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侗家儿童多快乐说课稿一、领悟教材,把握重、难点。侗家儿童多快乐是一首具有侗族大歌特点的二声部合唱曲。侗族大歌 是我国民间音乐中的一朵奇葩。今天这堂课,我将带大家一起走进侗乡,去领略侗 族大歌的无穷魅力。本节课教学主要内容包括:欣赏侗族大歌,感受其多声部的和 谐美;继续学唱侗家儿童多快乐;艺术综合,最后拓展延伸。预期达到学习二 声部合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欣赏侗族大歌,感受多声部音乐的和谐美:教学 难点是: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学习加以感受、体验,唱好二声部歌曲。下面,我说说教法和学法。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二、精选教法,激趣乐学。1、对比欣赏法。在导入欣赏侗族大歌以及歌曲二声部的学习中,我采用对比欣赏的教学手 段。通过对比,让学生对侗族大歌的特点有更清晰、更完整的认识,帮助学生更直 观地了解不同音乐形象的表现方式。2、全身心参与法音乐是审美艺术,而审美体验又必须依赖听、唱、跳等一系列艺术实践来 完成。所以,我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认真地听、愉快地唱、尽情地跳,引导学生全身 心参与到艺术活动的体验中来。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既在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 注重学法指导。我接着和大家说一说学法。三、多元互动、自主学习。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节课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师生 合作、生生合作、自主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 学习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就象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份及特定的环境一样,学生能力的培养也需 要教师在每一个教学流程中给予关注。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是这样的:四、巧设程序,培养能力。1、复习导入、激发情感。上课伊始,我带领同学们先复习家乡民歌正月点灯红。这一环节的教 学可搭建起学生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的桥梁,激发学生了解另一个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的兴趣。2、欣赏对比,感受特点。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家乡有好听的民歌,而在依山傍水的美 丽村寨,侗族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音乐一一侗族大歌。这到底是 一种怎样的音乐呢!我们一起去听听吧!当学生们初步感知侗族大歌之后。我紧接 着用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特点:“听了家乡的民歌和优美的侗族大歌, 老师的脑子里忽然闪现出这样两种画面,你们看,请大家一边看画面,一边再仔细 听听刚才这段音乐,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从这两幅画中选择一幅比较适合体现 正月点灯红,一幅适合体现侗族大歌的。”这样设计能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 帮助他们更直观地进行感受、对比,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下面这副画为侗族大歌配 画,我追问为什么这样选择?他们说:“有很多人在一起唱,而且唱出多种旋律, 就像彩虹。有的说,彩虹很美,音乐听起来也很美,我乘机引导他们:“侗族大歌 之所以听起来更饱满,更富有表现力,是因为它用中外民间罕见的复调多声部无伴 奏的合唱方式唱出了优美的和声。合唱中的主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这 些都是大歌的特点。”最后引导孩子们再次聆听音乐,加深感受。音乐是听觉艺 术,聆听音乐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聆听中对比发现歌曲的特点,在聆听中 感受侗族大歌的和谐美妙是本环节所要达到的目标。3、节奏切入、突破难点。二声部合唱是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的新知识,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请大 家先听听歌曲中两个声部的和声效果。有了第一课时分声部学唱歌曲及平时和声训 练的基础,再加上旋律本身的特点,学生在音高的合成上并不是太难。两个声部的 不同主要在于节奏。所以,我决定把节奏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我紧接上面的环节, 用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优美的侗族大歌的确让人赏心悦目,连风儿听了都忍不 住跟着吟唱,你们看,风儿是按照这样的节奏型来歌唱的。我们也跟着它一起吟唱 吧!(示范)小雨滴也跑来助兴啦,它们的歌声中包含的又是另外一种节奏。大家 一起来模仿吧!(示范)风和雨滴是好朋友,他们共同演绎了一段欢乐的二重唱。 这时候再组织学生进行以上两个声部的声势合成练习,让学生初步感知舒展的节奏 型和密集的节奏型所表现出来的和谐。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然后,口和手并用进 行练习,大家再听听效果最后过渡到只拍节奏不出声,培养学生内心的节奏感。这 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把抽象的二声部节奏练习还原为学生们乐于接受的生活中的声态 模拟,在音乐游戏中解决合唱中的节奏难点。接下来的教学,着重通过师生合作、 生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二声部合唱的教学任务。师生合作过程中先请学生唱主旋律 声部,教师唱派生旋律声部。第一次合作目标:学生明确歌曲中二声部是如何进入 的。第二次合作目标:能够基本自信自如地参与合唱。第三次合作目标:能边唱边 关注对方声部,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声音。在师生合作过程中,我边唱自己的声部, 边用铃鼓提示学生所唱声部的节奏。(示范)经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就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再说说生生合作。二声部合成中,我激励大家:谁能 代替老师与大家合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唱得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与大家 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目标:能当“小老师”的学生由少至多,逐渐 达到二声部均衡。教师在其中起提示音高、调节、调控声部的作用。4、创编律动、加深体验。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体验方式由节奏、演唱发展到动作,我采用小组合作 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用个性化的律动来感受、表现二声部 不同的韵律,具体过程是这样的:老师先展示自己创编的动作:欢快的主旋律,舒 展的派生旋律,然后引导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感受创编个性化的律动,并 对创编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互相取长补短。新课标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因 此,创编动作重在尊重体验,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不必过分追求表 演动作的完美、好看。5、演唱全曲、升华情感。体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升华情感。6、艺术综合、拓展延伸。建筑和音乐一样,同属于艺术范畴。本环节我通过多媒体向学生简单介绍 侗族独特的服饰、乐器、建筑,重点介绍:鼓楼和风雨桥。最后再拓展:“鼓楼是 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传承侗族文化的场所。每逢节日,侗家儿女们就在鼓楼 前唱大歌、踩歌堂。踩歌堂是一种边歌边舞的群众性艺术活动。瞧,他们唱得、跳 得多高兴啊!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赞美家乡、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也用今天 所学参与其中吧!引导学生再次体验歌曲的和谐美,人与环境的和谐美。我是这样 组织教学的:让孩子们边唱边用声势感受歌曲的齐唱部分,(示范)合唱部分则用 刚才自己创编的动作再次进行体验,在这边歌边舞的活动中,本节课的艺术教学也 达到了最高潮。总之,本节课中,我通过不断地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在初步感知一一对 比发现一一多次体验一一全身参与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 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