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性质:经济类(包括经济、金融、财政、管理及其相关财经类)专业必修课,针对已具备高等数学和微观经济学知识的本科生开设。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作为经济类专业2年级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深入和扩展、前沿课题讨论三大部分,旨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经济学知识奠定扎实基础。二、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宏观经济理论是系统介绍国民经济运行、结构、核算和循环的理论,系统介绍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并据此介绍失业、通货紧缩、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等国民经济的基本理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以及政策调整、政策使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三、教学基本要求1、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理论讲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2、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命题体现经济学专业的特点,注意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理论应用能力的考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3、学期期末采用标准化闭卷考试。四、教学总时数:72学时五、教材和主要参考文献1、宏观经济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高鸿业2、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各思想流派比较研究引论,商务印书馆,19年4月第1版。布莱恩.斯诺登等:3、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魏埙,刘俊民,南开大学出版社4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宏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6、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斯蒂格利茨7、经济学小品和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斯蒂格利茨第十二章宏观经济学的特点(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名义,实际,的意义及缺陷,以及与有关的其他宏观经济学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支出法计算。重点和难点: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的定义及核算方法,名义与实际;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与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三、宏观经济学方法四、宏观经济学鸟瞰和本书宏观部分的章节安排第二节国民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特点三、GDP指标的意义与局限四、产出=收入,产出=支出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一、用支出法核算GDP二、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一、国内生产总值二、国内生产净值三、国民收入四、个人收入五、个人可支配收入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第六节名义GNP和实际GNP一、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含义及区别二、GDP折算指数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最终产品;中间产品;GDP;GNP;NDP;NI;PI;DPI思考题1、下列项目是否要计入GDP,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购买过一辆用过的卡车;购买普通的股票;购买一块地产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3、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等于计划的投资?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8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把握乘数原理及消费、储蓄函数,使学生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有关经济现象。重点、难点: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及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原理教学方法:课堂讲解与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第一节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二、均衡产出的概念三、投资等于储蓄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消费函数二、储蓄函数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三、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1、利率2、价格水平3、收入分配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一、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第五节乘数论一、什么是投资乘数二、投资怎样转化为居民收入三、乘数大小由什么决定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一、三部门经济及其恒等式二、定量税条件下的均衡收入第七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一、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二、税收乘数三、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四、平衡预算乘数第八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四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二、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基本概念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乘数思考题1、什么是总需求和总产出?2、什么是乘数?乘数发挥作用的机理和条件是什么?3、简述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8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曲线与产品市场的均衡曲线与货币市场的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及其调整。重点、难点:模型分析;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第一节投资的决定一、实际利率与投资二、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三、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四、投资边际效率曲线五、预期收益与投资1、对投资项目的产出的需求预期2、产品成本3、投资税抵免六、风险与投资七、托宾的“”说第二节IS曲线一、曲线及其推导二、曲线的斜率三、曲线的移动第三节利率的决定一、利率高低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二、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三、流动偏好陷阱四、货币需求函数五、其他货币需求理论1、货币需求的存货理论2、货币需求的投机理论六、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第四节曲线一、曲线及其推导二、曲线的斜率三、LM曲线的移动第五节IS-LM分析一、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二、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一、基本框架二、数学模型基本概念资本边际效率;投资边际效率;货币需求;流动偏好陷阱思考题1简述、曲线的含义试推导两部门的、曲线。2评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3若货币交易需求为货币投机需求为。写出货币需求总函数当收入为货币供应为时均衡利率为多少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两大基本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组合,并通过模型分析两大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效果。重点、难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挤出效应,凯恩斯极端与古典主义极端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一、财政政策二、货币政策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第二节财政政策效果一、财政政策效果的图形分析:二、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三、挤出效应第三节货币政策的效果一、货币政策效果的图形分析:二、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二、如何正确使用混合政策基本概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货币幻觉;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古典主义极端情况思考题1、假设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用ISLM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表示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2、你认为应当怎样正确认识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理论?这些理论对制定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有无借鉴意义?3在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为货币供给为亿美元,消费为亿美元+08投资亿美元。()求和方程,画出图形。()求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工具,了解有价证券和金融衍生品的基本知识。重点、难点: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工具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政策目标一、充分就业价格稳定二、价格稳定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四、国际收支平衡。第二节财政政策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1、自动稳定器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四、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五、赤字与公债六、西方财政分级管理体制第三节货币政策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三、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的关系四、货币政策及其工具1、再贴现率政策2、公开市场业务3、变动法定准备率4、道义劝告五、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径第四节资本证券市场一、股票和债券的基本概念二、证券的发行与流通三、证券的交易与价格四、证券投资收益及风险第五节金融衍生品市场一、期货市场二、垫头交易与买空卖空三、期权交易四、双向期权第六节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演变一、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理论及政策二、新古典综合派在许多方面弥补和纠正了凯恩斯经济学的不足三、货币学派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四、供给学派供给创造需求,主张降低税率以刺激供给五、理性预期学派与新古典经济学政策无效(或只有预料之外才有效)六、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上的运用七、新凯恩斯主义价格、工资粘性,货币政策有效(至少短期有效)基本概念充分就业;摩擦性失业;自动稳定器;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货币创造乘数;公开市场业务;道义劝告;基础货币;再贴现;功能财政;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思考题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2、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3、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8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理解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并能用此模型解释国民经济过热、萧条、滞胀等经济现象。重点、难点: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推导、和移动;古典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模型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内容:第一节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与总需求函数二、总需求的推导三、总需求的斜率四、总需求的移动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二、劳动市场第三节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一、长期指资本存量、人口、生产技术以及一切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的情况二、短期中,除了可变的生产要素以外,其他的因素(资本存量、人口、生产技术等)均保持不变第四节古典总供给曲线一、古典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根据、定义及图示二、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第五节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一、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根据、定义及图示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第六节常规总供给曲线一、线形常规总供给曲线二、非线形常规总供给曲线第七节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对现实的解释一、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二、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三、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第八节总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