,做工精细,图 案精美,反映了当时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墓中出土的34片木牍,价值很高,为研究汉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文物2006年第11期刊发了发掘简报,对这批文物的基本状况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纪庄出土木牍“贲且进谢孟书” 文物2006年第11期发表的安徽天长西汉墓发掘简报(以下简称简报),公布了安徽省天长市安乐镇纪庄村19号汉墓出土的34方木牍中的14方木牍的图版与释文。从随葬木牍文书的内容看,该墓主姓谢名孟,为汉代临淮郡东阳县的官吏。为区别天长所发现的其他简牍,我们暂称之为“天长纪庄木牍”。已公布的木牍内容包括户口簿、算簿、书信、名谒、药方、礼单等,与既往发现的汉代其他简牍相比,这批简牍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和学术研究价值。 一、首次发现了汉代县级上计文书 纪庄一号木牍(M19:40-1A、M19:40-1B)正背两面分别题有“户口簿”和“算簿”,表明该方木牍具有上计文书的性质。关于上计文书,续汉书百官志五载:“属官,每县、邑、道,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注引胡广曰:“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集簿。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汉代上计是由县上郡、郡上中央的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