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正敏院士否认学术造假 复旦大学表示将复查人民网记者 姜泓冰 新年伊始,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王宇澄举报他的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学术抄袭、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经媒体报道和网络传播受到广泛关注。报道还涉及王正敏克隆国外的“人工耳蜗”用来申报国内的专利,成功获得巨额专利经费数千万元的问题。1月3日下午,复旦大学和医院方面组织情况通报会,作出回应。一问:有没有学术造假?在中国听觉医学领域,王正敏院士可谓大名鼎鼎。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科研成果和医院文化宣传栏里,与“耳”有关的每一项成果、活动,几乎都能看到他的名字和身影。这位78岁的院士从2012年起,成了自己的学生、在同一家医院担任医生的王宇澄的举报对象。2005年,王正敏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王宇澄是他的秘书。王宇澄在举报中称,为了申报院士,王正敏把发表在自己主持的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的非研究性文章,也列入了“论著”。王宇澄的另一项举报是,王正敏第一本专著耳显微外科有100多幅耳部手术的手绘图,和他的导师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乌果?费绪专著中的图片相同,但并未注明图片来源,书中参考文献里也没有提到费绪教授的专著。其另外两部专著颅底外科学和王正敏耳显微外科学也存在类似的抄袭行为。王正敏的三本专著,分别于1989年、1996年和2004年出版。“这方面我们做得不够。但在2004年以前出版的很多医学书其实都没有在图旁标注图片来源。不能拿跟国际学术接轨的2013年标准来要求我们当年。”中国科学院方面并未对此事做出公开回应。但王正敏表示,他们已了解此事并有结论。复旦大学方面表示,校学术委员会将启动对这一举报事件的复查程序,并会尽快拿出结论。二问:国产人工耳蜗,自主研发还是克隆?据媒体报道中,对王正敏院士的另一项更为严重的“举报”,是他主持研发的人工耳蜗并非自主研发,而是模仿了澳大利亚科利尔公司的产品。澳大利亚科利尔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研发出多通道耳蜗装置者。王正敏是中国最早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医生之一,也是研制国产人工耳蜗的最早提议者。王正敏说,实验室里的国产人工耳蜗,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是“百里挑一”做100件,只有六七件合格成品,其余都报废。在芯片、电极、封装三大核心技术和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共有20多家单位与他们合作,大家慢慢摸索。研制成功后,澳大利亚科利尔公司并未对中国人工耳蜗提出过任何的异议。“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专利和技术。原理是公开的,但技术是靠自己做的。”三问:师徒关系如何变异?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1月3日下午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大楼6楼会议室校方和医院临时决定就王正敏院士“学术造假”事件召开情况通报会。没想到,举报人王宇澄戴着口罩,拿着水,悄悄出现在了通报会现场。通报会迟迟不开,半小时后,所有记者接到更换开会地点的短信通知。举报人王宇澄则告诉与他一同下楼的部分媒体记者,希望能和自己的老师现场“对质”。“我到现在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恨我!” 谈到王宇澄举报导师的动机时,王正敏接连用了两个“出乎意料”。他说,自己培养了40多名研究生和博士后,大都成为眼耳鼻喉领域的骨干。 王宇澄业务水平一般,此前在南京鼓楼医院做了7年住院医生未获晋升,2004年研究生毕业时未通过本院评审,是自己坚持将他留在了眼耳鼻喉科医院,并推荐他到苏黎士大学进修学习三个月。王正敏说,在他申报院士时,王宇澄帮助整理了一些材料,还通过其在中科院工作的亲戚,介绍王正敏与两三位院士见面,请他们做推荐人。复旦大学新闻中心主任方明现场展示了一份标题为“我的爱徒王宇澄培养计划”的打印件。眼耳鼻喉科医院方面也指,王宇澄2012年以来在门诊工作“无故脱岗或旷工现象频繁发生”,两年内普通门诊数仅143人次(相当该院普通医生2天的工作量)。院领导多次找其谈话,但他常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上班和参加临床科研任务,甚至在出门诊时数次无故按动报警装置。“这不是学术违规、造假,是师道沦丧、师徒关系变异的结果。”方明这样说。 http:/news.sohu.com/20140103/n392923731.shtml news.sohu.com false 国际在线 http:/gb.cri.cn/42071/2014/01/04/2225s4379024.htm report 6422 人民网记者姜泓冰新年伊始,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王宇澄举报他的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学术抄袭、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经媒体报道和网络传播受到广泛 (责任编辑:UN628) 原标题:王正敏院士否认学术造假 复旦大学表示将复查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