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综考点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三知识点2023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三知识点11.物质的组成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的角度看,原子,分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物质组成的判断根据有:(1)根据有无固定的组成或有无固定的熔沸点可判断该物质是纯洁物还是混合物,其中:油脂,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态物质及含有同种元素的不同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均属于混合物。(2)对于化合物可根据晶体类型判断:离子晶体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晶体是由原子构成的。(3)对于单质也可根据晶体类型判断:金属单质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别由原子,分子构成。2.物质的分类(1)分类是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根本方法之一,物质分类的根据有多种,同一种物质可能分别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2)物质的分类根据不同,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特别是氧化物的分类是物质分类的难点,要掌握此类知识,关键是明确其分类方法。氧化物的分类比较复杂,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为过氧化物(又称为盐型氧化物),Pb3O4和Fe3O4为混合型氧化物(一种复杂氧化物),Al2O3和ZnO为两性氧化物,Mn2O7为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响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MgO)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三知识点2一、重点聚集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2.离子反响3.氧化复原反响4.分散系胶体二、知识网络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根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展不同的分类。分类常用的方法是穿插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化学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展分类:根据反响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响分为:化合反响、分解反响、置换反响、复分解反响。根据反响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响分为离子反响和非离子反响。根据反响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响分为氧化复原反响和非氧化复原反响。2.电解质和离子反响(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可以导电的化合物。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挪动的离子的过程。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2)离子反响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响称为离子反响。复分解反响本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互相交换离子的反响。发生复分解反响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响就可以发生。在溶液中参加反响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响又属于氧化复原反响。(3)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响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响的式子。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响的本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详细的化学反响,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按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可以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假设是氧化复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反响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3.氧化复原反响(1)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和特征氧化复原反响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响,它的根本特征是反响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2)氧化剂和复原剂反响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响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响物是复原剂。在氧化复原反响中,氧化剂发生复原反响,生成复原产物;复原剂发生氧化反响,生成氧化产物。“升失氧复原剂降得还氧化剂”(3)氧化复原反响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包容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_100_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胶体的特性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胶体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带电粒子使自身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因此胶体还具有介稳性以及电泳现象。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三知识点31.原子定义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根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3.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间隔 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间隔 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一样,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假设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一样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一样的。4.原子的构成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5.原子与分子的异同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响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响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响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1)都是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久的运动中(3)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一样,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4)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6.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每层最多包容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包容2个电子)第 页 共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