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农业教育应对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考姓名:朱成洋系别:园林技术系学号:2009094601231摘 要:21世纪初现代农业科学发展将呈现出高速化、综合化、高技术化、信息化等发展趋势和特点。借鉴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经验,我国农业通过大力发展农业高科技,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之路和重视知识经济等途径,将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高等农业教育将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推动新经济成长和提高农业教育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现代农业科技;高等农业教育;战略思考 一、21世纪初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与特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强大动力和支持,是农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新世纪初世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如下特点: (一)高速化 科学技术发展的高速化是目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共同特征。随着农业科学技术向纵深方向发展,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将使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生产产生质的飞跃,出现革命性的变化。通过对农作物、畜禽、渔虾等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及其奥秘进行探索,高新技术不断在农业科研领域得以应用,从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内挖掘农业的增产潜力,达到更高水平上的突破;同时也带来了农业科学技术本身的突飞猛进。 (二)综合化 在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出现高度综合,农业科学技术也不例外,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在学科不断分化、分工与更新的同时,将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同传统农业科学技术相比,具有智能化、物化、产业化和企业化四个显著的特征。农业科学技术在形成自己完整体系的同时,一方面,与其它众多门类的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促进了农业科学的技术化与农业技术的科学化,使一般科学对农业科学与农业技术,非农业技术对农业科学与农业技术,农业科学与农业技术对一般科学、技术之间相互渗透并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农业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不断向农业科学渗透、交融,从而形成许多新的科学技术交叉点和生长点,拓宽了农业的领域,大大推动了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综合化的同时,农业科学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从由植物、动物资源组成的“二维结构”的传统农业向由植物、动物、微生物资源组成的“三维结构”新农业转变,出现了以种植业为主的绿色农业、以水产养殖业为主的蓝色农业和以微生物发酵为主的白色农业,而且三者的综合使农业生产形成一种生物圈的良性的循环,为持续发展的农业提供了新思路。农业科学技术的这种综合化趋势在21世纪将会进一步强化。 (三)高技术化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不仅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而且也使农业成为生物技术最有应用价值前景的产业。 1农用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20世纪70年代生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基因工程技术、生物酶技术和生物发酵技术等都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改善产品质量等方面成效尤为突出。 2遥感技术和遥测技术方面的研究。农业是遥感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利用遥感技术,获得有关农作物及畜群的某些信息,通过分析后指导人们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3计算机应用研究。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对农业自然资源数据进行处理、农业信息管理与推广服务、农业规划与决策,尤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适时控制使精确农业能够得以实现。另外激光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也都在农业科研与生产领域中广泛应用,使农业科学技术呈现出高技术化趋势。 4信息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实行市场经济,农业中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对农业的管理相继实现现代化,因此世界各国在继20世纪的机械化与化学化后,目前都在致力于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信息化。信息化将成为21世纪农业的重要标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信息意识的不断提高,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将包容在农业科技的各个领域,其内涵相当广泛: 1农业资源、环境的信息化。农业资源与环境指土地、土壤、气候、水、农业生物的品种等,对于这些因素的及时准确掌握都需要实现农业的信息化,遥感、航测、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各种监测农业资源的设施与仪器等,都是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的重要手段,都需要建立农业资源、环境信息网络,正确而及时地掌握农业资源、环境的变化,为制定政策与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农业生产由于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影响因子多,可控制性差,因此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通过生产栽培管理信息系统,人们可以及时预测、调整栽培措施,及时准确地防治病虫害,使农业生产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3农业科技的信息化。世界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由于信息不畅,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信息传播媒介,如局域网和因特网等,为世界各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及时进行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可能。农业科技人员可以通过因特网查找相关的信息,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 4农业教育的信息化。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软件,可以改变信息单向流动式的传统远程教育方式,进行交互式的教学,对分布广泛的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5农业管理的信息化。农业管理的信息化的实现,使农业行政管理、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科技管理、农业企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可供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 根据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的历程与目前的发展趋势,在结合目前我国的国情、国力的基础上,借鉴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可以使我国在建设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少走弯路,并在某些方面可以实现跨越,从而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一)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农业高科技 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在人类进入21世纪后,由于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将成为两大支柱产业,因此我国应在这两个领域中加强开发,下大力气迎头赶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产生、采集、存储、转换、传递与处理过程及其广泛应用的。基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科技领域,人类在21世纪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将成为知识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新世纪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最宏大的产业。因此,谁掌握的信息资源越丰富,谁就更能把握住新的机遇,获得新的发展。 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会导致农业出现第三次革命。生物技术的特点和内涵是在深入揭示生物生命奥秘的基础上,通过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以及更多学科的交融,从深度与广度上大大推进农业科学的更新与拓展,并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目前生物界正将研究重点由单个基因的测序转到有计划、大规模地对人类、水稻等重要生物体的全基因图谱进行测序与诠释。21世纪的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导致农业和医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二)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之路 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核心是以当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并以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的农村生态环境以及持续利用与保护的农业自然资源为目标,以“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为宗旨,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来武装,以现代经营方法与管理而建立的一种农业综合体系。主要特征是:集约农作或养殖,多方位地利用时间、空间,调整优化农业的产业、产品结构,资源节约,增加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控制人口,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建立高效生产体系;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防止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全面体现出生产、经济、技术、社会和生态五大系统的可持续性,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在我国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将起到坚实的基础作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将会更好地促进两个转变的实现。通过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降低消耗的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不断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加效益的目的。只有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来推进“两个转变”,才能使经济、社会向着健康、协调和持续的方向发展。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解决好更新国民观念、加大人口控制力度、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存环境等关键问题。 (三)重视知识经济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一定基础的发展中国家,知识经济的兴起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为赶超世界科学技术发达国家提供了可能。这是因为:(1)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网络系统的形成使中国能够以更加便利的条件,更快的速度和更加低的成本利用发达国家的知识与技术积累;(2)知识与资本具有的互补性,使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的制约将大大减轻;(3)人的智力是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开发计划,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就可以将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相对的人力资本优势;(4)中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国家知识、技术资源,利用后发优势在局部取得突破性进展;(5)中国在向知识经济转型过程中,工业化时代的包袱相对较轻,转型成本低,许多领域可以采用跨越式发展方式,直接进入知识经济阶段。我国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还应该注意到,科技在争取高产的同时,优质、高效、低耗的研究方向将会更加突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下,农业科学技术与市场的联系更趋紧密,产供销与贸工农将走向一体化;通过进一步分流组合、合理布局和横向联系,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将达到优化、配套和完善;农业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活动将进一步扩大,技术、人才、资源和信息等方面的交流更趋活跃,不断借鉴和消化吸收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之路。 三、高等农业教育应对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使命与作用 高等农业教育作为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基地,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手段和农业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在新世纪应对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中,将承担起重要的历史使命和作用。 (一)高等农业教育要真正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农业人才的摇篮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优秀年轻人脱颖而出。“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科技快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首要任务和根本功能。同时也是衡量每所农业大学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据统计,2000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招收本专科生106671人,在校生总数已达26678人;招收研究生4195人,在校研究生已达9772人,其中在校博士生2499人,而且今后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将逐年扩大。由此,高等农业院校因其具有齐全的学科、很强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育人环境等优势,将为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科技快速发展培养输送大批农业人才,特别是在满足现代农业科技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上,将为农业教学、科研系统培养学科带头人,为农业推广系统培养一定数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培养高层次管理型人才。 (二)高等农业教育要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创新与科技攻关的重要基地 高等农业教育成为农业现代科技知识创新的基地,这是因为其具有进行知识创新的优势和潜力。首先,高等农业教育多学科的环境有利于新的知识生长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