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方文论选读简答题1. 柏拉图是如何阐释文艺与世界的关系的?第二种:柏拉图主张文艺摹仿说。作为摹仿,它必须由三个侧面才能形成其完整的意义结构,即:作为摹仿对象的摹型;作为集中体现摹仿过程的摹仿者;作为摹仿结果的摹仿品。柏拉图正是从这三个侧面阐释了文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一)文艺是摹仿的摹仿。柏拉图承认艺术把世界当作蓝本,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但柏拉图并不认为现实世界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而是理念摹仿物。在柏拉图看来,文学艺术就成了“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二)摹仿者不能判断美丑优劣。柏拉图认为有关事物的技术有三种:使用者的技术、制造者的技术和摹仿者的技术。而其中器物的使用者具有关于器物的知识和经验,是最有发言权的,作为摹仿者的艺术家所做的事都是不真实的。(三)摹仿的作品是低劣的。这是柏拉图主张流放诗人的主要理由。综上所述,柏拉图把文艺与世界的关系主要看成是一种摹仿的关系,而他的所谓的摹仿说,又是建立在理念论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必然认定文艺是不真实的,低劣的。另外,柏拉图对文艺摹仿世界的过程的看法过于偏激,把文艺再现世界看成是无知识、无主张地、随意地用一面镜子“到处照”的过程。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如果我们从柏拉图的“摹仿说”本身来看,这种观点大体上是消极的。2. 柏拉图对文艺的功能做出了怎样的评价?文学是对可感事物的模仿。由于文艺与理念这个绝对的世界真实的关系是间接的,与理念的距离是遥远的,进而推导出文艺作品是影子的影子,是低劣的形式,创造文艺作品的诗人等的灵魂是非理性的,这中对文艺本性的基本看法,导致了柏拉图对文艺对人生的积极作用,这是他对文艺的社会功能的主导性观念。第二种:(一)重视文艺的审美教育作用。(二)否定传统文艺的积极价值。认为传统文艺是极为有害的,其具体的罪状主要有两条:首先是亵渎了神和英雄。其次,是迎合人的情欲,危害城邦。(三)提出了严厉的文艺对策:驱逐诗人和文艺法治化。3. 柏拉图为什么提出取缔文艺、驱逐诗人?(一)由于柏拉图认为诗歌和悲剧等艺术是摹仿品,是“一个远离真实的影像”,这样诗和悲剧就是不真实的,不包含真知识,是不具有真理价值的东西,因而柏拉图的结论是“摹仿术乃是低贱父母所生的低贱的孩子。”“我们一定不能太认真地把诗歌当成一种有真理作依据的正经事物看待。”根据这样的看法,柏拉图断定文艺作为一种摹仿品是低劣的。这是柏拉图主张流放诗人的主要理由。(二)柏拉图否定传统文艺的积极价值,认为传统文艺是极为有害的,其具体的罪状主要有两条:首先是亵渎了神和英雄。其次,是迎合人的情欲,危害城邦。(三)柏拉图用一种反讽的手法来告诉人们,由诗歌和戏剧的娱乐性带来的“诱惑力”是背弃真理的罪过。(四)柏拉图要驱逐诗人、清洗文艺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文艺对他的理想国不利。4. 柏拉图提出了哪些文艺对策,其具体内容是什么?柏拉图在总结广泛流行于古希腊的“灵感说”,在文艺创作的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又提出了于对理念的模仿的模仿的艺术不同的艺术,即由神灵附体而产生灵感的诗人创造的艺术作品。这是一种代神说话的艺术,是对理念直接回忆的结果。这种艺术至少不是被柏拉图排斥在理想国之外的艺术。当人们仅仅从柏拉图的理论立场和思想倾向上来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时候,他的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积极意义并不多,但历史和实践可以使人们更多地提取它的超越时代的思想资源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精神财富。5. 柏拉图是在什么思考基础上提出了文艺法制化思想的,思想体现在哪些方面?诗人的创作是真实性很低的;因为像画家一样,他的创作是和心灵的低贱部分打交道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拒绝让诗人进入治理良好的城邦。因为他的作用在于激励、培育和加强心灵的低贱部分毁坏理性部分,就像在一个城邦里把政治权力交 给坏人,让他们去危害好人一样。我们同样要说,模仿的诗人还在每个人的心灵里建立起一个恶的政治制度,通过制造一个远离真实的影像,通过讨好那个不能辨别大和小,把同一事物一会儿说大一会儿又说小的无理性部分。思想表现:我们会称赞一个用最有力的手段打动我们感情的诗人是一个优秀的诗人。当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了不幸时,你也知道,我们就会反过来,以 能忍耐能保持平静而自豪我们是只许可歌颂神明的赞美好人的颂诗进入我们城邦的。如果你越过了这个界限,放进了甜蜜的抒情诗和史诗,那时快乐和痛苦就要代替公认为至善之道的法律和理性原则成为你们的统治者了。如果为娱乐而写作的诗歌和戏剧能有理由证明,在一个管理良好的城邦里是需要它们的,我们会很高兴接纳它。6. 柏拉图提出了哪几种“迷狂”? 有一件事实是值得引证的,就是古代制定名字的人们不把迷狂(mania)堪称耻辱,或是可以拿来骂人。 其次,有些家族常用于先世血债,遭到灾祸疾疫之类天谴,绵延不绝,有一种迷狂可以找到让除的方法。 此外还有第三种迷狂,是由诗神凭附而来的。 有这种迷狂的人见到尘世的美就回忆起上界里真正的美,因而恢复羽翼,而且新生羽翼,急于高飞远举,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象一个鸟儿一样,昂首向高处凝望,把下界一切置之度外,因此被人指为迷狂。7. 柏拉图所说的诗人的灵感是怎样形成的?8. 应该如何认识柏拉图的灵感说?柏拉图的灵感说,主要包含着四个部分,即源泉美本身及其体现者的神;途径神灵凭附和灵魂回忆;表现迷狂;结果诗神的作品。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是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因为诗人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话。诗人们对于他们所写的那些体裁,说出那样优美辞句,并非凭技艺的规矩,而是依诗神的驱遣。因为诗人制作都是凭审理而不是凭技艺。他们各随所长专做某一类诗。假如诗人可以凭技艺的规矩去制作,这种情形就不会有,他就会遇到任何题目都一样能做。诗人并非借自己的力量在无知无觉中说出那些珍贵的辞句,而是由神凭附着来向人说话。9. 亚里斯多德是怎样理解文艺的本质的?第二种亚里士多德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批判和继承,提出了西方古典时代最有价值的关于文艺本质方面的思想。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总体上,文艺的本质是一种摹仿。其次,文艺的摹仿是创造性的。最后,文艺的模仿是真实的。他不仅肯定了艺术摹仿的对象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而且认为文艺本身就揭示和体现着“可然律或必然律“的”普遍性“,体现着高度的真实性。10. 亚里斯多德是如何阐释文艺模仿的创造性的?摹仿者所摹仿的对象既然是行动中的人,而这种人又必然是好人或坏人,只是这种人才具有品种,因此他们所摹仿的人物不是比一般人好,就是比一般人坏,各种摹仿艺术也会有这种差别,因为摹仿的对象不同而又差别,甚至在舞蹈、双管箫乐、竖琴乐里,以及在散交和不入乐的“韵文”里也都有这种差别,酒神颂和日神颂也有这种差别,悲剧和喜剧也有同样的差别: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第二种: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的摹仿是创造性的。他把知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理论性知识,包括形而上学(哲学)、数学和物理学等;第二类是实践性知识,包括伦理学、政治学和理财学等;第三类是创造性知识,包括诗学和修辞学等。他所理解的文艺的最主要的属性就是创造性。亚里士多德把文艺看承是一种摹仿的形式,但在古希腊,关于文艺的摹仿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认为模仿的文艺是艺术家对对象的单一和简单的复制,柏拉图的摹仿说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另一种则认为艺术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模仿不是消极、被动的复制,而是创造性的在先,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就是这种说法的代表。他推崇文艺再现“应当有的事”。他承认艺术摹仿的三种对象:过去和现在有的事,传说和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他甚至为艺术家创造的现实中不存在的现象辩护。11. 亚里斯多德的文艺模仿观有何特点?他的文艺创作的模仿会所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贯彻乐现实主义原则,否定了柏拉图的文艺是模仿的模仿的观点,认为文艺所模仿的对象本身就具有“完完全全的实在性”,把现实人生视为文艺的主要模仿对象。文艺的模仿不仅是再现现实人生,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是对人生普遍本质的表现。在创作论上:1. 他一方面注重作者自身的生活实践,强调由人物自身表现情节;2. 另一方面又在疏离“神灵凭附”等神秘观念的同时,肯定了诗人的tiancai 、迷狂和灵感对为文艺创作的意义。12. 亚里斯多德是如何定义悲剧的?1.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2. 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3. 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4. 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13. 亚里斯多德对悲剧情节提出了哪些看法?整个悲剧艺术包含形象、性格、情节、言辞、歌曲与思想。六个成分里,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因为悲剧所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生活、幸福,悲剧的目的不在于摹仿人的品质,而在于摹仿某个行动;剧中人物的品质是由他们的“性格”决定的,而他们的幸福与不幸,则取决他们的行动。他们不是为了表现“性格”而行动,而是在行动的时候附带表现“性格”。因此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组织情节(亦即布局),在一切食物中,目的是最重要的。14. 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情节应遵循哪些原则?第一, 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只能使人厌恶,不能引起恐惧或怜悯之情;第二, 不应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因为这是违背悲剧的精神不合悲剧的要求,既不能打动慈善之心,更不能引起怜悯或恐惧之情。第三, 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为这种布局虽然能打动慈善之心,但不能引起怜悯或恐惧之情,因为怜悯是有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恐惧是由这个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因此应遵守上述原则。15. 亚里斯多德提出的“过失”说是什么意思?“犯了错误”指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客观条件限制而看是不明(例如不知对方是自己的亲属,如俄狄浦斯杀父娶母)导致犯了错误,不是指道德上有缺点。16. 亚里斯多德为什么说悲剧比史诗的价值更高?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历史家与诗人的差别不在于一用散文,一用“韵文”;两者的差别在于一个叙述已发生的事,一个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因此,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的对待;因此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所谓“有普遍性的事”,指某一种人,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会说的话,会行的事,诗要首先追求这目的,然后才给人物起名字;至于“个别的事”则是指亚尔西巴德所作的事或所遭遇的事。在喜剧,这一点已经是明显了,喜剧诗人先按照可然律组织情节,然后给人物任意起些名字,而不是像写讽刺剧的诗人那样,写个别的人。在悲剧中,诗人们却坚持采用历史人名,理由是:可能的事是可信的;未曾发生的事,我们还难以相信是可能的,但已发生的事,我们去相信显然是可能的;因为不可能的事不会发生,但有些悲剧却只有一两个是熟悉的人物,其余都是虚构的;有些悲剧甚至没有一个熟悉的人物,可是仍然使人喜爱。因此不必专门采用那些作为悲剧题材的传统故事。那样做是可笑的;因为深知哪些所谓熟悉的人名,也仅为少数人熟悉,尽管如此,仍然为大家喜爱。17. 亚里斯多德认为文艺对人格的养成提供了什么积极的价值?18. “卡塔西斯”是什么意思?“陶冶”原文作katharsis,作宗教术语,意思是“净说”;作医学术语,意思是“宣泄”或“求平衡”。亚里斯多德认为应有怜悯与恐惧之情,但不可能太强或太弱。他并且认为情感是由习惯养成的,怜悯与恐惧之情太强的人在看悲剧演出的时候,只发生适当强度的情感;怜悯与恐惧之情太弱的人于看悲剧演出的时候,也能发生适当强度的情感。这两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