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桥?同步作文写作指导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 ,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 ,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 ,设置悬念 ,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 ,来渲染紧张的气氛由于一课时时间有限 ,我把此特点不作为课堂指导学习的目标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增强表现力。那么我们在这节作文知道课上就简单谈谈什么是设置悬念 ,前后照应;怎样应用到作文中。简单地说 ,悬念就是让故事更具魅力的一种方法 ,故事还是那个故事 ,不管是爱情故事还是破案故事 ,只是通过情节的巧妙设置 ,使故事有了悬念 ,让受众欲罢不能。在一部小说中 ,悬念的作用是勾起读者的兴趣一直读下去。设悬念主要有这么三种方法:一、倒叙法所谓倒叙法 ,就是先写事件的结果 ,让读者感到奇怪: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因为好奇心的驱使 ,激发读者追根溯源 ,探求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如原人教版初语二册有一篇课文叫?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在我的家里 ,珍藏着一件白色确实实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 ,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 ,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 ,就不由得回想起那冲动人心的往事。读了这段文字 ,读者不禁要问:在“我的家里 ,为什么会有一件与日理万机的周总理有着密切关联的衬衫呢?它是如何来到“我家的呢?是不是周总理也穿过它呢?从而激起阅读兴趣。这就是悬念。又如?羚羊木雕?(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 ,开头写妈妈问“我羚羊木雕到哪儿去了?“我说收起来了;接着妈妈又问“我放在哪儿了 ,并要“我拿出来让她看看 ,当她看出“我在撒谎后 ,又疑心“我是不是拿出去卖了。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 ,“我只得老实交代:送给好朋友万芳了。那么 ,“我为什么要把爸爸从非洲带回的这么名贵的工艺品送给好朋友万芳呢?万芳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这就是悬念。其实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情 ,人们往往都是先知道结果 ,然后才会根据各人的兴趣和爱好 ,以及可能与自己产生的关系 ,去追根溯源。二、误会法所谓误会 ,就是不正确的判断。利用误会设置悬念 ,能使文章情节曲折离奇 ,吊起读者胃口 ,读来妙趣横生。如?山中访友?(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一文标题就让人产生误会。没有读过此文的人 ,一定以为这个“友指的是人。然而读罢全文 ,读者才明白 ,原来这个“友指的不是人 ,而是山中的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和悬崖等 ,作者是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了。在初中课文里 ,像这样的标题误会法 ,还有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 ,因为这里的变色龙指的沙皇统治下的一个警察 ,而不是指善于根据周围环境变幻肤色的蜥蜴类小动物。三、欲扬先抑法所谓欲扬先抑 ,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 ,是指表扬、抬高。“抑 ,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表扬某个人物 ,却不从表扬处落笔 ,而先是按下 ,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 ,使情节多变 ,形成波澜起伏 ,造成悬念 ,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 ,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战国策?中有一段“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 ,文章的开头写冯谖既无爱好 ,又无能耐 ,还爱闹待遇、发牢骚 ,简直是成事缺乏 ,败事有余 ,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读到这里 ,读者不禁要问:这样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孟尝君为什么还要礼遇他呢?悬念却不料作者笔锋一转 ,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 ,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里 ,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 ,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 ,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 ,这就是前后照应。一般作用是结构严谨全文层次清楚总结全文文章紧扣主题。 /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